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旅行家金丹ldquo欧洲的火

旅行是段寻找美的历程,跳脱开现有生活中的繁琐与一成不变,去探索“另一个世界”,亲历美好的人、事、物,不断地行走,不断地收获,获取新视角、新观感。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构思对于艺术家来说十分重要,走得远,才能看得更远。作为艺术家,经常需要走出自己原本的“圈子”,去到各地采风,在不同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下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这些旅行也许是计划已久的采风之旅,也可能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是一次家庭出游,但这些旅行带来的感受是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的,这些对“外面世界”的新奇感受甚至对现有的生活状态、艺术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正值暑期,受疫情影响而中断的国内旅行也已基本恢复正常,出门旅行被许多人提上日程。宝藏策划本次系列专题,邀请了四位艺术家,请他们回忆难忘的旅行,讲述旅行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影响,向读者展现艺术家旅行时的独特视角与所想所感。

金丹,浙江人,现为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和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班,曾多次赴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美国、希腊、巴尔干地区等欧美国家进行学术交流与艺术考察,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出版个人画册、专业教材等。

20多年来,金丹去过很多国家旅行,她和丈夫陆琦(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都是大学美术教师,寒暑假期完全重合,这使夫妇二人有很多时间可以一起周游世界。

去年暑假,金丹夫妇与四位好友一同前往巴尔干半岛旅行。

探寻迈锡尼文明古迹遗址,“巴尔干半岛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六人组在阿伽门农的城堡用巨石砌成的狮门前(左一:金丹,左二:陆琦)

虽然巴尔干半岛被称作“欧洲的火药桶”,这里曾经战火不断,但在硝烟之外,巴尔干半岛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六人组从希腊进入,途径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各国,历时30天。与以往旅行不同,除了希腊外,此次途中金丹走访的博物馆、美术馆并不多,在金丹看来,这是一次置身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精神与感官之旅,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艺术探索方式。

出门前,金丹画的巴尔干之行路线图

雅典卫城一直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这里荟萃着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和艺术作品。

“帕特农神庙是数字加和谐的典范,构图的黄金比例在这里得到了充分验证。”金丹说道。“胜利女神雅典娜神庙和酒神迪奥尼索斯露天剧场近在周边,与之遥相呼应的宙斯神庙位于希腊雅典奥林匹亚村,走一圈虽然空旷,幸存下来的只是残缺排列的科林斯列柱,还有一些凌乱石头的废墟,它们包容了希腊神话传说的历史故事,也够令人肃穆起敬。”

帕特农神庙

金丹在胜利女神雅典娜神庙前

酒神狄奥尼索斯露天剧场

雅典(新)卫城博物馆内收藏着卫城原有的雕塑及其他文物,馆内的无价藏品让金丹为之惊叹。这是一种奇妙的感受,能够亲眼目睹瑰丽的西方古文明,就像穿越时空与古希腊艺术家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交流。

雅典(新)卫城博物馆

国家考古博物馆

圣托里尼岛则是爱琴海最璀璨的明珠,通过金丹在朋友圈写下的文字,能感受到她的惬意:“这里有最美的日落与海景,有蓝天碧海,有白房子和黑沙滩,呈现的都是大自然下最美的色彩。”

希腊圣托里尼岛

金丹在圣托里尼岛的黑沙滩

《圣托里尼之舟》金丹水彩作品

除了以上世界著名的美景外,希腊还有一个地方令金丹印象深刻,那就是梅黛奥拉。

“天空之城”梅黛奥拉

梅黛奥拉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悬在空中”,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天空之城”,一片巨大的石林在平原拔地而起,形成90度的悬崖,与浪漫的地中海气息格格不入。“山体有些类似我国的黄山,有24座修道院就建在石林顶端。”金丹形容道。

石林顶端的修道院

拾级而上,山道陡峭,一行人都爬得气喘吁吁。在11世纪初,第一位隐居修道士来到梅黛奥拉的洞穴,之后的岁月里,有数百名僧侣陆续在此扎根。在机械不发达的年代,修道士们是如何上到几百米的高处去修建修道院的,克服困难的过程超乎想象。金丹被人类的建筑艺术所折服:“据说修道士们当年是用一条绳子勾着大铁篮,然后转动转盘牵拉生活用品上山的。这也是他们下山的唯一通道。”

修道士用来运送生活用品的转盘和铁篮

波黑和黑山都是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后成立的国家。

电影海报

上世纪70年代,曾有两部前南斯拉夫电影在我国家喻户晓,成为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一部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拍摄地:波黑首都萨拉热窝),另一部就是《桥》(拍摄地:黑山北部)。金丹至今还记得电影内容,影片中经典的插曲《啊朋友再见》,至今仍广为流传。

萨拉热窝是“巴尔干的耶路撒冷”,清真寺、天主教堂、东正教堂、犹太教堂随处可见,多种宗教人群在这里汇集,这也是萨拉热窝最吸引人的一面。

萨拉热窝

鸽子广场是那里的集市中心,高耸的清真寺宣礼塔远近可见,奥斯曼时代痕迹非常浓郁。集市周边的老街四通八达,尽是店铺,路边的咖啡馆吸引游人坐下来品尝咖啡,所用器具都来自本地手工制作的金银铜器。色彩浓郁的波斯地毯,图案华丽的陶瓷用品,把店铺里外打扮得热热闹闹,金丹时刻可以感受到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四周的铜匠小巷里,到处是“叮叮当当”的敲击声,这里还能看到当年《瓦尔特保卫莎拉热窝》的拍摄场景。

金丹在萨拉热窝著名的鸽子广场

陆琦正在和一家铜匠铺的主人讨价还价,店铺主人自称是瓦尔特的外甥,铺子里挂满了土耳其图案的银质器物,都是纯手工敲打出来的

金丹夫妇二人都是旅行“淘宝达人”,陆琦最喜欢淘陶罐和木雕,金丹则喜欢淘小饰品和桌布。“买这些纪念品的时候会很矛盾,行李箱已经塞不下了,尤其是陶罐,又重又容易碎,特别不好带,但实在太喜欢了,又舍不得放手,所以这些都是陆老师用肩膀扛回国的。”

夫妇俩在巴尔干淘回来的纪念品,图中的银盘是在“瓦尔特外甥”店里买的

旅途中,偶尔也会遇见惊险。

黑山共和国是一个多山国家,黑山即为“黑色的山”的意译。在前往杜米托尔国家公园时,已是晚上八九点光景,山路险峻蜿蜒,一路上没有路灯,虽然司机开车很小心,但金丹还是心里发怵:“海拔已经非常高了,四周一片漆黑,只有车前灯照着前方,而我们都知道旁边就是悬崖,如果与对面来车发生刮擦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一车人都吓坏了,我吓得更是闭上了眼睛。”

黑山杜米托尔国家公园

平安到达目的地后,彻底放松下来的金丹“化恐惧为食量”,好好享受了一顿美食。“那里物价不高,大厨做菜水平也很地道,我们每个人点了一份餐,有烤面包和蔬菜色拉,还有煎牛排,这是一天来最轻松的时刻。”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桥

《桥》电影剧照

途中还有太多有趣的所见所闻,善于观察的金丹把旅行中汲取的灵感融入创作。一棵苹果树、余晖下的哥特式古塔、港湾里的白船.....在品尝与回味之间,她用画笔记录下旅途中最本真的感触。

《黑山晨雾》金丹水彩作品

“游杜米托尔国家公园时住的是山上的小木屋,推开门就可眺望起伏的山峦,茂密的森林。”

《在苹果树下》金丹水彩作品

“普利特维采湖区周边的苹果树下,我们踮着脚摘下苹果就吃,苹果口感甜脆,很解渴。”

《锡比乌晨光》金丹水彩作品

“锡比乌古城是罗马尼亚11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到达时已近傍晚,这里最具特色的是一座古塔,它安静地伫立在斜阳里,一半是光,一半是影,透视线一直伸向前方。第二天早起,古塔另一边朝阳升起,被映照的景色与昨日傍晚全然不同,清晰的空气,令人神清气爽。”

金丹最擅长画静物,她的油画作品线条细腻唯美,每一幅都有非常确定的色调。生活中的寻常之物,金丹尝试用另一种观察赋予其生命力,展现出优雅、诗意的一面。

《萨拉热窝拾遗》72x60cm金丹油画作品

盘点近年来的创作,金丹发现画里的布都是自己从世界各地淘回来的,在她眼里,这些都是有故事的布,它们有的来自梵高曾经住的阿尔勒小镇,有的来自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马蒂斯美术馆,还有的来自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行让我明白,艺术家只有深入大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之美,作品才会具有生命力,才能感动自己和观者。”金丹说道。

《宁静与欢乐》50x40cm金丹油画作品

《印象光色·阿尔勒之布》91x65cm金丹油画作品

《一品红》50x40cm金丹油画作品

《丝路印迹》60x53cm金丹油画作品

宝藏对话金丹

宝藏:在旅行中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

金丹:年轻时我喜欢朗诵,年,我们一行艺术家由潘鸿海老师、白仁海老师、莫大林老师带队去英国进行艺术考察与采风。当大家来到剑桥大学周边,一起乘船泛舟在剑河上,我触景生情朗读了《再别康桥》的诗。在静静的划桨声中慢行,忽闻悦耳的朗读声,而且声音还颇为奔放,让一同出行的艺术家们大为惊讶,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我有如此壮举,事后也成为一段回忆的佳话。

泛舟剑河上

宝藏:旅行中,您会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ly/6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