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能治愈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07858.html
品读徽州丨原乡蓝田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对人生对徽州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慨。这里的黄和白分别指的是徽州的两座名山,黄山和白岳(齐云山),同时又对应黄金和白银。因为,当时的徽州富甲一方,令人仰慕,无论是人生的价值和自然的秉赋都让人们痴绝。在黄山的南麓和齐云山的北麓,有一处并不被多少人知晓的小镇,这就是皖南休宁县蓝田镇,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地质构造单元,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小镇曾一度声名远播,鹊声四起。然而,当城市化方略的冲击和影响,当交通线路的不断改道升级,小镇渐渐“门前冷落车马稀”了,成为一块逐渐被边缘化、被人遗忘的地方。当我在互联网百度搜索中打出“蓝田”一词时,却很难找到介绍休宁蓝田镇的条目。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蓝田,认识蓝田,让我们拂去岁月的尘埃,撩开神秘的面纱,走进蓝田,去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神秘的地质遗迹,厚重的人文风情,醇美的徽州味道。
年,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教授许靖华来到徽州,去了歙县许村寻根问祖后,应邀对徽州的大地构造作一番考察。在考察皖南休宁蓝田地层构造时发现,这里大面积的元古界地层中,出露了一小块早古生代的地层,据此,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断和假说,蓝田这一现象是一个典型的地质构造窗。他的这一推断和假说震惊了当时的地学界,有人表示认可和赞许。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是正常的古海峡沉积,或者就是一个残留的向斜地质构造。何谓构造窗?通俗地说,就是老的地层被推移覆盖在比它新的地层上,局部遭遇风化剥蚀又露出了新的地层,等于说地表开了一个天窗。地球表面地壳的岩石地质构造,一直是地质学家争论不休的一个领域,围绕纷繁复杂丰富多样的岩石地质构造形迹,对于它们的形成和变化,产生了不同派别的大地构造学说,有人说,地球表面是由各种不同形状和类型的地质板块构成,并且这些板块在不同时期发生漂移,直至现在它们仍然在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这就是所谓的板块构造学说或大陆漂移说。也有人说,地球表面主要由两个大的构造单元组成,一个是活动单元,一个是静止单元,活动的称之为地槽,静止的称之为地台。这就是所谓的槽台学说。还有人认为地球表面会受到各种营力的作用,发生变形变化,不同的作用力会产生不同的构造形迹。这就是所谓的地质力学观点。所有这些学说,都是建立在假想基础上的,我们无法去再现,在自然界人类依然渺小。所以说在地质行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大构造胡说八道,小构造吵吵闹闹”。许靖华是旅欧国际著名地质学家,曾担任国际地层学会主席,年生于南京,年中央国立大学地质系毕业,同年赴美,获硕士、博士学位,年移居瑞士。蓝田是否存在构造窗,许靖华留下了一个谜团,有待我们慢慢去解开。相信热爱自然科学特别是地质学的人,一定会对蓝田充满期待和向往。
对于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探求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自然界迄今为止的一个谜团。欧洲埃迪卡拉动物群和云南澄江动物群的发现,让地质学家欣喜不已,他们似乎找到了地球上最早的生物遗迹和痕迹化石,据此,他们把生命的起源定格在元古界,距今约5亿多年。然而,年2月17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由中国5位科学家的研究论文,向全世界宣告他们在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找到了6亿年以前在50-米的浅海中存在过“高等生命”的证据。加拿大女王大学教授、国际早期生命研究专家格·纳波尼称,“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是一个重大发现,为人类研究地球‘高等生命’打开了新窗口。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休宁县“蓝田生物群”化石的发掘研究认定“蓝田生物群”距今约6.35-5.8亿年。这一重大发现,把“高等生命”的起源向前推进了近万年,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包括人类在内的肉眼可见的生命,几乎都是多细胞生物,即人们常说的“高等生命”。那么,“高等生命”的祖先是什么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袁训来指出,它们的名字叫“蓝田生物群”,最大的有15厘米,最小的只有0.5毫米,生活在海洋50-米的地方。此前,古生物学界一直认为,距今约5.79-5.4亿年的澳大利亚“埃迪卡拉生物群”是最古老的高等生物。遗憾的是,科学家们找到的只是“埃迪卡拉生物群”的痕迹化石,由此得出的认识都只是推断。“我们在蓝田找到的古生物化石,是实实在在的证据。”袁训来说,此次共发现15种不同形态类型的生物。“蓝田生物群”突破了生物由单细胞向多细胞过渡的“瓶颈”,正是有了它们,才有了现在这样的多样世界。
地球表面虽然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组成,通过对岩石的研究,我们知晓岩石形成的机理和来源,以及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然而,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还是沉积岩,因为通过对沉积岩的研究,我们可以探求生命的起源,了解古地理环境、古气候条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地质学家倾注最多精力和心血的也是在对沉积岩的研究,获得成果最多的也是在这一领域。沉积岩可以说是自然界的一部最为神秘的天书,也是一部最为丰富的史书,还是一部最为美丽的图书。现存于地球表面的各类沉积岩是各个地质时期和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条件下形成的,但又遭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发生了各种变形和错位。为此,完整的保留沉积序列以及生物遗迹化石的沉积岩地区,就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国际地质学界达成一个共识,对于各个地质时期沉积的具有典型意义和特征的一套沉积地层,被冠以标准地质层型剖面,并钉上一个钉子,典型的剖面则被钉上金钉子。我国湖北省三峡地区的震旦系剖面、浙江省常山地区的奥陶系剖面都被国际地质学界钉上了“金钉子”。也许中国有了三峡震旦系标准层型剖面,皖南休宁蓝田震旦系标准层型剖面再也难以获得一枚金钉子荣誉,但蓝田层型标准剖面的地学价值永远不比其它地区逊色。蓝田震旦系剖面出露完整齐全,组与组之间界限清晰。从标准地质剖面的定义来看,蓝田地区完全符合条件,它具有全球或全国对比意义的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GSSP)、区域性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剖面、反映重要构造运动界面的地质构造剖面、著名古生物化石、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蓝田震旦系的剖面自下而上分别为休宁组、雷公坞组、蓝田组、皮园村组,所有这些地层名称均以当地地名命名,我们在蓝田地区找到了最古老的生物化石,蓝田地区有最为经典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的一处地名,由于这里出露大面积的石灰岩岩溶地貌景观,因此,地学专家们把这种地貌景观统称为喀斯特地貌。与此类似,如丹霞地貌就是以广东韶关丹霞山命名的,是指中生代红色石英长石砂岩地层露头。喀斯特地貌是中国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和长江中上游一带。最负盛名的有云南石林,广西桂林阳朔山水,重庆武隆天坑等。我省也有几处喀斯特地貌景观其类型主要以岩溶洞穴为主,如广德的太极洞,石台的蓬莱仙洞,宣城的龙泉洞。徽州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江南古陆的北缘,主要以元古界变质岩为主,其间有中生代大面积花岗岩出露,只有少量的石灰岩出露。最近,黟县在西递叶村大周山一带发现了喀斯特地貌,通过挖掘清理开发发现了大周山石林景观,虽然,从面积和地貌特征上来看,与云南石林不能相提并论,但所出露的石灰岩的形状以及岩石的构造特征具有独特的类型。大周山的石灰岩纹理特别细腻发育,纹饰特别漂亮,显示了较为规则的沉积韵律,说明这里当时是一片安静的沉积环境。而大周山的位置正处在蓝田构造窗的中心地带,在蓝田镇的附近我们也可以见到这样的地貌,只是蓝田没有去挖掘开发,风化的粘土掩盖了它本来的面貌。
由于独特的水土和气候条件,徽州盛产茶叶,中国十大名茶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休宁松萝、屯溪绿茶久负盛名。蓝田多中低山地,宜种茶。变质岩深度风化后形成的粘性土壤,所产茶叶适宜制作炒制型的绿茶。蓝田最美的茶园当数金龙山,茶园建在山坡上,一层层梯田一层层绿,“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整日满山云”,嫩绿嫩绿的新叶在春风的轻拂下婀娜多姿。有的整座小山包全是茶园,极目远眺,一片浑圆,呈现出特别优美的曲线。每当雨过天晴后,金龙山都会出现气势磅礴的云海,时而弥漫缭绕,时而浪淘翻滚,美不胜收;夏日的晚霞七彩斑斓,流光溢彩,如人间仙境一般。金龙山也因此成为黄山最佳摄影点。
年,中央电视台准备拍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与以往所有美食类节目不同的是,这次拍摄的角度不仅仅从食材和制作方面入手,更重要的是要展现深藏在美食背后的中国多元的生态系统;中国特有的地域生活方式、生存智慧;展现由食物联系起来的乡情和亲情。总之,这部纪录片要力图摆脱广告式的宣传老调,摆脱现代工业化的宣传模式,体现中国家庭温馨亲情的一面,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带有乡愁情结的一部片子,让观众在纪录片中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能唤起观众丰富的联想和回忆。中国美食浩瀚如海,选择拍摄对象成为摄制组最为难的工作了,摄制组来到徽州,地方同行给他们推荐了大量的徽州美食素材,在山野里跑了几天,总觉得缺少点什么,不尽如意。5月,当他们来到休宁蓝田,走进方鑫玉的豆腐坊,他们似乎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一连几天,没有急着开机,与这一家人谈心聊天,消除拍摄对象紧张的情绪同时,也进一步挖掘深藏在豆腐制作背后的故事。从徽州毛豆腐作为切入点,以一个农村妇女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以及女儿无怨无悔的传承作为衬托,既讲述了豆腐制作的流变过程,又展现徽州女人的性格特质,以及徽州人家的亲情和创业的艰辛之路。摄制组在徽州还选了米酒、臭鳜鱼作为拍摄对象,然而,用时最长的还是毛豆腐,给观众印象最深的也是毛豆腐。《舌尖上的中国》从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历时13个月拍摄完成,这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年,中央电视台3套《回声嘹亮》栏目还将方鑫玉一家请到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听他们讲制作毛豆腐的故事。
中原和江南一带饮食习惯还是荤素搭配,素主要以蔬菜瓜果为主,荤则主要以鸡鸭猪牛羊为主。在中国普通家庭肉食方面主要原材料还是猪肉,因此,猪肉往往成为食品价格的晴雨表,也是政府主导的重要的菜篮子工程。其中,皖南花猪是全国重点推广的19种公猪之一,已编入《中国猪种》一书,皖南花猪,追本溯源,就是休宁蓝田花猪。相传居住蓝田的祖先——山越人,用弓箭、木制的捕兽笼和毛竹制成的吊弓狩猎,将捕到的野猪关在木栅栏里养起来,经过长期驯养,遂成为蓝田花猪。也有人说,蓝田花猪是当地猪种与外地猪种杂交而成的新品种。蓝田花猪体形较小,毛色黑白相间,花的形状有“大花”、“小花”、“马鞍花”、“两头乌”、“乌云盖雪”等。蓝田花猪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瘦肉多,肥肉少,营养丰富,肉味鲜嫩。二是吃不择食,饲养成本低而平均日增肉-克。三是产猪率高,初产新母猪产仔8-10头,经产壮母猪产仔10-14头,产仔率接近金华猪,高于五山黑猪和莆田猪。
居住在山里的人们,往往在选择栖身之地时,总是考虑到充足的水源和可以垦荒的土地,人们常说,“前有照,后有靠”。然而,当他们走出大山闯世界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如何跨过横在家门口的河谷,桥便是沟通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工程。桥的发展变化的历史,也是山里人生活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山里从木制的板凳桥到石块堆砌的拱桥,从砖砌多孔的拱桥到既可通行又可提供休息的廊桥,桥从简易到精制,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一种变化过程。岭下桥,明代古廊桥,又名拱北桥。位于黄山市休宁县蓝田镇岭下村夹溪河上。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目前黄山市保存最为完好的4墩5孔古廊桥之一,长70米,宽5米,高7.6米,也是我省尚存最长的古廊桥。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桥上建有遮风避雨的木长廊,廊屋内设靠背长条凳,供行人休息,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廊屋桥”。年,方志敏率红军抗日先遣队过境,在桥上夜宿。桥面原为石板,后被山洪冲毁,改木板桥面。年至3年,数次被洪水冲圮,县数度拨款重修,因为蓝田人把这座桥既作为一处历史文物,又是他们心目中一处标志性的建筑和精神寄托。
徽州人把程朱理学作为修身齐家的重要参照,十分注重人格的塑造,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安宁,国家的长治。即使村落闭塞,家道中落,但不废诵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至理名言。在这种浓厚的人生价值观念驱使下,徽州的教育在明清两代盛极一时,开办许多不同形式的书院和学堂,也培养出许多名满天下的学者大儒。周诒春,男,汉族,祖籍休宁蓝田,生于湖北汉口。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秘书,10月任清华学校副校长,年8月任校长,年1月去职。年8月在上海病逝。周诒春任清华学校校长4年多,他着眼于民族教育独立,最先提出把清华由留美预备学校改办成完全大学的计划,于年4月,呈文外交部。请逐渐扩充学程,设立大学部,并得到批准。在教育方面他倡导“着重德智体三育”的方针,推行“端品励学”和体育“强迫运动”,“完全人格为宗旨”。民国三年(年)冬,周诒春邀请梁启超先生到清华演讲,梁以《君子》为题。其引述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勉励同学。周遂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校训,直至今日。周诒春强调:清华学生既受特别权利,当奋发有为,力戒虚骄自大、贪安好逸;当群策群力,同气同声,以挽救国家。他极力提倡团体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着眼于大体,不谋小团体利益的集体精神与合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拥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与团结协作精神。清华园充满了“高尚合乐的气氛”、“实践合群生活的方式“与”服务爱国的精神”。直至现在这些理念依然鲜活时新,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位于蓝田镇迪岭村的周诒春故居,现在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幢普通的徽派民居,简陋的装饰显示当时周家并不显赫,其父当年在汉口经营茶叶也仅维持生计。
“山不转水转,人不转腿转”,作为自然山水的蓝田,小镇依然风光无限,美丽如初;作为历史人文的蓝田,正在悄悄发生嬗变,文物遗存渐渐流失散落,地质遗迹或被掩埋或遭破坏,传统的手工作坊正面临现代化机器大生产的挑战,技艺也渐渐失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极大冲击,村落正在慢慢萎缩,山里的生活缺少活力和生气。如何重振蓝田昔日的辉煌,让古老的山间小镇更加美丽,更具特色,更有活力,更显韵味,是摆在每一个蓝田人心中的一道命题。
出品:视界传媒
来源:《度假旅游》杂志
编辑:方信金
终审:方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