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建刚
浙江省江山市人年生,本科学历。传媒界知名人士;中国提出媒体产业化运营理论并将其付诸实践的第一人;制片人;资深媒体运营专家;商业生态圈平台战略顶层设计大师;商业模式创新大师;营销模式创新设计师,是一位思想、文化、智慧的传播者。资深咨询师;外称:“民营企业的老中医”。现任江西鹏翼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山江西商会会长、浙江名门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江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会长,高安市政协常委。
主要作品:
《你的企业为什么做不大》《互联网+F2C+O2O+VIP》《大健康产业链生态圈共享平台》《企业经营管控创新策略》《打造团队本元训练体系》《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战略逻辑思维方法和执行力》《思想的力量》《文化旅游养老养生休闲度假产业新模式》《鹏翼新营销》《您为什么还不富有》《全媒体生态圈经营法则》《做大?做强?做久》《互联网+空手套白狼》《互联网+智本创意+资本时代来临》《“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等
第五章:用人的重要性《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曾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一流的老板,比如刘邦,自己本事不大(文武都不行),也不怎么干活,但重用的属下(汉初三杰)本事都很大。二流的老板,比如项羽,自己本事很大(力拔山兮),经常亲自动手干活(冲锋陷阵),却不愿重用有本事的属下(如范增),或是根本看不出谁有真本事(所以韩信才跳槽去投奔刘邦),因此累死累活也敌不过自己一向看不起的无赖刘邦。如此看来,一名优秀老板的最大本事就是四个字:知人善任。
企业对人、财、物的整合都需要通过人来实现,一旦在用人方面出现问题,等待企业的将是灾难和痛苦。设想一下,如果诸葛亮改投曹操,三国鼎立还能存在吗?没有了汉尼拔大将的迦太基人必然是任罗马军队宰杀的羔羊。如果将企业的经营看成给衣服扣纽扣,人才就是第一粒纽扣。如果第一粒纽扣扣错了,剩下的纽扣想不扣错都难。所以,企业的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导致的,一切错误都和人的错误有关。
人是世间万物最具变化、最为复杂的生灵。世间万事万物唯人为主宰,同一事物会因为人之不同而结果出现的差异性难以形容。因此,唯用人为其关键所在。用人有道,则人才济济、人尽其才;用人无谋,则尽无可用之人,或是无人可用。笨是相对而言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人都是材,关键在于怎么用。下属只所以笨,与管理者没有识人之明、用人之长有关。
①、须以品德为先;用人须以品德为先,这是用人的首要原则。司马光总结说,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矣。因此,蒙牛老总牛根生总结的用人原则很值得借鉴:“德才兼备,优先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有才有德,破格重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讲,这里的德就是指职业道德,比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保守机密、遵纪守法、坚持准则、廉洁自律”等。
吴王阖庐,重用伍子胥,国家日趋富强。“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阖庐的儿子夫差当政后,重用奸臣伯嚭,疏远伍子胥。其时越王勾践正在卧薪尝胆,一心灭吴,吴国亡在旦夕。伍子胥敏锐地感觉到即将发生的亡国之祸,数次进谏,“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夫差不听,偏信奸臣伯嚭的谗言,竟然赐刀令伍子胥自刭。
伯嚭为人,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外通敌国,使吴国在吴越争雄中拥有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丧失有利时机,逐渐走向衰败,直至被越国所灭。
②、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子上;用人不能学医生,看谁都有病;要学木匠,块块材料都有用。正所谓是:“世间没有废品,只有放错地方的物品。”因此,将人才放在最适合、最能发挥才能与特长的地方(职位/岗位),这是用人最基本的原则。清人顾嗣协写的《杂诗》中对此有很经典的比喻: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把人才放到适合他的岗位上,他就是一条龙;把人才放到不适合他的岗位上,他就是一条虫。
(1)杀牛用鸡刀给员工一些挑战和压力是正确的,但是绝对不能拔苗助长。拔苗助长不是对员工的爱护,而是对员工的摧残。
2)杀鸡用牛刀第一,牛刀不愿意杀鸡,有机会就撤退。
第二,牛刀杀鸡的效果并不好,还不如用杀鸡刀。
第三,成本太高,让企业丧失竞争力。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③、扬长而避短,发挥人才的长处;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古人讲,“人莫不有才,才莫不可用。才取其长,用当其宜,则天下之士皆吾臂指也。”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低劣,再逊的人总有一方面较他人一日之长。用人之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用人之短,则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发掘、发挥属下的一技之长,然后,扬长避短,量才适用。
德鲁克说,作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为了取得工作成果,必须要用人所长,不仅用同事、下属的长处,还要用自己的长处。
因此,作为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一个人的缺点往往暗示着他的优点:当你讨厌一个人急性子,你为什么看不到他的行动力?
2.当你讨厌一个人很强势,你为什么看不到他的决断力?
3.当你讨厌一个人说话绕弯,你为什么看不到他的思维缜密?
4.当你讨厌一个人行动缓慢,你为什么看不到他的包容和淡定?
楚将子发爱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人其貌不扬,号称“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待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这时神偷请战。
夜幕掩映下,神偷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并对齐军主帅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天生我才必有用,用对了的是才,用错了的成了垃圾。马谡便是一例。马谡并非草包,他是一位熟读兵书的优秀参谋人才,为诸葛亮出过不少好主意。但是他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实战经验,没有亲率大军的实践。正像有人观棋在行,下棋却不行。马谡的长处是担任智囊,领兵打仗却不行。如果诸葛亮不让他守街亭,马谡会继续在参谋岗位上干得很好。
④、用人也要疑,疑人也可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千百年来被奉为用人要则,几乎是用人之道的金科玉律,成了一个千古不易的信条。他所表述的就是,怀疑的人就不要用,用的人就别怀疑。这未免有点过于绝对化。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说过:“权力会滋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所以,对于领导者来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是初级阶段。如果只是用而不疑,那企业迟早必乱;如果只疑而不用,那企业的人才必定越来越少。正确的态度是:“用人也要疑,疑人也可用。”
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用人也要疑:这个“疑”主要是指约束和监督机制。人才也不能为所欲为,必须在制度范围内行事。企业管理中,既要有授权激励机制,又要有监督制约的机制,这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两个轮子”。疑人也可用,就是在其人格、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本着保护人才、爱惜人才的目的,观察他,大胆选拔和使用他,不至于造成埋没人才和浪费人才。这是不拘一格的大胆用人观。敢用疑人,会用疑人,更是技高一筹,智高一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人才用之不竭。
⑤、勿求全责备;唐太宗令大臣封德彝举荐贤才,久之,封德彝一人未荐,唐太宗责之,答曰:“非不尽心,但今未有奇才耳!”唐太宗怒斥道:“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太宗雄视古今、见识超迈,自然远非区区封德彝可比。世间最大的浪费,不是水浪费,也不是能源浪费,而是人才的浪费。一世人才,尽够一世之用。人才何曾短缺?惟不得其用而已。
人非圣贤,总有瑕疵,且不可能什么方面都做的很好,不可能事事面面俱到。因此,领导者要有宽容之心,不要求全责备。古人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求全责备,则人心不附。纵观历史,凡用人求全责备的皆不能成事,而用人“贵适用,勿苛求”的皆有奇勋。因此,抛开对下属的种种偏见,耐心观察每位下属的表现,发掘他们的潜质,并加以训练与鼓励,你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NBA是一个浓缩的舞台,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是一场野性的战斗。它崇尚英雄,呼唤英雄,锻造英雄。它敞开心怀吸纳全世界的篮球精英。不论国籍、种族,不论身份、背景,凡是能帮助团队夺取胜利,并使这项运动发扬光大的人,都会受到它热烈的欢迎,它能给无数狂热的追梦者提供最佳平台,它甚至还能满足每一位英雄的一切追求,使之爆发出更大的潜能,使之登上人生的最高巅峰。
NBA不论肤色国籍,不管宗教信仰,只要有真本事,就给你提供大舞台,让你纵情表演。为了使天下人才为我所用,NBA星探满世界侦察,全方位搜索,一旦发现人才就紧抓不放。为了挖姚明,火箭队的经理就不厌其烦,飞来飞去,用了3年功夫,才使小巨人加盟成功。NBA用人不订死框框,有本事就用。最高的有2.29米的布拉德利,最低的有1.65米掘进队的小矮人;既有重达多磅的“大鲨鱼”,也有身轻如燕的艾弗森,他们都在NBA大显身手。
⑥、用人不论资级。在选拔人才的问题上,常受论资排辈的思想影响。当选拔年轻人时,就会有人提出问题:“年轻的提起来,老的怎么办?”最后只以靠“多年媳妇熬成婆”,按照年资一茬一茬往下排。应当说这种论资排辈的观念,是选拔人才中的一种最普遍、最顽固的习惯势力。古人就说,“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若拘以资格,则往往至于耆老,此不思之甚也。”(《金史》卷八《世宗纪》)
业界曾流传一句话:“郭台铭喜欢用没有退路的人。”郭台铭用人的一大原则,就是看他有没有卖命的决心。而没有退路的人通常都愿意全力以赴。“给已经吃饱的人一碗饭吃,不但用处不大,而且他也不会感激你,但是给饿肚子的人一碗饭吃,他不但会全力以赴,而且还会感谢你!”这也是郭台铭的用人一大法则。
第六章:育人的重要性(一)培育下属是领导者的良心
读到这样的一段话,让我很是震撼:“下属跟着领导,不管钱挣没挣多少,但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能力一定要能够不断的提升,否则,这个领导就是没有良心的。”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下属,把下属培养成才了,绩效提升了,那么团队的绩效也就上来了!另外,自己用的人,要自己去培养。这样,员工才有感恩的心,才懂得忠诚,才更愿意自动自发的去工作。才能真正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
(二)不能提高下属的素质则是领导者的责任部属的素质就是领导的素质,部下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不能提高他的素质则是你的责任。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下属,对于可造之材,你必须付诸精心地培育。然而,若是将一个资质平庸的下属,培养成卓越人才,谈何容易!不是每位领导都有这份雅量和耐性。但是,宁肯“鞭打慢牛”,也不能“卸套不用”而自己去干。领导不能自恃权重、能力比下属强,就随意干扰下属做事,抢夺下属的权利。只有通过各种岗位的砥砺磨炼,人才才能逐渐成熟,其素质也才能逐渐提高,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
(三)人才培育是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保障培育人才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福利,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必须的、最重要的手段!松下幸之助说,“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对人才的培养和训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培育人才是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杀手锏’,谁拥有了它,谁就预示着成功。只有傻瓜或自愿把自己的企业推向悬崖的人,才会对培育人才置若罔闻。”
(四)只有输出,没有输入,人才便会干枯人才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人才的输出过程。任何一个系统,如果只有输出而没有输入,那么,这个系统就会无法维持长久,就会失去应有的功能。要使人才保持并增长其才能,则必须重视人才的才能输入,重视培养。更重要的是采用多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培养和锻炼,不断提高其适应飞跃发展的新形势的能力。
1)只有成就员工,才能成就团队、成就公司,进而成就老板;2)怕员工出风头、居功自傲,那是因为你要么心胸不够,要么你仅仅是利用员工而已;3)好的老板一定要北京中科忽悠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