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没就没前南斯拉夫解体原因全面解析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7064742.html

南斯拉夫,一个似乎已经非常遥远的名字。

年,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政治动荡后,这个在巴尔干存在了47年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分崩离析、寿终正寝。此后迎接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是延绵至今的动乱与伤痛。从前南斯拉夫的解体中,中国或许可以学到很多经验和教训。

一、回顾解体的历程:打开的潘多拉盒子

前南斯拉夫,全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于年,前身是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家是由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6个社会主义共和国所组成的,首都为贝尔格莱德。被毛泽东誉为“像铁一样硬”的约瑟普·布罗兹·铁托领导了这个国家近25年,可谓灵魂人物。

谈起前南斯拉夫的解体,至今让人扼腕叹息。

前南斯拉夫的解体是从经济危机开始的。当时出现的持续通货膨胀, 时曾达到%,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各种罢工事件不断。

在西方推动的“民主化”浪潮冲击下,南斯拉夫整个知识界完全接受了西方的政治话语,而这种话语的核心是一个天真的梦:只要采用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南斯拉夫面临的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种激进的革命气氛迅速形成,南共联盟的地方党部也先后接受了西方的政治话语,纷纷推出了一个比一个更为激进的政治改革方案。

斯洛文尼亚共盟于年3月首先提出了“结束一党制,实行多党制”,之后整个政治局势演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联邦政府和南共联盟的中央机构被完全架空。

实际上,这不是一党制与多党制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在南斯拉夫特定的国情下,推动西方希望的政治变革一定会导致国家的解体和战争,但一般民众,甚至多数知识分子,当时都没有看到这一点。

年7月,南联邦通过了《政治结社法》,正式实行多党制,一个人口只比上海多一些的南斯拉夫,一下子出现了多个政党,而赢得最多选票的都是高举民粹主义大旗的政党。

他们的口号是“斯洛文尼亚属于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属于克罗地亚人”、“科索沃属于科索沃人”,口号越激烈、越极端,越能赢得选票。

年,从斯洛文尼亚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共和共宣布独立,脱离联邦,南斯拉夫“内战”随即全面爆发。南共长期的政治教育敌不过民粹主义者煽动的民族主义情绪。

个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独立的是德国。尽管多数欧共体成员还有疑虑,但德国以欧盟应统一对外为由,游说欧共体成员承认这两个国家的独立。而德国之所以如此急切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独立,是因为刚刚实现了统一的德国想借机重建其势力范围,斯洛文尼亚作为近邻、克罗地亚作为二战期间德国的傀儡国,自然是再好不过的拉拢对象。毫无疑问,德国也好,整个西方也好,这些欧洲大国很少顾及别人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可以随时牺牲自己的原则、牺牲别国的利益的。

当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在德国和西方的支持下获得独立后,南斯拉夫境内的战争就像多米诺骨牌,一场接一场发生,最终导致了20多万人丧生,无数人致残,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创下了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 的 悲剧。南斯拉夫的解体,犹如打开了传说中的潘多拉盒子,从此乐土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祸害与灾难。

二、解体前后的南斯拉夫:20年恍然如梦

要了解解体对这片土地的影响有多深,仅仅是数据和事件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这片土地上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现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的张维为教授曾经在前南斯拉夫的解体前和解体后分别到访这个国家,他在他的文章中写下了这些让人唏嘘的故事:

年7月,张维为以英文译员的身份随总理访问南斯拉夫,当时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一派大城市的气象:人均住房面积已达18平方米,平均每8人就有一辆轿车,市场看上去很繁荣,城市的建设、国家的文化比当时的中国发展得更为先进。但繁荣的背后已经隐藏了危机,铁托年5月4日去世后,南斯拉夫联邦政府实行了国家元首集体轮流的做法,结果无法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6个共和国各自为政,通货膨胀、政治权力过分下放等问题日益显现。

欢迎中国访问团的宴会在一个名为“三顶草帽”的酒吧餐馆举行,宴会上演唱的是许多爱国歌曲,其中一首就叫《南斯拉夫颂》。

在访问中,张维为教授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细节。比如随便询问一个这个国家的人他是南斯拉夫什么地方的人,得到的都会是一句礼貌的“我是南斯拉夫人”,这就是南共长期教育的结果。不像在中国,你可以说自己是湖南人、江西人,因为大家不言自明都是中国人,但“南斯拉夫人”这个概念是需要培植的。

“我们一定要团结”,这是铁托生前对前南斯拉夫的嘱托。

20年后的6年7月,张维为教授旧地重游,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在这20年中,中国迅速发展,而塞尔维亚在经历过解体以及战争、动乱后早已千疮百孔。贝尔格莱德依然是大都市的气派,但北约轰炸留下的残垣断壁仍在时刻提醒着人们关于战争的过去。

在当年那家“三顶草帽”,饭店已有当年老板的儿子掌管。谈起20年前的事他仍然唏嘘。在店内厚厚的贵宾签名册至今保留着当年美国总统老布什和铁托的签字。指着铁托的笔迹,店老板感叹道:“他是我们最怀念的人。老头子死了以后,我们的国家就每况愈下。”“从整个70年代到80年代初,那是我们 的日子。”他不无遗憾地说:“铁托是政治家。一人一票选不出铁托,却选出了米洛舍维奇, 国家都垮在这些政客的手里了。”

一位刚从上海回来的塞尔维亚电器商人对张教授说:“你们上海日新月异,每半年出版一张新的上海地图。我们这里是每半年换本护照,先是南斯拉夫护照,后来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护照,现在大概又要变成塞尔维亚共和国护照了,因为黑山共和国几天前也宣布独立了。”同样的20年,中国与南斯拉夫却经历了不同的命运与沧桑。

波黑战争似乎已经在经历战争的种族间留下了不可弥合的裂痕与伤痛。波黑一位学者说:“千万不要相信人是理性的,铁托时期我们大家都相处得很好,但是后来政客一煽动,人的民族情绪和宗教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人就成了失去理性的动物,互相厮杀起来。昨天还是朋友,今天就是仇人。”

科索沃电视台的一位总经理谈起了他的经历,“我当时 的朋友都是塞尔维亚人,”他说,“但是后来米洛舍维奇搞大塞尔维亚主义,我和我夫人是阿族,我们就失业了。这种迫害甚至涉及了孩子,塞族孩子和阿族孩子天天打架, 只好分开,上不同的学校,等于是种族隔离。”他叹息地说:“这场战争,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失去的亲人,所以恢复塞族和阿族的和谐已经不可能了。””如果有个能够主持公道的好政府,这两个民族完全可以和睦相处,但是在民粹主义政客的煽动下,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模范之省很快就变成了民族仇恨与厮杀之地。

三、警惕分裂势力!不要重蹈前南斯拉夫的覆辙!

谈起这段历史,许多塞尔维亚人都强调外部势力的干预导致了危机。塞尔维亚一位学者说:“科索沃当时的所谓的‘解放军’杀害了很多塞族人,在年以前,美国自己还把这个组织列为恐怖主义组织,但为了肢解南斯拉夫,美国改变了政策,向这个组织提供大量物质支持和人员培训。国际政治中有多少正义?一切都是赤裸裸的利益。”前南斯拉夫地区就是个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就问题没完。科索沃人担心“大塞尔维亚”,马其顿担心“大阿尔巴尼亚”,而在隔壁的希腊,人们担心的是“大马其顿”。

一个国家的命运就是这样,关键的几步不能走错。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情况太多了,南斯拉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放眼到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有不少人也在盼望着我们的国家出现这样的解体:

7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夫人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8年西方媒体几近疯狂地为藏独叫好;美国几十年来不断在大陆与台湾之间搅局。面对这些种种无理行径,我们愤怒,我们痛恨,但是我们可有进行更长远的思考?

如果中国某一天愚蠢地照搬西方模式,让自己内乱了,最终导致 、藏独、疆独势力泛滥的话,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乃至整个西方都会立刻站出来承认的。

支持的理由必然是各种冠冕堂皇:什么人权、民族自决权。对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今天的中国就是一个放大了几十倍的东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种强烈的意识形态情结至今仍未解开。

这些西方国家怎么可能去了解,也不会愿意了解中国人经历过多少动乱、多少家破人亡。他们不会理解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如此珍惜自己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更不愿意接受中国人走自己道路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对于他们来说,一个比现在更“乱”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更符合他们利益的傀儡国家。

然而早在年邓小平就说过:“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中国不是苏联,也不是南斯拉夫,在这个东方国度的背后,是更为团结更为珍惜和平的13亿中国人,他们的愿望注定是要落空的。

但是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我们还是要深入思考苏联和南斯拉夫解体的前车之鉴,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切不可骄傲自满。同时时刻警惕境内外各种妄图分裂中国、制造内乱的势力,这样我们的崛起才会更加顺利、更加精彩。

致敬那些“最可爱的人”

八月“拥军月”向军人致敬、为烈士献“礼”

有这样一群人

98洪灾,他们不顾危险

汶川地震,他们深入险境

年7月,安徽、湖北多省再现重大洪涝灾情,

他们再次毅然地走上了救灾前线!

他们总是在最危难的时刻告别家人、告别亲友,

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

有的甚至永远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解放军!

灾难远去,但英雄不应被忘记!

即刻登录功德纪念网,参与八月“拥军月”专题活动

向军人致敬、为烈士献“礼”!

活动参与方式

1、活动期间登录功德纪念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jt/4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