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求同存异都是国家之间进行友好交流时不可或缺的一点。面对不同的种族、宗教信仰、文化环境,国家应该力求达成共识,若是在一些方面不能够很好地达成一致,也要学会尊重别国,不干涉别国的想法和政策。
纵观全球,若是按照社会制度来分类的话,世界上的国家可以被划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这两大类。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犹如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国家间也因此发生过不少的冲突,时至今日,这些矛盾和成见仍旧存在在这两大阵营之间。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标志着苏联解体)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巨大改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突然发生,给整个全球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冲击,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见到苏联解体的悲惨结局,都纷纷脱离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队伍。
归根究底,出现这样的原因还是由于大部分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照搬苏联的模式,而没有结合自身国家开辟新道路,因此当苏联出现危机的时候,它们都非常惶恐,害怕继续沿着苏联的老路走下去,自己最终也会万劫不复,从而产生了对现行社会制度的怀疑。其中,东德作为当时全球最为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主动选择与邻国合并。
01
东德,全称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该国是在苏联占区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内部一共设有14个行政区。东德的占地面积只有10.7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不过万左右。在社会主义的阵营中,地狭人少的东德并没有太大的发展优势。但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国家,在东德政府取得了一定的主权后,迅速地引入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并且充分结合了国家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给整个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动力。
此外,由于德国本身就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在实行计划经济后,整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又都实现了集中,因此国内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急速提高了。
据资料显示,在东德发展最为辉煌的时候,国内经济稳步发展、国民的失业率也低,甚至其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都远远超过了南斯拉夫、苏联等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使是在“东欧剧变”发生之后,东德的人均GDP也仍接近1.2万美元,经济发展的势头一片大好。
02
可这样一个发展良好的社会主义国家,30年前为什么会选择主动和邻国合并发展呢?实情说来也是无奈。首先,由于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减少,逐渐孤立无援的东德时刻面临着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围的危险。
在“东欧剧变”发生时,虽然东德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受到影响,但却十分忧心自己的处境,生怕自己会变成西方国家的俎上之鱼。在这样的地缘格局下,东德出于对自身国家安全的考虑,就不得不选择和西德合并。毕竟西德和东德本就是一脉相承的兄弟,在文化、习俗方面都相差无几。
其次,东德国家的内部政局也并不太平。事实上,“东欧剧变”并不是突然爆发的,早在其发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铺垫。抵制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风潮早就悄悄开始蔓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相继发生了类似的事件。
东德自然也刮起了政治风潮,许多不明真相的百姓在敌方势力的蛊惑和煽动下,不时地发动着示威游行,甚至还有大批公民出走西德,造成了东德社会的持续动荡。在这样猛烈的政治冲击下,东德为了保护社会的良好秩序只好选择向西方世界靠拢。
最后,国际压力的不断增加。在两德问题上,西方国家一直都偏向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西德,就连同一阵营的苏联也因自身的困境而选择了默认。在如此巨大的国际压力之下,东德也自知自己所面对的国际形势不容乐观,只好顺应时代的发展,选择了与西德合并。
结语
正如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所写:“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年8月31日,东德政府和西德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实现两德政治统一的“统一条约”。同年10月3日,东、西德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再次实现了民族统一,而民主德国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参考资料:
《论语·子路》《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列国志:德国》《民主德国德国政策的演变》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