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传奇南斯拉夫这个国家没有了,巴塔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1

今天的《电影传奇》译制片系列,我们来讲讲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你可能不知道巴塔是谁,但你一定知道,有一个年的译制片叫《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你也一定会哼唱《桥》的经典插曲“啊朋友再见”。巴塔就是这两部电影的主演。

巴塔为中国人民所熟知的身份包括:《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瓦尔特,《桥》里的老虎,《临时工》里的事儿逼姐夫。在中国,有一些外国人被称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巴塔无疑是其中的一个。

巴塔所不为中国人民熟知的身份包括:放羊娃,录取和毕业过程同样艰难的表演系大学生,南斯拉夫的功勋演员,南斯拉夫萧条时期的电视喜剧明星,铁托的朋友,和查韦斯看过一个大夫,塞尔维亚社会党党魁,总统候选人。

这些都是巴塔。

生于年的巴塔,如今已经83岁了。在他出生的年代,南斯拉夫还是一个国王独裁专制的国家。而如今,南斯拉夫已经是一个历史书上的概念了。在八十多年的时间里,作为“欧洲火药库”,南斯拉夫所在的巴尔干半岛似乎从未有过一刻平静。二战的硝烟在这片土地上熊熊燃烧过,社会主义的红旗在此处飘扬过,民族分裂的战争也在此地打响。奋起反抗有时,艰难建设有时,富裕繁盛有时,凋敝凄怆有时。巴塔见过这所有的一切,巴塔的历史就是南斯拉夫的历史。

巴塔扮演的英雄瓦尔特

2“

巴塔: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放过羊。后来到了贝尔格莱德,找不到工作。我们家很穷,我做过油漆工,木工,还当过警察。我发现干活太难,太累,就想找一个轻松一点的工作,有一天,我和朋友一起在学生城散步时,透过一窗户看到里面很多人在那里又追又打,摔拳练武。我们就坐在窗口像观众一样看他们练,他们认为我们这样妨碍他们,就说,你们这样看影响我们,还是进来吧,我们就进到了屋里。从此,我就一直留到了现在。我的一生都交给了那里。那是一个剧院。

这是巴塔演艺生涯的开始,那时他只有16岁。在剧院的生活并没有教给巴塔什么实用的表演技艺,后来他也考进了一所表演学校。但巴塔没想到,念书对他来说是这么麻烦的事情。

巴塔:年终时,校长告诉我,不行啊,成绩太差了,你还想当演员,你这是浪费时间,别学了,但我给你个分数。可我还是想学,学制有4年哪。当时南斯拉夫还有一所学校,在诺维萨德,也是一所中等演员学校,所以第二年我又去了这个城市。在诺维萨德市学习了第二年的课程。学校说,你还是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你不是干这个的料。

在诺维萨德学校毕业以后,巴塔想上大学。他来到贝尔格莱德考大学。考了三次,终于考上。然而在大学,巴塔依然不是一个好学生,他用在上学的时间和出去寻找机会拍戏的时间几乎一样多。这样的学生想毕业,确实有点难。

“巴塔:我还必须获得大学文凭,我选择的是贝尔格莱德人民剧院的舞台表演,试演那天,我迟到了,开始没有听到导演的要求,那次让我演了一个大胡子老头儿,由于不知道我在舞台上应该怎么走线,所以我就总在舞台上走来走去,这胡子粘得不结实,像要掉,一呼气,胡子就往上扇。这一切,观众都看得清,我干脆一把就把胡子摘了下来装进了口袋。为此,我赢得了掌声,第一次掌声,有生以来因为摘胡子而得到的掌声,而不是因为我的角色演得好,这也是我在剧院里得到的第一次掌声,不是因为演技,而是因为摘胡子。

早期巴塔的银幕形象

3

终于毕业了,巴塔也顺利被贝尔格莱德人民剧院接收。巴塔在各个片场之间跑来跑去的疯狂电影之旅才刚刚开始。年,他在故事片《库姆巴拉山上的歌声》中扮演一个角色,从而一举成名。但是他遇到树立他经典荧幕形象的角色“瓦尔特”,还要等到年。

“巴塔:要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有什么特殊之处,就是中国人民接受了这部影片,比我拍过的其他电影都要受欢迎。此外,是中国观众创造了世界神话,对这部影片给予如此广泛的承认。在中国,不仅仅是一代人观看了这个电影,而是几代人都看了。这部电影创造了世界纪录,应该感谢中国人民。我为此感到十分自豪。《人民日报》曾报道说,中国有亿人次观看了这部电影,而世界的报纸,以及南斯拉夫的报纸却说是几百万中国人收看了巴塔演的瓦尔特。我想这谁也不会相信。因为中国人是如此喜爱这个电影,好几代人在看,还有不少人看了2遍,况且现在中国有13亿人口,亿人次,是看了好几年。的确,对于70年代的中国观众来说,瓦尔特是令人过目不忘的英雄,他神出鬼没,机智勇敢,像一个幽灵一样,徘徊在萨拉热窝的上空,也徘徊在一代青少年的心头。“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要来了。”“我要放大一张表妹的照片。”那些年我们乐此不疲地说着游击队的接头暗号,仿佛在交换了不得的秘密,也仿佛有一秒成为了英雄。而“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这句台词要带着深沉和悠远的语气说出来,这是对英雄的赞美。

“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

4

但是,中国观众不熟悉的是,对于巴塔来说,瓦尔特远不是他角色的巅峰。反映与反法西斯作战的电影,巴塔演过许多,其中有一部名叫《瞬间》,让他获得了年第1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金奖。这部影片在中国很少有人知晓,但却更为深刻,它讲的不是胜利,而是战争的残酷。

巴塔:电影讲述了一个抛下家庭去了战场的人的命运,他去参加战斗,而留下了家庭,父母、妻子和孩子。战争结束后,他晋升了最高军衔,回到自己家乡,才听说所有亲人都被枪杀。

演英雄、演战士好像并不是巴塔喜欢的方向。巴塔更爱喜剧。他的朋友、家人都说,在生活里,他也是一个幽默的人。

“巴塔:其实我更喜欢喜剧片,而非战争片。我不可能一辈子都演战士,演军人。在我们南斯拉夫,人们更多是从喜剧中知道了我,而不是从战争片。但我又是因为拍战争片成名的,不过老百姓更喜欢变得幽默可笑的我,所以后来我基本上只拍喜剧了。

巴塔是个成功的喜剧演员。这个时期的巴塔,挣钱不少,心广体胖,有公斤。

5

除了喜剧演员,巴塔还有一个身份是政治家。年,巴塔作为南联盟塞尔维亚社会党的党员,竞选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很可惜,失败了。巴塔对此倒是处之泰然。

巴塔:是我所在的社会党推荐我去竞选总统的,因为他们相信我会获胜,但我不相信。事实也证明,人民是对的,他们认为我不会成为总统。如果只有那些认识和熟悉我的人来投票,那我可以获胜。

虽然竞选总统失败,但是巴塔没有放弃为民族之间的和平而做出努力。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故事,可能是挂在维基百科上的那个:

塞尔维亚族的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和克罗地亚族的演员鲍里斯·德沃尔尼克是多年的好友。两人都出演过《奈莱特瓦河战役》、《桥》、《苏捷斯卡战役》等影片。因为南斯拉夫的分裂,两人很久不曾见面,但两人从未放弃过再次联系的努力。年,两人通过电视信号,分别在克罗地亚的斯普利特和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向整个南斯拉夫地区的人民发声。巴塔: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民族之间所产生的并不是仇恨。鲍里斯:仅仅是分歧而已。

这一幕在当时,打动了整个巴尔干半岛。

当巴塔为了民族和平站出来说话的时候,我们又分明觉得,站在政治家、喜剧演员、动作片演员的背后的那个巴塔……依然像他扮演的瓦尔特一样,守卫着他的人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jt/7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