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为何不用经济霸权去控制欧洲,偏要

二战爆发前,希特勒德国其实有两个战争剧本,一个是赫尔曼格林主张的生存空间,军事扩张,这都知道,就是铜铁开战,靠强大的军事征服,最后翻车了,把德三也毁了。而另一个了解的人不多,那就是帝国银行掌门人沙赫特的经济霸权,虽然需要的时间可能有点长,但是相对风险也比较小,甚至都不用开战就能和英伟苏三分天下。亚尔玛沙尔特这个人了不得,在经济界我觉得他也能比肩凯恩斯的存在,只不过他给希特勒卖命,肯定得不到主流的认可。当年他逆回购国债,发行新债,这一连串操作,给德国下沉的经济台上的火箭直接起飞。当时希特勒刚上台,德国老百姓刚一听说要任命沙赫特担任经济部长,德国股票直接大涨,老百姓举双手欢迎。

当然能力越大,野心越大。他和希特勒一样,都有一个帝国梦,不然他怎么会加入纳粹呢?而区别在于,希特勒奉行军事手段打造帝国,而沙赫特则奉行帝国经济学的经济版权。权。这个经济霸权就是创建一些巨无霸、私企,然后和一些资源丰富但欠发达的国家贸易。这些国家有个共同点,就是缺商品、缺技术,有求于德国。德国利用这一不平衡获得贸易优势,一来不消耗外汇就能获取廉价的原材料,二来可以利用贸易优势换取政治优势。两者循环,相辅相成,双双套牢一个国家。具体说,就是用经济渗透的手段控制一个国家。事实证明,沙赫特的理论有可能成功。我举个典型的案例,西班牙。别看西班牙元首弗朗哥的老狐狸天天糊弄希特勒,实际上他西班牙经济的命根子都被沙克特捏着。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德国给弗朗哥的叛军提供了不菲的军事援助,比如秃鹰军团一上来就制霸了南欧天空。但是沙福特趁着弗朗哥有求于德国,成立了西班牙摩洛哥运输公司,他用很少的启动资金垄断了两国之间的运输业,之后又成立了原材料与货物收购公司,双重垄断德基进出口商品定价权。德国又拿秃云军团的花费敲诈不朗哥穷光蛋,西班牙只能拿原材料开采权来抵债。这就让德国企业进一步掌控西班牙矿业,以至于撵走了英国力拓,垄断西班牙命脉。

到最后西班牙被拿捏到什么程度呢?二战快结束那会儿,轴心国眼看就完蛋了,全世界几乎都向德国宣战了,西班牙不敢,英美威胁,不宣战,以后不准就联合国,就这,弗朗哥依旧不敢,最后惨被。国际孤立数年,可见沙赫特的经济霸权还是很成功的。还有西欧、巴西、罗马尼亚等等。沙赫特与高度依赖德国工业品的荷兰、瑞士签署贸易清算协议,挤兑英美法的贸易势力,还给巴尔干国家花大饼,说要帮他们实现工业化,现今折价50%向巴尔干出口工业品,以价格战逼走英美,然后扶持亲德的流派,在经济层面上暗中操控这些国家。还有巴西,他当时跟德国的合作热情很疯狂,不惜跟美国掰断,脱离西半球的自由贸易体系,一心一意跟在沙赫特的后面混吃混喝。在年沙克特经济霸权的巅峰时刻,东欧、南美都半只脚踏进了沙克特的圈套。当时时代周刊记者这样评价说,连把南斯拉夫当做经济后院的法国重工业也正在逐步被德国排挤出局,就在沙菲特的想法步步得逞之际,希特勒却突然叫停了,来了个度扭转国策,推行风险更大、依靠军事扩张的。存空间,这是为什么呢?

你想一下,德国是军国主义啊,你这样玩经济,帝国内部肯定有人眼红了,这妨碍到上面一些人的利益了。比如纳粹德国二号人物赫尔曼格林。格林极其腐败,他对钱权的贪婪达到荒谬的程度,按他理解,德国第一希特勒,第二就是格林,他完全无法容忍沙克特这个书呆子骑在他的头上。而且格林以及总管军备的赫尔曼格林工厂背后都是军国主义分子,所以他才鼓吹战争,他的主张和沙克特的经济霸权水火不容。当沙克特不步获胜之时,格林就在背后使坏了。虽然格林不懂经济,也没本事跟沙克特PK学术,但人家格林精通拳术啊,他挺着那大肚子,那是一肚子心计。格林略施小计,就和沙赫特赶下台了,内斗大概从年四月份开始,格林先是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掌管原材料和外汇事务,这都是实权,等于直接架空了沙克特。但沙赫特的官场经验不足,没。看出这诡迹,反而欢迎格林的特别委员会,结果这在当时引发了一波剧烈的舆论效应,纳粹内部的马屁精都以为格林内斗赢了,所以本来支持沙赫特的人也不敢帮他说话了。

接着格林又装模作样征集了一些经济报告,找了像威廉、开普勒这种下三滥的经济学家,让他们群起而攻之,批评沙克特的经济政策,还颠倒非凡说沙克特的主张会引发通胀。为什么一定要胡扯出会引发通胀呢?因为基贼的格林知道希特勒最怕这种通胀,50万马克买一块面包还深深刻在他的记忆之中,他绝不允许马克贬值,绝不允许通胀出现。一听说通胀要来了,希特勒就很紧张,他一听沙克特的解释,又变得半信半疑。可想要推行经济霸权,还必须适当贬值。马克懂点经济学的都知道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出口,可希特勒他哪里懂这些?一个落榜美术生,一个下士,他连凯恩斯是谁都不知道,你跟他谈经济?所以在格林的教唆以及对沙克特的怀疑下,他就在自己的乡间别墅里面写了一份备忘录,大致就是放弃经济霸权,全面转向战争经济,这就等于站在了格林这边。

事情走到这一步,沙赫特的经济霸权等于全面落空了,他彻底失势。他在年还一直试图挽回局面,但没什么效果。直至慕尼黑协定之后,他见希特勒和格林完全是一丘之貉,都是好战的嗜血野兽,他也只好辞去了职务。沙赫特的出局,再加上中庸的格林借盘,这让德国的经济迅速恶化,加速走向战争。格林一直利用经济部套走帝国的财政,大笔大笔的资金转入他名下的格林帝国工厂,关键在他无比腐败的管理运行之下,他的工厂一直亏损,贪再多的钱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不仅吸干了沙克特先前取得的所有经济成果,格林还停止债券的逆回购操作和延迟偿还,导致负债越滚越大,以至于必须发动战争。说到底,沙赫德。用经济霸权这种低风险手段去和英美争霸虽然可行,但是需要的时间也很长,而且最关键的是和德国军国主义相对立。在那个国际秩序崩塌、意识形态对立严重的乱世,这种相对温和的计划不会被德国权势阶层采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jt/12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