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沂南的第一书记这么忙

请别问我是谁

我仅是一名普通的村民

住进了村庄走进了树林

爬山上坡不介意身上落满了灰

只想着能快点住进老百姓的心

为了咱百姓早日实现小康梦

当好老百姓的领路人

“有‘想干事’的愿望,有‘干成事’的决心。”自年4月驻村以来,沂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第一书记”工作组以孙祖镇书堂村为驻点村,政策帮扶代庄村,以强党建、听民意、谋发展为基本思路,从小处着手,立足村庄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把好事办实,把小事办好,扎实做好驻村帮扶,着力解决好村民亟须解决的问题,促进村庄、社区和谐快速发展。

党建引领赢民心

“第一书记”进村后要过的第一关:作为一个“外来客”怎么尽快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没有别的办法,就是靠脚走出来,靠耐心磨出来,靠做事做出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一千不如干一件。”派驻“第一书记”刘西波和吴金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第一书记工作组听取群众代表意见建议

为了更快了解村情村貌,他们先从了解村民的思想入手,开展两村地形地貌、土地分类和土地利用情况调研,利用早晚群众闲暇时机,逐户走访,倾听党员和群众意见建议,科学谋划,熟悉环境,融入工作。他们不仅快速完成了角色的转变,而且很快成为书堂村和代庄村居民大家庭的一员。

▲局领导现场调研办公

第一书记”的派出单位给予帮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主要负责人带领班子成员先后入村开展现场办公6次,两村召开群众代表、党员会议15次,“两委”成员座谈会议9次,入户走访户、人次。认真调查研究后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求“第一书记”列席局党组(扩大)会议,每月研究“第一书记”帮扶工作。

“对照各级对第一书记的要求对标定位,把上级安排的任务落实好,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问题解决好,真正靠上,真正和村民拧成一股绳。刘西波告诉记者,干好农村工作没有一个坚强的基层班子是难以成事的,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工作开展的重要一步。通过前期充分的调研,他们开始从抓党建、带班子入手,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座谈交流,着力帮助建设一支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村“两委”班子,为书堂村和代庄村留下一支永不撤离的党员干部队伍。

▲认真开展学习

在“第一书记”工作组的带领下,两个村的村“两委”班子结合党员和村实际,制定了集中学习制度、会议签到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落实好党员领岗定责民主测评制度、两委干部值班制度等,为规范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奠定了基础。在严格执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的规定动作外,开展学党章、知民意、解民事活动,党员走访活动,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同时结合实际工作定岗定责,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帮助党员干部树立在群众中的新形象。

春风细雨促民生

书堂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传统产业主要以板栗、花生为主。过去由于不重视技术投入,品种老化,靠天吃饭,投入产出化不大,“第一书记”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林业、农业方面的技术人员到村开设田间课堂,边讲技术边现场操作,让广大村民学习到果树追肥和科学种植重要性的同时,纷纷开始运用到实践中,并受益匪浅。尝到甜头的村民对“第一书记”信服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举一反三,并立足部门优势,对村庄进行土地规划,对村内土地进行测土施肥,让科学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优势。

▲利用捐助资金,建设塘坝、挡水墙等水利设施

在孟良崮山前有个水沟,每年下雨都会冲毁附近的百亩耕地,庄稼被毁让村民们苦不堪言,在了解情况后,刘西波、吴金峰多方筹集资金,先后投入5万余元修建了拦水坝和挡水墙,为村民解除了这一后顾之忧。对此,村民们纷纷高兴地说:“这下好了,今后可以放心地种地了,庄稼地再也不怕被水冲毁了。”

办公室整改前

办公室整改后

整修办公场所、安装路灯、提高村容村貌等民生工作被纳入到“第一书记”工作组的重要日程。可是面对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最大的支持是群众的拥护和期待。他们想方设法运用各种关系,跑弯了腿,磨破了嘴,终于争取到了部分资金,用于解决民生事务。

▲代庄老年公寓

书堂村的办公场所在“第一书记”入村前,就早已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但考虑到筹集资金有限,“第一书记”决定把筹集的资金先用于其他民生项目建设,只支出1万元用于办公场所的粉刷装修。为方便村民夜间出行,支出7万元为村里安装了70多盏路灯,打造了书堂村到代庄“新雪亮工程”。投资万元建设代庄社区养老中心项目,建设房屋18间,设置养老床位36个。

▲投资2万余元打造的自然资源法治文化广场

针对书堂村位于孟良崮山下、红色专线穿村而过、道路曲折的实际情况,“第一书记”工作组为村民安全出行着想,向县交通局申请安装了热熔减速带米;协调帮扶企业,投资5万元建设塘坝、挡水墙6处;投资3万元提升打造自然资源法治文化广场一处,举办文艺演出、“三送”活动4次。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强化了服务功能。

按照“四议两公开”民主程序,开展代庄村旧村改造,积极实施增减挂钩项目,立项面积亩,总投资万元,争取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指标42亩,已搬迁住户户,并全部进行安置。目前,已完成复垦62亩。下一步,将加快社区建设,计划建设平房两排30套,电梯洋房两栋40套。

造血功能固发展

民生得到了保障和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得到了有效提升,这些都让刘西波和吴金峰倍感欣慰。但他们深知,“第一书记”不只是一个称谓,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为让山区群众早日走上致富路,他们同村“两委”一起商讨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就如何因地制宜地帮扶结对村发展符合本村实际的特色产业,努力把“短板”变成“样板”、把“简单输血”变“持续造血”,真正把山区村建成美丽乡村。

▲扶贫车间选址

由于村里多数留守村民文化低,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两位“第一书记”想方设法为他们谋出路。“第一书记”工作组先是争取资金70万元为书堂村建设扶贫车间一处,严格用地规划,加快扶贫车间项目建设,尽快完成水电路三通和项目落地,使项目发挥效益,贫困户得到利益。目前,车间主体已经建成,进出道路硬化完成,水电等已经就绪,正在洽谈编织、制钉、玩具等4个项目,租出后,年收益不低于3.6万元。

▲代庄莲藕基地

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方面,还投资.5万元建设莲藕基地一处,占地面积85亩,新修生产路米,建成南斯拉夫雪莲藕池75个,预计年产35万斤,收入52.5万元。投资79.4万元建设大棚樱桃基地1处,流转土地20亩,新建薄膜连动温室大棚长米、宽60米、跨度8.4米、肩高3.5米,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种植美早、布鲁克斯、先锋等樱桃棵,年收入27.5万元。

▲邀请林业局专家开展板栗树管护田间课堂

针对全村板栗种植面积大、管理粗放的实际情况,“第一书记”工作组共开展田间授课10次,外出学习板栗种植管理4次,更新板栗品种余亩,户均增加收入元。后期还将结合代庄村电商平台,发展熟板栗或者板栗粉等深加工项目。争取旅游用地指标20亩,投资万元新建孟良家园主体酒店项目,总建设面积1.1万平方米,客房间,会议室4个,餐饮中心可同时容纳0人就餐。将拓宽红色旅游渠道,带动周边旅游经济发展,安置当地人就业。同时,计划在书堂村建设民宿2处、农家乐1处,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全村发展民旅游。

“第一书记”工作组将继续立足两村实际,做好产业调整,按照村庄发展规划,抓实施、抓落实,力促帮扶规划落地,进一步做好代庄村孟良家园旅游产业带动作用和莲藕、大棚樱桃项目实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

推荐阅读

1、厉害!大美沂南再次登录央视!近40分钟!

2、沂南最新房价出炉,环比下降!沂南房价会跌吗?

3、重磅!年沂南中小学招生方案出炉!

4、沂南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集中整治“小蹦蹦”!

5、平方米!沂南又有6处新增违建被拆除!

沂南人每天都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dl/7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