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良混改是搞化学反应乐居财经

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k/mipso_5941745.html

张玉良,“92派”企业家代表性人物。创建绿地,将一个几千万元注册起步的公司发展成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行业龙头;他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绿地搭建了一个清晰的股权和管理架构,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绿地员工持股机制已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样板之一。张玉良希望自己与绿地始终保持奔跑姿态,做新时代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追梦人。

在很多人心中,年很不平凡。那一年,南斯拉夫解体、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中国与苏联解体后的各共和国陆续建交,翻开了外交工作的新篇章。也是那一年,邓小平南巡先后走过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站在改革开放的转折点,中国房地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初创成型期的第一年,迎来了企业家精神觉醒的浪潮。放下“铁饭碗”,走上房地产创业的道路,大家口中的“92派”也正是在此时开始走上了时代的风口。

年7月,乘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春风,绿地控股集团的前身——上海绿地总公司正式成立。当时36岁的张玉良放下了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的稳定工作,领衔创建了上海绿地。不过27年前的他应该没有想过,27年后绿地会从一个万元注册资本金起步的公司发展成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行业龙头。

“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绿地发展的第27个年头,也是我个人与绿地共同成长的第27年。”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时感慨,绿地的超常规发展历程也是我个人与房地产结缘、同呼吸共命运的成长经历,非常有幸能在其间为这个行业、为老百姓的美好生活贡献个人的绵薄之力。而我也将和所有的绿地人一样,始终保持奔跑的姿态,做新时代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追梦人。

中国房地产报:走过27载,绿地在发展的同时也见证着祖国的成长与壮大,你觉得在这过程中绿地有哪些受益?绿地发展的脚步又与国家发展的进程有哪些重合之处?

张玉良:毫不夸张地说,绿地集团的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企业版的中国改革史。

年~年,发展初期的绿地以提升城市绿化为己任,抓住了上海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带来的动迁房建设机遇,成功探索出“以房养绿、以绿促房”的城市公共绿化建设新模式。

随着绿地逐渐通过“旧改”赢得市场,年~年,绿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成改制,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在房地产领域,绿地坚持以“保民生、促旧改”为己任,积极参与上海“危棚简屋改造”等大规模旧城改造工程,并以此为契机逐步投建商品房项目。

此后一直到年,伴随着城市化浪潮的迅猛推进,绿地的目光投向服务全国,从落子中西部开始布局全国,以“造城”之势投建了一大批大型综合社区。

为了响应“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导向,顺应城市功能升级的市场需要,年~年,绿地大力投建大型高端城市综合体,提升商业运营能力,为增强产业集聚、拉动商业消费搭建载体。绿地还确立能源为第二支柱产业,以煤炭产业整合为契机迅速做大做强,金融产业链则以控股城商行为龙头。

进入发展的第五个阶段,绿地的脚步迈向海外。年起,绿地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要求,加快自身国际化进程。首个独资海外项目成功落子韩国济州,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充分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绿地也在年进入“地产+多元产业”升级发展的新阶段,朝着万亿级规模快速迈进,向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进军,并形成“以房地产为核心主业,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科创、康养等产业并举发展”的多元经营格局。

中国房地产报:那结合这些年的创业经历,在你心中绿地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张玉良:绿地集团成立于年7月18日,成立的初衷是为了用市场化的方法服务于上海城市绿化建设。随后的这些年中,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绿地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经营管理创新、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与此同时,绿地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在市场上逐渐形成了鲜明企业形象。从规模与影响力来看,我们是“房企龙头”。从绿地积极顺应中国经济结构性、趋势性的机遇,加快发展相关多元产业的角度来讲,我们算是一个“转型典范”。基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果,绿地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混改标杆”。而当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上海绿地”“中国绿地”“世界绿地”三个阶段后,随着企业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丰富,绿地也在积极充当、扮演着“国际化先锋”的角色。

绿地已经形成“以房地产为核心主业,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科创、康养等产业并举发展”的多元经营格局。通过“地产+”的商业模式,各产业互为支撑、相得益彰,形成了“1+5N”的协同发展效应,构筑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中国房地产报:谈到“混改”,的确这些年来绿地在这部分成绩斐然,能不能具体谈谈都做过那些努力?绿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结合实践经验你认为混改对于企业发展有何意义?

张玉良:绿地集团诞生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大规模启动的年,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涌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之一。自创立以来,绿地始终坚持“与改革同步、与时代同行”。不断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我们的一个鲜明“性格特征”。

发展过程中,绿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先后进行了多轮体制改革。在年到年的第一阶段中,绿地在纯国有体制下按照市场化规则运行。到了第二阶段(年-年),绿地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国有控股、职工持股的股份制。在第个三阶段里,也就是年到年期间绿地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形成了国有及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而从年至今,属于第四个阶段,绿地已经完成了整体上市,成为了公众公司,并进一步深化了混合所有制改革。

而在自身不断推进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绿地集团在也积极发挥改革先行优势、复制改革成功经验,参与央企和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我们先后通过混改,投资入股了原宝钢建设、贵州建工、江苏省建、天津建工、西安建工、河南公路工程公司以及东航物流、上航国旅等国企,并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举一个例子,就像贵州建工混改4年以来,各项指标均翻了一番多,在贵州省内已成为仅次于茅台的大型企业集团,并且至今仍然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我认为真正的混改,应该是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混合,通过搞“化学反应”,催生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活力。而且,从绿地集团的改革经验来看,国企混改最好应该形成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员工持股“金三角”的股权结构,这样更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经过长期的改革实践,我们也深深地感到,国企改革,特别是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它能激发“活力”,通过混改,企业能摆脱传统国企的束缚和局限,能够以市场化为导向,大胆地探索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机制。第二它可以增强“动力”,特别是通过员工持股,把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激发了员工的动力。此外,发展混合所有制为核心的体制改革也能够达到提升“实力”的目标,即通过增资扩股、股权多元化,提升了企业的资本实力、战略视野、治理水平等多方面的软硬实力。

中国房地产报:除了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最近几年绿地在新的行业趋势下也在自我转型。尤其是在科技产业的投入上有很多动作,能不能谈谈绿地究竟想要做什么?未来这一块业务的成长会与房地产主业有哪些互动?新一轮的创新转型会为绿地带来哪些改变?

张玉良:“面向未来思考发展、拥抱科技构筑优势”,绿地新一轮创新转型发展中,拥抱“新科技”、转型“新物种”、抢跑“新未来”,已卓有成效。当下,绿地从科技战略合作、载体建设运营,到科创项目投资,再到创新科技赋能,逐渐搭建起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庞大科创发展体系,为企业赢得未来市场竞争抢占了有利地形,也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中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贡献。

目前,绿地旗下高科技企业及产业协同“矩阵”已初步成型。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前沿创新科技为核心投资领域,以核心科技领域有潜力的领军企业为战略入股对象,以“战略投资+产业协同”双线模式为主要合作方式,以提升绿地作为领先的城市建设运营商在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等层面的综合能力和运营服务质量为主要协同目标,绿地高科技企业“矩阵”已齐聚深兰科技、城云国际、涂鸦智能、佰才邦、瑞为技术,而这五家企业均是在各自优势领域拥有领先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优势的“独角兽”,并与绿地“地产+”的产业体系高度协同,合作空间广阔。

下一步,在成为重要战略股东后上述企业均将推动在上海建立研发总部及市场总部,在提供产业、场景、市场等方面资源的基础上,绿地还将发挥集团平台整体优势,推动绿地系高科技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实现不同技术领域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进而巩固并扩大“独角兽”企业在各自领域的领先优势和行业地位。

未来,绿地将围绕核心前沿创新科技领域,强化“战略投资+产业协同”双线模式加速打造绿地系“独角兽矩阵”,搭建绿地特色科创发展体系,加速向“城市建设运营商”全面转型。

中国房地产报:问一个关于你个人的问题,年你成功连任了绿地控股董事长,你现在每天的工作是怎么安排的?按照你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你计划在一线奋斗到什么时候?着眼未来,你认为绿地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张玉良:我和所有的绿地人一样,始终保持奔跑的姿态,做新时代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追梦人,每天的工作忙碌而充实。就我个人而言,只要还有能力以及身体条件允许,股东支持我在董事长的位置上坐下去,我就会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因为之前做得还不够好,所以我要更加努力。

年,绿地上下正围绕迈向“双万亿规模”的目标,着力在“进取、精准、落地、提升”上下功夫,保持着奔跑、奋斗、追梦的状态。

人才方面,绿地围绕企业“地产+多元产业”产业协同战略和科技创新的转型升级战略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持续加强人才工作。未来绿地将持续强化“业绩挂钩、有进有退、能上能下”的制度刚性,刺激团队活力。加强中高层团队建设,加强营销总监、投资总监等专业队伍建设,提升各级人才的素质和能级。

中国房地产报:回到大环境,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更是中国现代史的巅峰。对那于绿地来说年将是怎样的一年?未来你希望绿地成长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张玉良: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绿地集团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四大产业规划落地并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年的工作,对于绿地集团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向更高发展能级和更好发展水平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年里,绿地集团上下将全面辩证把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更加积极进取、更加主动作为、不断攻坚克难、持续向前奔跑的精神状态,狠抓发展不放松,提质增效不动摇,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为迈向万亿元收入规模、进军世界一流企业打下决定性的基础。

年,外部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但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也有很多积极的因素正在增加,总体形势其实较上一年度将有所好转。从宏观经济来看,中国经济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很多政策口径较去年将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和调整。三大攻坚战将继续推进,但“一刀切”的去杠杆、防风险做法将改变,为了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市场资金面将适度宽松;另外供给侧改革将深入实施,但同时也将稳定总需求,并进一步挖掘投资潜力,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在突破全球行业制高点后,如何重塑发展模式、激发全新动力,成为了绿地再谋突破的关键课题。积极进取、顺势而为,是绿地一以贯之的发展智慧。历经转型调整,绿地当前房地产主业及“1+3+X”综合产业的业务组合已经初具规模,协同效应逐渐显现,“公众化、资本化、国际化”的企业格局也基本形成。

我们相信,绿地的主动谋变必将推动企业再度踏准大势、领先时代。“成为具有世界级规模和竞争力的全球综合性地产开发运营企业”是我们的梦想。深感使命之重,但我们始终坚信,一个敢于梦想、更能够实现梦想的企业必将创造更大的奇迹。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文章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gs/10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