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缘龚国平为国家多干一些事多发一

编者按

毕业三十年,龚国平经历了数次身份转换,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和“为国家多干一些事”的信念,始终是他一路走来坚定不移的人生准则。

01

清华园里萌发的使命感

三十四年前,龚国平从南昌来到北京,开启了在热力涡轮机专业的五年学习之旅。

高大的树木、郁葱的灌木、窗明几净的教学楼和书香四溢的图书馆,清华园里的美景总能让每一个初见者记忆深刻。然而,龚国平印象最深的,是作为新生时上过的一堂介绍国家能源发展现状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课:“那节课结束后,我深深感觉到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从那时起,龚国平的心头植下了一种更为厚重的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贯穿着龚国平的学习与生活。龚国平读书期间经常到圆明园跑步,面对国家过去所受的屈辱和苦难,龚国平时常感到一种沉重感:“从历史中,我们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而当时中国的经济社会状况,比起其他早先发展起来的国家,还是差得很远。所以我们也确确实实有努力报效祖国的一种动力在。党和国家给我们提供了接受教育的良好机会,而我们又身处中国最好的学府,便更要沉下心来学真本事,为振兴中华尽一份力量。”

与这份报国之志相伴的,是学业上更加严格的历练。“当时我们的学制为五年,专业课要比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课程多出好几门,学得也更苦、更宽、更深。”龚国平说,“不过我认为根扎得深,树才长得高。我们学得虽然比人家苦,但这确实也提升了我们的能力。”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除了学业,“无体育,不清华”的体育精神,也给龚国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校时,每天下午四点半,广播便会准时响起‘同学们,现在是课外锻炼时间,走出宿舍,走出教室,去体育锻炼,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每当这时,龚国平便会准时出门运动,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天,总不会缺少结伴锻炼的好友。“当时条件不像现在这样完备,比如说没有球门,于是大家就在操场上用砖头垒成简易的球门,分成两队踢足球。大汗淋漓后,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心情也变得更好,学习劲头也更足了。”正是在清华,龚国平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现在,他也经常打羽毛球,还每年参加广州的“横渡珠江”活动。他感慨道:“热爱体育真的让人终身受益,它使人心情开朗、生活阳光,也让人身体更加健康、工作更有激情。”

龚国平参加“横渡珠江”活动

在清华的五年学习中,龚国平获得了强健的体魄、扎实的知识和为国奉献的激情。那时的他,对于未来选择,想得最多的还是“为国家多干一些事,多出一些力,多发一点光”。而龚国平后来的经历与选择,也都一一印证并实现着年少时的初心与信念。

02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龚国平和妻子、双胞胎女儿的生活照

毕业几年后,龚国平去往江西省国防科工办工作。江西省国防科工办的全称是江西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主管江西全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工作,负责为军工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和保障。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是军工精神,也正是每一位战斗在军工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的精神写照。在当时,龚国平及同事们经常需要出差,出差地不是光鲜亮丽的大城市,而是不知名的“深山沟”;而且常常一去就是个把月,沟通、协调、解决问题,万千难题都需要自己去应对。龚国平说:“确实吃了很多苦,有时候几个月都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但一想到能有机会直接接触建设国家的伟大事业、为国家多做一些工作,便觉得一切又都值得。”

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遇轰炸这一事件给龚国平的触动尤深。“当时大家可以说是义愤填膺,震惊又愤怒。”龚国平回忆,当时单位正承担着国家重要研制任务,他说:“那段时间工作非常辛苦,但没有人喊累,大家都在为国家努力拼搏。我们都怀着一种信念,那就是国家强大起来了,我们才不会受欺负,我们的脊梁才能硬起来。”当年课堂上的所感受到的沉重感与使命感,在这里与实践贯通,也进一步坚定了龚国平的初心。

年10月15日,随着“点火”的命令下达,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圆了千年飞天梦。这背后有着无数人日日夜夜的艰辛努力,其中也包括江西省国防科工办。“我们为神舟五号提供了系列的成果和产品支撑。”当神舟五号顺利返回地球后,全体人员都十分高兴,转而又默默地投入工作。“当时我们都默默地憋着一股劲,坚持多出力、多出活。”龚国平说。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而江西,正是见证我们党发展的红色摇篮,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也是一片革命的土地。恰逢建党周年的契机,龚国平动情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确确实实是牢记初心使命、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党。”而从小生长于江西的他,如今也正和千千万万名党员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斗在中国的土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03

干一行学一行,缺什么补什么

龚国平在德国巴斯夫公司学习

年,龚国平从江西到广东,在广东省科技厅开始了新的人生道路。年,他服从组织安排前往广东省河源市,历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副总指挥、河源江东新区党委书记。这些岗位要求龚国平从一名专精科技的干部,转变为各项工作都要擅长的“多面手”。

河源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深圳都市圈城市,也是深圳市对口帮扶的省内城市。作为常务副市长,龚国平分管发改、财政、税收、金融、安全、科技等工作,再到江东新区一把手主管全面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在全新的岗位上,面对压力,龚国平做足了准备。他认识到自己在财政经验上有不足,便找到所需的全部财政资料,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学习:“就像在当年在大学学习一样,把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一有机会便向其他人请教。”一两个月下来,龚国平便把财政工作的“四梁八柱”搞得很清楚了,他说:“我想还是那句话:‘要干一行学一行,缺什么补什么。’还是要干中学、学中干,在‘变’中不断体悟、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快地成长。”

作为一名“当家人”,龚国平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常亲自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市里有加油站不遵守禁止明火的安全规则,他便和同事在深夜亲自巡查,找出问题,认真督促整改;台风过境,他动员所有的干部前往实地,把无人照管、生活存在困难的老人们一个一个从家里背出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提供食物保障,大家都一天一夜没有合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ly/6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