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尼西林其实是青霉素的英语音译,它是一种抗生素,含有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中繁殖的青霉素分子。因此,盘尼西林也可以说成是青霉素。
那么,现在一支才一元的盘尼西林,为什么在当时的战争时期需要一两黄金才能买到一支呢?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价格那么高,是不是有着神奇的疗效呢?
青霉菌
一、盘尼西林的发展
年,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一次葡萄球菌的实验中意外发现了盘尼西林。并于年,弗莱明在英国的《实验病理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但无人问津他的研究成果。
随后,他投入到青霉素的提纯工作中,但并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到年,牛津大学病理学家弗洛里和钱恩终于注意到了10年前弗莱明发表的关于盘尼西林的论文,开始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从盘尼西林里面提取纯净的青霉素,但结果也都是不尽人意的。
亚历山大·弗莱明
年,钱恩成功提炼出一点青霉素,紧接着弗洛里的研究员意外发现了发霉的哈密瓜,经过18个月的实验,弗洛里和钱恩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可满足人体肌肉注射纯度的青霉素。接下来就是对青霉素的批量生产,投入使用。
盘尼西林进入实验室生产提取,再进入临床实验,用时14年,制药公司才开始批量生产;到年盘尼西林的生产才能满足盟军的战场需求。盘尼西林的发现,青霉素的提取等等耗费财力、物力多,在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动荡的时代背景,这一项成果的发现无疑是艰难的,这也能解释盘尼西林在战争年代昂贵的现象了。
钱恩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宣布在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意大利、南斯拉夫、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建设盘尼西林(青霉素)工厂,为那些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提供生产技术,能够在恢复本国伤员等等方面可以借此自食其力。
年1月举行的华盛顿新闻发布会上总署宣布开始实施盘尼西林生产计划。“年12月底,总署开始运行盘尼西林工厂项目,届时,总署在欧洲的总体任务也将完成。”但一直到年,盘尼西林的生产工厂没有准备好,关于它的所有未完成事务都被移交给世界卫生组织临时委员会。即便生产工厂组建好以后,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盘尼西林的纯度不足等等。此时盘尼西林生产技术的传播,推动了受损严重的国家战后恢复,众多国家解决提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为青霉素后来的发展、完善打下基础。
二、盘尼西林的药效
从盘尼西林中成功提取青霉素这一事件,不仅仅是抗生素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标志抗生素纪元黄金时代的开始;还迅速扭转了让世界动乱、家园离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为战士们改善医疗条件,第二次世界战争的胜利夯实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频仍,每天伤病员都在不断增加,被炮弹打伤的、因小小伤口来不及处理而扩大感染的、不幸染上肺病的、高烧的士兵比比皆是,但当时战场上医疗条件的落后也是可想而知的,即医院有足够的医疗设备能够抑制伤员病情的恶化,但交通的不便、运输路上的颠簸以及各种无法预测的危险都未能给伤员争取最佳治疗时间,很多士兵因此丧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兵源也因为这些原因锐减。
盘尼西林是一种抗生素,它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在医学上主要用于敏感细菌以及致病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因此,它的诞生,大量生产并投入军事医疗使用,可以说是为当时受伤严重的士兵送来了“救命药”。它对因为外伤所引起的化脓性细菌有着非常好的消杀作用,拯救了当时无数因为受伤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从而感染疾病并死去的士兵。年的奥马哈海滩上,一天之内,青霉素就帮助了名士兵保住了性命。
在一些记载中,盘尼西林的生产艰难,当时中国也没有独立生产盘尼西林的制药厂,最后一瓶盘尼西林本来是用来预防毛主席的肺病的,但毛主席在路上看到了一位母亲抱着一个重病的小孩哭泣,了解清楚情况后,毛主席立即把仅剩的一瓶盘尼西林给小孩子注射。注射完盘尼西林的小孩子也慢慢苏醒睁开了眼睛。
虽然故事可能存在着夸大其词的成分,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正面看出盘尼西林的神奇药效。盘尼西林在医疗落后的时代的存在可谓是“伸腿瞪眼丸”,于生死之间拯救了无数人民。
二战时期,尽管科学家们能偶然发现盘尼西林的存在,但从盘尼西林里面提取青霉素一直是一个难题。在初次发现盘尼西林到从中能成功提取青霉素再到制药公司的批量生产经过了十几年,生产难度高、耗费精力大;加之其疗效显著,其价格在战争时期堪比黄金也能让人理解了。
三、盘尼西林的副作用
作为抗生素的盘尼西林,它在初期使用的时候疗效确实是很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耐药性也会越来越明显。加之其提取青霉素的程序复杂,难度高,医学上提取的青霉素偶会掺杂着别的霉菌,因此人体注射青霉素后也容易出现过敏现象,甚至导致休克、死亡,故其需要通过皮试才能投入临床应用。
青霉素的副作用多,一是体现在它容易引起多种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等反应,甚至是过敏性休克;二是青霉素本身的直接毒性作用可能会引起呕吐、腹泻等反应;三是可能会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异常,故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并且需要定期做肝功能检查;四是引起中央神经系统的反应等等。青霉素虽是救命药,但用药稍有不慎,也能成为害死我们的一把利刃。
感谢战争时代,动荡背景下仍坚持试验工作的医学家们,当时小小的一个成果突破都是人类进步的一大步。致敬那些在医疗条件落后仍坚持提取青霉素的医学家们,他们的成果拯救了无数受伤、重病的士兵、人民,开启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把带人们逃离战火纷飞的战场的任务提上日程。
尽管如今的医疗条件很先进,战争装备也很先进,卫生医疗阶梯也在不断完善,但是我们要爱好和平,远离战争,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文/不是惊人的一鸣
参考资料:
1、《磺胺与盘尼西林抗菌药物的前世今生》,柳江美
2、《八瓶“盘尼西林”与我的第二次生命》,徐念初
3、《关于现代局部战争卫生装备保障的探讨》,伍瑞昌,沈全赫
4、《盘尼西林过敏的临床评估》,陈秋如,戴庆龄,王郁青
5、《国际卫生组织与冷战初期盘尼西林生产方式的传播——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在欧活动和美国医药援华会在华事务为例》,斯瓦沃米尔·沃蒂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