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尊重多元文化是啥后果一战中的奥匈帝国

多元文化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它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成了政治正确,但在一战烽火中的奥地利军人估计会对提出这些概念的人破口大骂,因为把多元文化当成政治正确匈帝国喜提了万战俘的成就,成了一战的笑柄。

一战前的奥匈帝国纸面实力也是很强的,它在欧洲的领土仅次于俄国,人口排在俄国、德国之后,工业产能在全世界排第四名。奥匈帝国军队的表现却是一团糟,整个一战中奥匈帝国动员了万人参战,却有万人进了战俘营,阵亡了万人。奥匈帝国不但在东线战场屡屡被沙俄击败,还被意大利人和塞尔维亚人占了很多便宜,气得盟友德意志帝国不得不在战争后期接管了它的作战。

奥匈帝国表现糟糕的原因在于复杂的民族构成和国家组织方式,奥匈帝国本身由五个王国、七个大公国组成,军队则由信奉五种宗教的二十五个民族构成。更要命的是不少民族都得到了多元文化政策优待,让整个帝国的军队散装化严重。奥匈帝国既然名字上带有匈牙利,匈牙利人就在帝国内部拥有特权,马扎尔语(匈牙利官方语言)本身就是匈牙利境内帝国军校和军事法庭的官方语言,匈牙利人有和帝国讨价还价征召新兵的权利,按照习惯在匈牙利境内征集的奥匈帝国部队都要悬挂匈牙利国旗,匈牙利有自己的参谋部,匈牙利步兵团/骑兵团和参谋部内也从来都没有奥地利出身的军人。匈牙利军人在20世纪初还不参加对外作战,只愿意部署在帝国其他地区,帮助帝国监视其他民族。

匈牙利人的特权也是历史悠久,早在特雷西女王时代,匈牙利国会就专门授予了女王匈牙利国王的王国(女王和国王可不是一个词,在权力上也有差别),匈牙利骠骑兵团成了向哈布斯堡家族效忠的王家部队。匈牙利在年的欧洲革命中一度要脱离奥匈帝国,以至于奥匈帝国不得不请了沙俄当外援,但在茜茜公主在世时,匈牙利得到了很多特权,当年反抗奥地利的安德拉希伯爵不但当了匈牙利首相,还和茜茜公主有了绯闻。在普通的维亚纳居民看来,匈牙利可没有被奥地利欺负,普通奥地利人反而要供养匈牙利人。年匈牙利同意扩大征兵名额后,两手一摊,表示自己供养不起,奥地利不得不给四分之一的匈牙利军队买单。

帝国军队承认匈牙利语的官方地位后,匈牙利境内的所有军官都不学习八十个常用的德语军事名词,奥地利军人和匈牙利军人见面都要找翻译。匈牙利人的特权让其他民族羡慕嫉妒恨,约瑟夫皇帝干脆又放开了捷克语/波兰语、克罗地亚语、意大利语等语种的限制,一口气给帝国增添了十五种官方语言,捷克等地的军官们也有了不学德语优惠。可这并没有加深帝国的团结,年布拉格就有两万多捷克和德意志人进行了激烈地物理交流,争端从查理大学开始,说德语的德意志学生和说捷克语的捷克学生展开了大PK,进而蔓延到全城,一不小心造成了三百多人死亡,六百多人重伤。在帝国其他帝国,因为多元文化政策造成语言冲突此起彼伏。

这种冲突在军队中的影响也很大,不说德语的匈牙利军人垄断了匈牙利军队的大小职位,可他们在年之前从来没有炮兵部队(垄断炮兵也是西方国家主体民族的阳谋,英军在印度也是这么干得),匈牙利的炮兵部队战力极差,又不愿意用德语和奥地利军队进行配合。捷克人的军队有说着捷克语的军官,捷克人也不愿意给帝国卖命。奥匈帝国说着十五种语言的军队需要配置各种语言的军官,奥匈帝国的军队,成了当时世界上军官比例最高的军队,官兵比例达到了1:7。因为军队中的语言过多,帝国军队就急需能精通多民族语言的人才,精通七种官方语言的康拉德就成了帝国陆军负责人,只是他的指挥能力实在欠佳。

在一战中散装的奥匈帝国军队由说着15种语言的军队构成,一旦遭遇敌人的围攻,军官们甚至没有能力呼叫友军,把敌情在第一时间送出去。奥匈帝国最后彻底被多元文化政策拖垮,奥地利也在一战后成了欧洲的小透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ly/11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