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本什么是当代人对曼德尔施塔姆世纪

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Agamben,—),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曾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维罗纳大学、威尼斯高等建筑学院及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欧洲研究生院等多所学院和大学任教。他的研究领域广泛且影响深远,在国际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著述颇丰,包括《裸体》《渎神》《什么是装置》《论友爱》《教会与王国》《例外状态》《语言的圣礼》等涉及哲学、政治、文学和艺术的著作。

什么是当代人

文|阿甘本

译|Lightwhite

1

  在这个研讨会[1]的开头,我要刻写的问题是:“我们是谁和什么的当代之人?”而首要的问题是:“成为当代的人意味着什么?”在研讨的进程中,我们将有理由去阅读那些作者距离我们许多世纪之久的文本,同样还有更为近代,甚或极其近代的文本。无论如何,我们都有必要努力以某种方式成为这些文本的当代之人。我们研讨的“时间”是当代性,因而就有一个紧迫的要求去和这些文本以及它们所审查的作者处于同一个时代。这一次研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还有我们——符合这种紧迫性的能力所决定的。

  最初,为我们对上述问题的追寻指明一个临时性答案的暗示来自尼采。罗兰·巴特在法兰西学院讲座的一个评注里总结了这个答案:“当代的人是不合时宜的。”年,弗雷德里克·尼采——一个年轻的语言学者,他对希腊文本的研究到达了这样的地步,在两年前就凭借《悲剧的诞生》获得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声望——出版了《不合时宜的沉思》。在这本书里,他试图与他的时代妥协并在现时中采取一个立场。“这种沉思本身是不合时宜的”,我们在第二篇沉思的开头读到,“因为我试图把这个时代有权引以为傲的东西,即它的历史文化,理解为一种弊端、无能和缺陷,因为我相信,我们都在被历史的高烧所毁灭,而我们至少应该认识到这点。”[2]换言之,尼采把自己与现时是否“合宜”、“当代”的宣言,放到了一种断裂和瓦解当中。那些真正的当代的人,那些真正地属于时代的人,是那些既不合时代要求也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是不合宜的(inattuale)。但恰恰是因为这种条件,恰恰是通过这种断裂和时代错误,他们能够比其他人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自身的时代。

  当然,这种不一致,这种“时代错误”并不意味着,当代的人是一个生活在别的时代的人,是一个在伯利克里的雅典,或罗伯斯庇尔或萨德侯爵的巴黎比他实际所处的城市和时代更有在家感的思乡病人。一个明智的人可以鄙夷他的时代,尽管他知道自己不可回避地属于这个时代,他无法逃离自身的时代。

  那么,当代性就一个人是与自身时代的一种独特关系,它既依附于时代,同时又与时代保持距离。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通过分离和时代错误来依附于时代的关系。那些与时代太过于一致的人,那些在每一个方面都完美地附着于时代的人,不是当代的人;这恰恰是因为他们无法目睹时代;他们无法坚守自身对时代的凝视。

2

  年,曼德尔施塔姆(OsipMandelstam)写下了一首题为《世纪》的诗(“世纪”[vek]在俄语中亦作“时代”或“年代”)。这首诗并没有对世纪进行一种描述,而是对诗人与他的时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也就是说,对当代性进行了描述。打开了第一节诗的词语,不是“世纪”,而是“我的世纪”或“我的时代”(vekmoi):

我的世纪,我的野兽,谁能

直视你的眼睛

用他自己的血焊接

两个世纪断裂的椎骨?

  诗人——必须为他的当代性付出生命的代价——不得不把他的凝视牢牢地固定在他的世纪-野兽上,他必须用自己的血来焊接时代断裂的脊骨。两个世纪,两个时代,不只是已知的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同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单独个体的生命长度(世纪[saeculum]原本就意味着一个人生命的时期)和集体的历史时期——在这里,我们称之为二十世纪。我们在上述的段落中得知,这个世纪的脊梁已经断裂了。而诗人,只要他是一个当代的人,就是这种断骨,他要阻止时代自我构成,同时他又是必须缝合这种断裂和创伤的鲜血。一方面是时代和生物脊椎之间的平行关系,另一方面,时代和世纪的脊椎构成了诗歌的根本主题之一:

生命只要活着

它必须挺起脊梁,

就连波浪也有

一根无形的脊柱。

新生地球的世纪

像婴儿柔嫩的软骨。

  另一个重大的主题——这里和前面一样是一种当代性的形象——是关于世纪脊椎的断裂和焊接的,两者都是一个单独个体(在这里就是诗人)的工作:

为了将世纪从奴役中解放

为了世界重新开始

一个人必须用一根长笛

连接岁月支离破碎的膝。

  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或至少是一个矛盾的任务;接下来的诗句证明了这点。世纪-野兽不仅打破了脊椎,而且为了注视它自己的踪迹,以这种方式展露其疯狂的面孔,新生的世纪还要转过身来(对脊椎断裂的人而言,这是一个不可能的姿态):

然而你的脊骨已经断裂

哦,我完美而不幸的世纪。

带着愚蠢的微笑

像一头曾经无比轻巧的野兽

你回首,虚弱又残酷,

只是为了一睹你自己的踪迹。

3

  诗人——当代的人——必须坚守他对自身时代的凝视。但审视时代的人到底看到了什么?他世纪脸上的这种疯狂的笑容又是什么?我要在这里提出当代性的第二个定义。当代的人是一个坚守他对自身时代之凝视的人,他坚守这种凝视不是为了察觉时代的光明,而是为了察觉时代的黑暗。对那些经历当代性的人而言,所有的时代都是晦暗的。当代的人就是一个知道如何目睹这种晦暗(obscurity),并能够把笔端放在现时的晦暗中进行书写的人。但“目睹晦暗”、“觉察黑暗”意味着什么?

  神经生理学的视角给出了一种初步的回答。当我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没有光的地方或当我们闭上眼睛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我们随后看到的黑暗是什么?神经生理学家告诉我们,光线的缺席激发了视网膜上的一系列名为“闭合细胞”(off-cell)的外围细胞。当这些细胞被激发时,它们就产生了一种特别的视觉效果,我们称之为黑暗。因此,黑暗并不是一个否定的观念(光明的简单缺席,或某种非视觉的东西),而是“闭合细胞”活动的结果,是我们视网膜的产物。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现在回到关于当代性之黑暗的主题上,这种黑暗就不应该被当作一种惰性的或消极的形式。相反,黑暗表达了一种活动或一种独特的能力。在我们的情形里,这种能力等于对时代之光明的中和;中和是为了发现时代的晦暗,其特殊的黑暗——黑暗是可以与光明相分离的。

  那些可以自称为当代者的人,只是那些不允许自己被世纪的光明所蒙蔽并因而能够一睹那些光明的阴影,一睹与光明密切相关的晦暗的人。说了这么多,我们还是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应该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觉察时代显现出的晦暗?黑暗难道不正是某种在根本上难以理解的无名经验吗,难道不正是某种从不指向我们、从不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遥望星空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闪烁的群星,围绕它们的是沉厚的黑暗。由于宇宙中发光的星系和星体的数量几乎是无穷的,我们在苍穹中目睹的黑暗,根据科学家的说法,就需要一种解释。我要讨论的恰恰是当代天体物理学对这种黑暗做出的解释。在不断膨胀的宇宙中,最遥远的星系以一种极快的速度逃离我们,它们的逃离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它们发出的光线无法抵达我们。被我们觉察为宇宙之黑暗的东西,就是这种无法抵达我们的光线:虽然它们一直驶向我们,但产生它们的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要远远大于光的速度。

  要在现时的黑暗中觉察这种努力驶向我们但又无法抵达我们的光明——这意味着成为当代的人。因此,当代的人是稀少的。出于这个原因,做一个当代的人,首要的就是一个勇气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意味着能够坚守对时代之黑暗的凝视,也意味着能够在这种黑暗中觉察一种距离我们无限之远、一直驶向我们的光明。换言之,成为当代的人就像等待一场注定要错失的约定。

  这就是为什么当代性觉察到的现时已经打破了脊椎。实际上,我们的时代,现时,不只是最遥远的:它无论如何也无法抵达我们。它的椎骨已经破裂,而我们发现自己就处在这个断骨的位置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已经是当代的人了。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即当代性中讨论的约定并不简单地发生于线性时间:它是某种在线性时间内部运作的东西,它催促、挤压并改变线性时间。这种催逼是不合时宜的,是时代错误的,它允许我们以一种既“太快”又“太晚”、既“已经”又“尚未”的方式来理解自身的时代。进而,它允许我们在现时的晦暗中辨识光明,那种无法抵达我们却又永恒地驶向我们的光明。

5

  这种特殊的时代体验,我们所谓的当代性,有一个绝佳的例子,即时尚(fashion)。时尚可以这样来定义,它把一种特殊的断裂引入了时代,依据合宜或不合宜,即合于时尚或不合时尚来划分时代。这种本身或许很微妙的中断,在那些需要丝毫不差地追寻它的人身上显得格外醒目,那些人这么做是为了证明自己正处于时尚当中。但如果我们要在线性时间内部把这种中断客观化并确定下来,它就自我显现为不可理解的。时尚的“现在”,它出现的那一瞬间,从一开始就是任何精密的计时器所不能界定的。这个“现在”或许是时尚设计者构想一般概念,构想服饰新风格之微妙细节的时刻?或者是时尚设计者把概念传达给其助手或缝制样衣的裁缝的时刻?或者是时装秀的时刻,那时,服装被总是并且唯一地处于时尚当中的人——模特——所穿戴?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模特们反倒从不真正地处于时尚当中。在这最后的例子里,在“风格”的时尚中存在将依赖于一个事实: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模特(那些无名之神的献祭品),将认识到风格本身并为他们自己的服装选择风格。

  因此,时尚的时间能够在结构上自我预见,但最终又总是姗姗来迟。它总在“尚未”和“不再”之间采取一种难以理解的起点形式。这种星丛很有可能像神学家说的那样,依赖于一个事实:时尚,至少在我们的文化中,是服装的一个神学签名,它起源于亚当和夏娃在犯下原罪后缝制的第一片布,那块用无花果叶子编织的遮羞布。(确切地说,我们穿着的服装并不起源于这种植物做的遮羞布,而是起源于薄膜[tunicaepelliceae],上帝在将我们的祖先驱逐出乐园时用兽皮缝制的衣服——根据创世纪[3:21]的说法,那是罪与死的实体象征。)在一切情形中,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时尚的“现在”,其恩典的时刻(kairos),都是不可理解的:“我在这个瞬间处于时尚当中”,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在主体说出它的那一刻,主体已经不在时尚当中了。所以,在时尚中存在,就像当代性一样,需要某种“闲适”,某种处于落伍和陈旧当中的质,在这种“闲适”和质中,我们与时代的合宜本身就内在地包含了一种外在的东西,一种不合时宜的、落后于时尚的阴影。恰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十九世纪的一位优雅妇人是“所有人的当代之人”。[3]

  但时尚的瞬时性(temporality)还有另一个与当代性相关的特征。根据“不再”和“尚未”,现时划分了时代;遵循相同的姿态,现时还和“其他时间”——过去,或许还有未来——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因此,时尚可以“援引”过去的任何时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还有新古典主义或帝国的风格),并通过这种方式使那些时刻变得再次合宜。它甚至可以把被无情分割开的事物重新连接起来——召回、唤醒并复苏已被宣告死亡了的东西。

6

  这种与过去的特殊关系还有另一个方面。当代性把现时首要地标志为古代的,从而将自身刻入现时。只有那些在最现代和最近代的时期中觉察到古代标志和签名的人才有可能是当代的人。古代(archaic)意味着接近arkhe,也就是本源。然而,本源不是只被标定在一个编年史的过去当中:它是伴随着历史之发生(be   文学和艺术的史学家知道,古代和现代之间有一种隐秘的亲和力;倒不是因为古代的形式对现时施展了一种特殊的魅力,而是因为现代的答案就隐藏在无法追忆的史前史当中。因而,没落的古代世界转变成了原始世界,好重新发现自己。随着时间流逝而迷失了自我的先锋,同样追寻原始的和古老的事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现时的入口有必要采取考古学的形式;这种考古学不是要返回历史的过去,而是要回到现实内部的一个我们绝对无法生存的空间。所以,一直死了的事物就被不断地吮吸向本源,却无法抵达本源。现时不过是活着的万物身上的这种已死的元素。阻碍我们通达现时的恰恰是我们以各种理由(其创伤的特点,其过度的亲近)从未努力去使之活过的成群事物。对这种“已死之物”的   那些努力思考过当代性的人,只需通过划分时代,把一种必要的异质性引入时代,就能够如此。那些说“我的时代”的人实际上在划分时代——他们把一种断裂和中断铭刻进了时代。但恰恰是通过这种断裂,通过这种对线性时间之惰性同质的现时篡改,当代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如果,正如我们所见的,当代的人打破了其时代的椎骨(或不管怎样,他在时代中觉察到了一种断层线或断裂点),那么,他就同样把这种断骨变成时代和时代之间的一个会合地或一场遭遇。在这个意义上,再也没有比圣保罗在那点上经历并对其兄弟宣称当代性的姿态更加典型的了,他说当代性就是弥撒亚时间,就是与弥撒亚共处一个时代;他说的恰恰是“现在的时间”(honynkairos)。不仅这种线性时间是不确定的(标志了终结的基督再临是确定的和临近的,尽管不是在一个确定的点上),那种将过去的每一瞬间投入与自身的直接关系中,将《圣经》历史的每一时刻或片段化为一种对现时之预言或预示(圣保罗所谓的“预象”[typos])的能力,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人类经由他而承受罪与死的亚当,就是为人类带来救赎和生命的弥撒亚之“风格”或预象)。

  这意味着,当代的人不仅是一个感知现时之黑暗,领会一种注定无法抵达之光明的人;当代的人同样是一个划分并篡改时代的人,他能够改变时代并将它投入到与其他时代的关系当中。他能够以无法预料的方式读解历史,能够依据一种必要性“援引历史”;这种必要性绝不来自其意志,而是源自一种他无法回应的紧迫性。仿佛这种作为现时之黑暗的无形光明将它的阴影投射在了过去,而接触了这种阴影的过去,就获得了回应现在之黑暗的能力。当米歇尔·福柯写道,他对过去的历史调查只是他对现时的历史调查投下的阴影时,他心里所想的或许就在上述的字里行间。同样地,瓦尔特·本雅明写道,包含在过去图像中的历史索引表明,这些图像只有在其历史的某一特定时刻才有可能获得易读性。我们回应这种紧迫性和阴影的能力,我们成为当代之人——不仅是成为我们的世纪和“现在”的当代之人,同样还要成为过去文本和文献中预象的当代之人——的能力,就是我们研讨的成败所在。

译自GiorgioAgamben:Nudities,trans.DavidKishikandStefanPedatella(California:StanfordUniversityPress,),p.10-19.

注释:

[1]本文是作者在威尼斯IUAV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年理论哲学课程中正式讲座的一个文本。

[2]FriedrichNietzsche,”OntheUsesandAbuseofHistorytoLife”,inUntimelyMeditations,trans.R.J.Hollingdale(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60.

[3]WalterBenjamin,TheArcadesProject,trans.H.EilandandK.Mclaughlin(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66.

纪录片纪录片《中国通史》合集纪录片《河西走廊》合集纪录片《金城兰州》合集纪录片《中国将帅》合集纪录片《解放西藏》合集纪录片《四大美女》合集纪录片《契丹王朝》合集纪录片《千年书法》合集纪录片《玄奘之路》合集纪录片《大国崛起》合集纪录片《中国商人》合集纪录片《诗词中国》合集纪录片《茶马古道》合集纪录片《十大元帅》合集纪录片《大国仪仗》合集纪录片《茶叶之路》合集纪录片《美丽中国》合集纪录片《银发汹涌》合集纪录片《美丽中国》合集纪录片《华为是谁》合集纪录片《百年巨匠》合集纪录片《黄帝内经》合集纪录片《六祖慧能》合集纪录片《中华文明》合集纪录片《为了和平》合集纪录片《台北故宫》合集纪录片《竹林七贤》合集纪录片《江南文脉》合集纪录片《诗画江南》合集纪录片《中国医生》合集纪录片《商於古道》合集纪录片《史说汉字》合集纪录片《鸟瞰中国》合集纪录片《问道楼观》合集纪录片《西泠印社》合集纪录片《养老中国》合集纪录片《故宫》合集纪录片《大明宫》合集纪录片《习仲勋》合集纪录片《毛泽东》合集纪录片《潘天寿》合集纪录片《张爱玲》合集纪录片《第三极》合集纪录片《秦淮河》合集纪录片《苏东坡》合集纪录片《大运河》合集纪录片《英雄之城》纪录片《玄奘大师》纪录片《俺爹俺娘》纪录片《缅怀杨绛》纪录片《抗美援朝》纪录片《豪门秘事》纪录片《布达拉宫》纪录片《大明王朝》纪录片《耶路撒冷》纪录片《齐白石》纪录片《张国荣》纪录片《邓丽君》纪录片《沙孟海》纪录片《钟南山》纪录片《邓稼先》纪录片《钱学森》纪录片《孙家栋》纪录片《于右任》纪录片《圆明园》纪录片《于敏》纪录片《路遥》纪录片《雍正》纪录片《孤老》纪录片《启功》纪录片《孔子》纪录片《赤峰》纪录片《马云》纪录片《大清》纪录片《冲天》纪录片《杨绛》纪录片《中国》合集纪录片《朱熹》合集纪录片《南宋》合集纪录片《故宫》合集纪录片《西湖》合集纪录片《先生》合集纪录片《大师》合集纪录片《敦煌》合集纪录片《王震》合集纪录片《路遥》合集纪录片《家风》合集纪录片《货币》合集纪录片《知青》合集纪录片《强军》合集纪录片《徐渭》合集纪录片《屈原》合集纪录片《楚汉》合集动画片《易经》合集纪录片《张謇》合集纪录片《长江》合集纪录片《颜子》合集纪录片《园林》合集纪录片《养老》合集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合集纪录片《非典十年祭》合集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合集纪录片《资本的力量》合集纪录片《汉字五千年》合集纪录片《三国的世界》合集纪录片《我从汉朝来》合集纪录片《麦积山石窟》合集纪录片《西藏的西藏》合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合集纪录片《李鼎铭先生》合集纪录片《东方帝王谷》合集纪录片《卢浮宫之旅》合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合集纪录片《中国这五年》合集纪录片《读书的力量》合集纪录片《台儿庄》合集纪录片《毛泽东》合集纪录片《南怀瑾先生》合集纪录片《毛泽东与湖南》合集纪录片《书房里的中国》合集纪录片《宋氏家族往事》合集纪录片《楹联里的中国》合集纪录片《中国文房四宝》合集动画片《中华德育故事》合集纪录片《中国十大王朝》合集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合集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甘肃篇纪录片《憨山大师的一生》合集纪录片《苏联解体二十年》合集纪录片《星云大师的梦想》合集纪录片《抗美援朝真实档案》纪录片《龟兹·龟兹》纪录片《中国的重生》纪录片《我的中国心》纪录片《另一个香港》纪录片《世纪宋美龄》纪录片《千年菩提路》纪录片《归来的局外人》纪录片《国庆阅兵盛典》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纪录片《十大瓷厂往事》纪录片《生于五十年代》纪录片《蒋介石与胡适》纪录片《北京的星期天》纪录片《阅兵盛典》纪录片《王阳明传奇一生》纪录片《苏联最后的时光》纪录片《星云大师的一生》纪录片《末代皇帝—溥仪》纪录片《大昭寺与小昭寺》纪录片《年中苏合拍》纪录片《大漠盗墓惊楼兰》纪录片《英雄战胜北大荒》纪录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纪录片《敦煌莫高窟:美的全貌》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养老》纪录片《中国新疆,反恐前沿》纪录片《历史的拐点·汉匈之战》纪录片《隐形杀手:对抗病毒的战争》纪录片《鲜为人知的东北惊天大鼠疫》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大型传染病》纪录片《新中国十大元帅、上将授衔》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合集纪录片《失落的天书山海经》合集纪录片《世界名画·华丽的大师》合集纪录片《张瑞敏企业重塑之求索》纪录片《揭秘六十年前北京定陵挖掘全程》纪录片《秦灭六国商鞅变法》合集纪录片《邓小平百万裁军决策内幕》合集百家讲坛百家讲坛《水浒》合集百家讲坛《苏轼》合集百家讲坛《慈禧》合集百家讲坛《李煜》合集百家讲坛《庄子》合集百家讲坛《李清照》合集百家讲坛《武则天》合集百家讲坛《长恨歌》合集百家讲坛《张爱玲》合集百家讲坛《唐伯虎》合集百家讲坛《梅兰芳》合集百家讲坛《宋太宗》合集百家讲坛《宋太祖》合集百家讲坛《说聊斋》合集百家讲坛《书法档案》合集百家讲坛《资治通鉴》合集百家讲坛《爱上语文》合集百家讲坛《永乐大帝》合集百家讲坛《三十六计》合集百家讲坛《春秋五霸》合集百家讲坛《中华孝道》合集百家讲坛《人间词话》合集百家讲坛《大隋风云》合集百家讲坛《贞观之治》合集百家讲坛《太平公主》合集百家讲坛《诗歌爱情》合集百家讲坛《诗歌唐朝》合集百家讲坛《千古爱情》合集百家讲坛《清官海瑞》合集百家讲坛《千古爱情》合集百家讲坛《末代皇帝》合集百家讲坛《清官海瑞》合集百家讲坛《走近曹操》合集百家讲坛《康熙大帝》合集百家讲坛《解码关公》合集百家讲坛《孙子兵法》合集百家讲坛《嘉庆王朝》合集百家讲坛《诗歌三曹》合集百家讲坛《至尊红颜》合集百家讲坛《论语心得》合集百家讲坛《曹操的启示》合集百家讲坛《刘备的谋略》合集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合集百家讲坛《雍正十三年》合集百家讲坛《风雨张居正》合集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合集百家讲坛《诗歌话清明》合集百家讲坛《隋唐英雄志》合集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合集百家讲坛《孟子的智慧》合集百家讲坛《唐诗的故事》合集百家讲坛《诗歌故人心》合集百家讲坛《成败论乾隆》合集百家讲坛《诗歌话中秋》合集百家讲坛《诗歌里的春天》合集百家讲坛《救时宰相于谦》合集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合集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合集百家讲坛《南唐后主李煜》合集百家讲坛《胡雪岩的启示》合集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合集百家讲坛《囚徒天子光绪》合集百家讲坛《苦命皇帝咸丰》合集百家讲坛《清代皇陵谜案》合集百家讲坛《向古人学家教》合集百家讲坛《酒色财气李清照》合集百家讲坛《端午时节话屈原》合集百家讲坛《明亡清兴六十年》合集百家讲坛《人间正道是沧桑》合集百家讲坛《五百年来王阳明》合集百家讲坛《纳兰心事有谁知》合集百家讲坛《书香才女李清照》合集百家讲坛《金戈铁马辛弃疾》合集百家讲坛《抗倭英雄戚继光》合集百家讲坛《向诸葛亮借智慧》合集百家讲坛《曾国藩教子十法》合集百家讲坛《跟司马懿学管理》合集百家讲坛《唐玄宗与杨贵妃》合集百家讲坛《苏洵、苏轼、苏辙》合集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合集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合集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合集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百家姓》合集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合集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合集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合集百家讲坛《汉武帝的三张面孔》合集百家讲坛《道光王朝与鸦片战争》合集百家讲坛《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合集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合集百家讲坛《侠骨柔情陆游陆放翁》合集百家讲坛《唐宋诗词的风骨气韵》合集品味经典《武汉“战疫”纪事》合集中国各朝代帝王(合集)《红楼十二钗》合集蒋勋说宋词合集蒋勋说唐诗合集蒋勋生活美学合集叶嘉莹评赏温庭筠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蒙曼之品读经典合集郦波品读古诗词合集杨雨品读古诗词合集《中国历史悬案》合集《中国诗词大会》合集蒋勋美学《孤独六讲》合集蒋勋美学《美的觉醒》合集蒙曼解读《梅兰竹菊》合集蒙曼解读《风花雪月》合集30首经典电视剧主题曲《鬼谷子智慧经典》合集曾仕强《论三国智慧》合集张雷《老子的人生智慧》合集曾仕强《鬼谷子的人生智慧》合集李昌集丨中国古典诗文朗诵与吟诵合集《幼学琼林》(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增广贤文》(朗诵视频+译文完整版)《笠翁对韵》(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声律启蒙》(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了凡四训》(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作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jt/6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