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被北大破格录取,学成后转身嫁给53

4岁写诗登报,13岁被清华录取,还没成年,她的文章便能被收录进初中语文课本。

清华就读的那些年,她与诗人海子互为知己。

可好友的意外去世却成了她人生中难以忘记的阴影。

为了走出阴霾,她独自赴美求学,年仅27岁便以哈佛最年轻的博士身份毕业。

细数田晓菲的一生,她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天才般的存在。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位天才却在留学期间爱上了大自己27岁的外国老师。

年,这个为了爱情远赴异国他乡的天才少女回国参加了一次座谈会;

镜头中的她年仅45岁的年纪就满头白发,模样苍老得如同七老八十一样。

如今一晃又是7年光阴过去,而她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1.天才少女田晓菲的诞生

作为一名天才少女,田晓菲的成长历程非常地简单,但天才终究是和普通人不一样的。

在其他小朋友还在学说话的时候,田晓菲就已经能够顺着爸爸妈妈的话侃侃而谈。

等到田晓菲再大一点的时候,竟然能够在父亲的指引下,断断续续地作诗。

对于田晓菲在文学方面展现出来的天赋,田晓菲的父母欣喜若狂。

谁不想家中有个天才少女,光耀门楣呢?

对文字的敏感,以及家人若有若无的引导,田晓菲在4岁时就已经能够自己写诗。

虽然诗词内容整体稚嫩,但却有一种儿童天真纯粹的美感在里面。

年,田晓菲的父亲将年仅四岁的田晓菲创作的诗词,发表在了天津的报纸上;

几乎一夜之间,各界的眼光全都聚集在了这个“小天才”的身上。

对于田晓菲小小年纪就展现出来的才华和灵气,一些人深信不疑,一些人暗自揣摩。

更有甚者,被田晓菲的诗词所感动,专门跑到田晓菲家中,想要一睹田晓菲的才华。

随着年龄的增长,田晓菲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也更加登峰造极;

曾经怀疑田晓菲造假的人也开始相信田晓菲的实力。

田晓菲10岁的时候,田晓菲已经完成了5本诗集的创作和出版;

彼时,文学界视她为中国诗词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等到田晓菲在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感悟,对人生有了不同的品位时;

田晓菲在诗词方面的灵气愈发地浓郁,对诗词和文学也有了更多的看法。

在田晓菲13岁的时候,出于对天才的照顾和对田晓菲的认可;

北京大学向田晓菲抛出了橄榄枝。

对于北大的邀请,田晓菲的父母有些犹豫,伤仲永的故事并不少见。

田晓菲的父母并不希望田晓菲过早地离开家庭的怀抱,进入陌生的环境。

但田晓菲并不这样认为,在田晓菲看来,现如今的自己虽然在生理上还是一个小孩子;

但在心理上自己已经远超绝大多数同龄人。

现如今的自己就是一艘孤独的小船,找不到可以停靠的口岸。

而北大的出现,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和真正的同龄人对话;

也能够让自己在文学的海洋中不再孤独。

看到女儿对北大如此向往,田晓菲的父母最终同意田晓菲上大学。

进入北大之后,田晓菲拥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也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之人,其中就包括诗人海子。

和田晓菲一样,海子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天才少年。

两人刚在北大的校园中邂逅时,就被对方身上同样的气息所吸引。

在命运的安排下,两人成为好友。

作为年长田晓菲的几岁的前辈,海子对田晓菲格外的照顾;

不仅在生活方面给予田晓菲照顾,在诗词创作方面也是给出各种意见和建议。

和海子成为朋友的那段日子,是田晓菲内心最为充实的阶段。

等到田晓菲大三的时候,恰逢北京大学九十年校庆。

为了感谢母校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快乐悠闲的成长空间,让自己有幸认识好友海子;

田晓菲特意为北大献诗一首——《十三岁的机遇》。

这首诗一经发表,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也让大众再一次臣服于天才少女田晓菲的魅力中。

原本以为生活会一直持续地幸福下去。

然而谁能想到,年,这个年轻的诗人海子,竟然以卧轨这样残忍的方式离开了世界。

面对这样的消息,田晓菲一度无法接受,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痛苦之中。

作为好友,田晓菲不能理解海子为何选择要离开这个世界。

好友的离去,让田晓菲一度无法继续坚持文字创作,每日郁郁寡欢。

2.爱情的到来

为了摆脱现有的痛苦,田晓菲在北大结束课程后,就远赴美国留学。

在美国求学的那段日子里,没有人认识田晓菲,也没有人认识海子。

在平静的生活中,田晓菲的内心得到了治愈,整个人重拾生活的信心。

然而,平静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田晓菲就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

田晓菲被人告白了。

告白原本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田晓菲之所以感到为难;

是因为向自己告白的是自己的导师欧文。

在田晓菲看来,老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对等的个体;

一个老师怎么可以向自己的学生告白?

对于欧文的告白,田晓菲保持沉默。

然而欧文的爱意沉淀已久,不可能因为田晓菲的沉默而退缩。

见到田晓菲的第一眼起,欧文就感受到了中国人所谓的一眼万年和命中注定。

但苦于二人的师生关系,欧文无奈之下只好将这份喜欢埋藏于心中。

直到田晓菲毕业,即将离开这里,欧文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爱意;

冲动之下,他向田晓菲表达了自己的喜欢。

虽然欧文清楚自己的告白在一定程度上吓到了田晓菲。

但欧文也意识到田晓菲最初拒绝自己,不是因为不喜欢也不是因为年龄;

而是因为无法接受两人身份的转变。

在想清楚一切,明白田晓菲并不讨厌自己后,欧文开始了自己的追妻之旅。

作为一名中国通,欧文对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的美食都非常了解。

因此,在表明自己的心意后,欧文开始变着花样为田晓菲做中国菜,满足田晓菲各种思乡之情。

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田晓菲对这个比自己大24岁的男人有了不一样的感情。

二人在成为男女朋友没多久,欧文和田晓菲就准备步入婚姻的殿堂。

在准备结婚登记之前,田晓菲将自己结婚的消息告诉给了父母。

对于女儿要结婚这个事情,田晓菲的父母十分高兴。

毕竟这么多年,因为成长历程异于他人,田晓菲基本上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交过对象。

本以为女儿这辈子会孤独终老,没想到最终还是遇见了良人。

因此田晓菲的父母一开始对欧文这个美国人十分满意。

即使田晓菲嫁给欧文之后,要定居在美国,田晓菲的父母也并不介意。

然而,当田晓菲和欧文两个人一同出现在田晓菲父母面前时,田晓菲的父母非常生气。

面对眼前这个比田晓菲大几十岁的男人,田晓菲的父母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女儿为何要嫁给这个男人。

但奈何田晓菲此时已经爱上了欧文,田晓菲的父母只好妥协。

和欧文成为夫妻之后,田晓菲便加入了美国籍,成为了美国人;

并且放弃了康奈尔大学的邀约,选择入职哈佛大学。

3.共同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对于田晓菲的选择,不少网友感到不可思议。

不少人在网上留言,抨击田晓菲加入美国美籍的行为,认为田晓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

面对网友在网上的指责,田晓菲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在美国生活的这些年,田晓菲一直致力于自己喜欢的文学领域;

并翻译各种中国文学著作,向西方国家传播中国的文化和知识。

在工作的过程中,田晓菲重新品读了《金梅瓶》这本书。

作为一本一直以来被大众误解的著作,《金梅瓶》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名声一直都不太好。

直到田晓菲重新拜读这本名著,并将自己的感想感悟写成了《秋水堂论金梅瓶》;

大众才看到《金梅瓶》这篇小说背后的价值。

虽然近些年也一直生活在美国,国籍也从中国变成了美国;

但田晓菲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年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发生后,中美关系变得很是紧张。

生活在美国的华人也遭到了美国人的敌视。

甚至有心怀不轨者将国与国之间的问题,延伸到文学领域,讽刺中国文化空洞愚昧。

面对这些人的言辞,田晓菲直接冲这些人开火,揭露这些伪君子的真实面貌,维护中国文化。

年,田晓菲携丈夫欧文回国,参加国内的文学交流大会。

镜头中的田晓菲,笑容满面,气质高雅,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很是不错,除了满头的银发。

40多岁的年纪,就已经头发花白。

即使很多人能够通过镜头感受到田晓菲的良好的精神状态;

但也不免有些疑惑田晓菲为何会头发斑白。

对于田晓菲满头的白发,不少人认为是因为田晓菲婚后生活不幸福导致。

然而田晓菲之所以出现会变成这样,倒不是和欧文的感情生活不幸福。

而是因为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文学事业,忙于工作,不知疲倦,最终才导致头发变白。

虽然美丽被剥夺,但田晓菲还是很享受工作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痕迹;

因此也没有格外地去打理自己的满头白发。

结语

现如今的田晓菲依旧和欧文生活在美国,两个人也依旧没有选择要孩子。

而是将所有的精力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致力于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并且在田晓菲的影响下,她的丈夫欧文也创作了不少中国文学作品。

其中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便是《盛唐诗》,年,欧文还曾获得了第三届唐奖汉学奖。

一个外国人能获得这样的荣誉,我们便足以认识到这对夫妻在中国文学界有何造诣。

渐渐地,曾经指责她改换国籍的大众也不再对她抱以偏见。

因为无论身处何处,田晓菲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gs/12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