20世纪经济史回顾保加利亚的经济发展,也

引言20世纪经济史回顾:保加利亚的经济发展,也曾受益于资本主义遗产年,保加利亚按人口平均计算电力、钢和烧碱产量都居于落后的地位,现在按这几种产品计算都已加入产量最高国家的行列。烧碱产量按人口平均已占第一位。年,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水泥产量,保加利亚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差不多和西德、法国和意大利相同。在电力生产方面,保加利亚现在已经超过所有的巴尔干国家。按人口平均计算,保加利亚电力生产还超过了意大利和波兰,而在年,曾经落后于它们很多。年,按人口平均保的钢产量还不到1公斤,现在已经超过挪威、南斯拉夫、希腊和土耳其。就工业两大部类的构成变化,保加利亚不仅同匈牙利和波兰这样的国家出现接近的趋势,而且同工业最发达的苏联,民主德国和捷克也呈现接近的趋势。保加利亚的工业化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生产资料生产已占工业的一半多。然而,还必须看到,按照这一指标,除了蒙古落后于保加利亚以外,我国比其他各国都还要落后。这说明,将来我国仍然需要继续加速发展重工业。不仅如此,即使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最发达的国家也还要沿着工业化的道路进一步前进。典型的例子是民主德国。正如资料所指出的,尽管这个国家在年工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当前它还在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加重工业的比重。在加速发展重工业的过程中,我国还注意到工业内部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问题。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有着非常严格的经济内容。它们之间的比例应当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不仅要最充分地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还要与实际可能相适应。甲乙部类之间的比例,最主要的是市场的平衡,即必须保持居民购买力和个人消费品的商品储备之间的平衡。如果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缓慢,必然延缓整个工业的发展,包括影响第二部类生产的发展。在我国,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造成工业化速度的下降。从年到年,工业投资比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年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55%,年下降到53.9%。这种趋势在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工业部门也有反映。年,投入这一部门的资金为1.52亿列弗,年降为1.24亿列弗,到年才恢复到1.53亿列弗。重工业主要部门投资增长缓慢影响到工业中生产资料生产发生波动。它在工业中的比重变化如下:年占43.2%、年降为42.5%、年又增加到46.2%、年再下降到44.8%。如所周知,减慢国家工业化的速度,是党的六大提出的“迅速地提高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福利”这一错误口号造成的。当时的状况是,国家还不具备为解决这样重大任务所必需的物质技术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提出那种口号只能延缓重工业的发展。保共八大曾经正确地指出,这是“破坏五大的指示……,-年工业增长速度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乎低一半”。根据苏共二十大精神通过的保共中央四月全会(年)决议纠正了这一错误路线。在以后的年代里,一直是在迅速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工业,从而为提高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造成了现实的可能。不过还要看到,过分地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也有可能造成不利的后果。这种不正常的发展可能破坏市场的平衡,从而破坏工业化本身。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在五十年代中期所犯的甲乙两大部类脱节的错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和消除不必要的经济上的过度紧张,匈牙利从年以后放慢重工业的发展年和年相比,匈牙利两大部类的比重有所调整和变化。罗马尼亚、波兰和匈牙利三个国家现在仍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最明显的例子是罗马尼亚,它有着相当发达的石油开采业,同时又有生产木材的可能。波兰则大量生产优质煤。匈牙利在国产原料方面虽然没有优越条件,但是资本主义却留下了较高的文化技术和生产基础。依靠这些优越性,它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分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虽然自年以后,与社会主义共同体的其他国家相比较,保加利亚的重工业增长最快,为11.1%;波兰为7.9%,罗马尼亚为7.1%,民主德国为4.6%。但是,保加利亚的这一快速发展仍然不能弥补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造成的损失。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其甲类工业生产的发展,也没有达到足够的高速度。为了加速工业化,我们增加了对某些部门的投资,然而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保加利亚拥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点还可以同苏联做个比较。在苏联,年与年相比,甲类工业比重增长38.9%;在保加利亚,年与年相比,甲类工业比重增长36%。尽管苏联经历的时间比我国长一倍,但从根本上说没有更大的意义。因为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占去很多的时间。此外,在苏联许多加盟共和国就过去接受的遗产而言,其物质技术水平并不比我国高。这表明,我国还没有充分利用全部潜力加速自己的发展。此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苏联在建设重工业的进程中,曾经长期遭到来自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在认识到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可能加速发展业的缺点以后,保共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做了严肃的批评。十一大指出,我们在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和其他一些部门中,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在完成生产任务中,没有按计划利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对国外的科学技术成就利用得很糟。十一大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加快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速度。所以必须这样做,是因为需要尽快地使保加利亚同社会主义共同体的其他国家在经济上拉平。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同样是极为重要的任务,这使解决我国同其他国家拉平问题更复杂。困难在于,在解决我国同其他国家拉平的任务中,有些国家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也拥足够的国内资源,因此,它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加快自己的工业化速度。所以,必须充分估计到,如果保加利亚不能尽早地采取加速工业化的决定性行动,那么在实现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上拉平的进程中,将会出现预料不到的新的落后的危险。在我国,发展和需求之间出现任何较大的不相适应,都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经济比例的失调,并且会影响到经济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因此,毫不奇怪,尽管我国的工业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还严肃地面临着进一步快速发展的任务。正是根据这一点,党的十一大强调,“将继续高速度地发展重工业的所有部门”。正如所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加快发展重工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消费资料的生产。很自然,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的直接结果,应当是消费资料生产特别是工业消费品生产的相应增加。这一问题的内部逻辑表明,如果甲部类发展的结果没有及时迅速地增加第二部类的生产,那么归根到底这种工业化是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或者至少是,工业化的方针有根本性的错误。其表现是片面地发展重工业,投资分散地用在困难大和为数众多的项目当中,或者把力量摆在不能充分发挥效果的建设项目上去。在所有的这类情况中,都会造成重工业建设停滞不前,甚至损害工业化政策本身,发生动摇。而工业化的方针,是我国脱离经济落后的唯一的道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建立重工业的同时也发展了轻工业的生产。按照有计划发展经济的原则,不仅不能放慢而且还要不断地加快消费资料的生产。这要在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相互适应的条件下才能够做到。结语我们的经验业已证明,生产资料生产每一次比较显著的增长,都带来了消费资料生产相应的增长。根据表一的数据可见,在过渡时期,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比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快1倍。这个规律性在建设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这个阶段中,重工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不仅决定着轻工业各部门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而且还会带来居民消费结构的相应变化。战后三十年左右消费资料的增长,归根到底还在于国家成功地采取了工业化的方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dl/12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