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ldquo十三五rdquo

北京正规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十三五”时期,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设施建设更趋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一、农村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不断增加,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7亿元,较年增加59.67亿元,年均增长4.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3亿元,比年增加32.07亿元,年均增长4%。“十三五”期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和增加值增速在3%-5%的合理区间,平稳增长。

(二)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十三五”期间,全市坚持把粮食稳产保供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紧抓不放,牢牢守住全市粮食生产安全底线。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51.47万吨,粮食单产公斤,“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8%。

(三)经济作物产能提高。商洛在加强和巩固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年油料产量达2.05万吨,比年增加0.5万吨,年均增长5.8%;蔬菜产量达54.62万吨,比年增加4.72万吨,年均增长1.8%。

(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全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力培育菌果药畜“4+X”特色农业支柱产业,打造集成了香菇、木耳、核桃、板栗、中药材、茶叶等区域特色全产业链体系。年,全市核桃、板栗产量分别达到11.04万吨和2.53万吨。食用菌产量达到5.95万吨,水果产量3.2万吨,茶叶0.41万吨,中药材21.03万吨。

(五)造林绿化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商洛认真贯彻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坚持不懈稳数量、提质量、转方式、保生态,大力推进全域造林绿化,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初验成功。“十三五”期间,全市造林绿化面积累计万亩。累计完成飞播造林68.5万亩,飞行架次.06小时,撒播油松、侧柏等种子33万余公斤。年,商洛森林覆盖率达69.56%。

(六)畜牧产业发展平稳。“十三五”期间,受环保政策调控和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生猪养殖受到明显影响,整体养殖规模缩减。年,全市大力促进畜牧业良性发展,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生猪产能恢复,至年末生猪产能逐渐恢复。年生猪存栏54.9万头,存栏量相当于年年末的93%,比年增长2.1%。“十三五”期间,全市家禽养殖规模基本稳定。年,家禽存栏量为.01万只,比年增加.39万只,年均增长2.4%。

(七)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调整渔业生产结构、产品结构,水产养殖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亩,水产品产量达到吨,比年增加吨,年均增长9.3%。

二、农村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加快

(一)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十三五”末,全市土地确权登记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发证率达到9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胜利交卷,1个村(社区)圆满完成任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成立,个贫困退出村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收益超过5万元的占到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93%。

(二)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商洛农业基础建设如火如荼,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得到改善,农村路网串乡连村,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厕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五年间,全市自来水受益村数增加58个,通有线电视村数增加个,通宽带村数增加个。年,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53万公里,基本形成了“外通内联、村镇畅通、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十三五”末,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到93.3%,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的行政村分别达到30.3%和69.7%,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50.78%。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村容村貌得到美化提升,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三)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发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省级33个,市级个。发展规上农业企业88家,创建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9家、省级示范合作社95家、市级示范合作社家。培育家庭农场家,培育职业农民人。

(四)品牌培育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全市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高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截至年年底,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个、绿色食品32个、有机农产品37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11个,“商洛核桃”、“商洛香菇”跻身“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柞水木耳”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生态立农唱响全国。商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率先在全省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率先在全省颁布“商洛市生态农业生产技术规范”,注册“秦岭商洛生态农产品”商标,成功在北京和南京举办商洛生态特色农产品推介会,“生态农产出商洛”唱响全国。“十三五”期间,全市全面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农业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年,全市化肥施用量5.6万吨,从年开始逐年减少,年减少至5.05万吨,年均降幅2.1%。年,全市农药使用量.1万吨,比年减少30.6万吨,年均降幅5.4%。“十三五”末,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4.3%。

三、农民收入逐年攀升,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商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迈上新台阶。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比年增加元,年均增长6.9%。农村居民四项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比达55.1%,其次是转移性收入,占比为26.3%。

(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商洛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年的元提高到年的元,年均增长6.7%。从构成看,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类(元)、居住类(元)、医疗保健类(1元)三大类支出增速较快,较上年分别增长9.7%、8.9%、8.6%。

(三)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十三五”时期,商洛市农村人居条件、基础设施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住房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钢筋混凝土、木砖混和砖(石)住房结构的农户占比达到90%以上。年,全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7%,比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四、“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规模经营力度不够。农产品一般品种多、名优产品比例低,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资金基础不足、农业产业化技术力量薄弱,使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分散经营,“小、散、弱”农业经营主体占比较高,经营规模长期凝固化,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缺乏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生产项目,种养殖更新换代能力较弱,从而制约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二)生猪产能未达预期,畜牧生产压力较大。由于受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及环保政策等影响,部分养殖户、养殖企业养殖信心不足,加之能繁母猪、仔猪价格始终高位徘徊,目前扩产补栏态度谨慎。畜牧生产压力较大。

(三)农村劳动力缺乏,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者素质较低,接受科技文化知识的能力不强,给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带来困难。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的逐年萎缩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导致农业收益下降,影响了乡村振兴。

五、建议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深入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是积极落实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监测、指导,协调完成省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推荐申报、认定任务。二是着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深加工等重点任务。以一产业建基地、二产业搞加工、三产业创品牌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快优质农产品开发,加快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和品牌提升,新增一批新品牌,提升一批老品牌,弘扬一批特色品牌,打造一批旗舰品牌、电商品牌、出口品牌。

(二)积极扶持生猪养殖,稳定畜牧业发展形势。一是加快恢复生猪产能。把生猪稳产保供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全面落实落地落细生猪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养殖户群体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gs/7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