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计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俄罗斯最新的型战略核潜艇,北约给它取得代号为北风之神。这潜艇的名字让码字的不由地想起了网上流传的,蓝星大流氓入会副本之一的《凛冬将至》。
凛冬至,朔风起,这还真像是苏联对外的一贯作风。
苏联从苏俄时期开始一直都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倾向,历代领导人作风都比较刚烈,喜欢用‘拳头’来说话,即便是相对柔和的列宁也有类似的倾向。
虽然列宁迫于形势,做出了对相关原俄罗斯帝国领土上分裂出的国家独立表示支持的声明,但是以列宁为首的苏俄上层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注定要继承俄罗斯帝国的辉煌,因此原来俄罗斯帝国的边界天然成为了苏俄领导人心目中的边界。
而在苏联的西部邻国中,有一个跟俄罗斯一直剪不断理还乱的平独镇露大波波——波兰。在一战后才得以复国百业待兴的波兰,就一心想要恢复历史上波兰王国(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辉煌。
鉴于波兰的雄心注定会与苏俄碰撞,因此以法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出于意识形态,当然是极力赞成的。于是法国不顾自身一战的损失惨重,不惜血本地大力武装波兰军队。为了逼迫波兰尽快东征,协约国集团甚至在调停波兰与捷克的切欣地区冲突时明显偏袒捷克,逼迫已经与苏俄起冲突的波兰全力东向(详见史林探秘:波兰因何参与瓜分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东向挑战苏俄总得有一个切入点吧,何况当时的波兰跟苏俄并不挨着。在当时的苏俄与波兰之间的乌克兰如上图所示一分为三,其中中部和东部的两个政权,在苏俄的干预下合并为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而西部的西乌共和国则遭到了波兰的入侵!
视俄罗斯帝国疆界为自己边界的苏俄当然不会容忍波兰染指西乌,于是苏波战争就此正式拉开帷幕(年2月—年3月18日)。
战争的正常进程基本上证明了一个道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之前趁着苏俄混乱杀入基辅的波兰军队,被苏俄红军一路暴打一直追到了华沙城下。本来苏俄红军这时适时收手,完全可以逼迫已经山穷水尽的波兰政府签订一个城下之盟。然而这时的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层却下令后勤已经不济的红军继续进攻,从苏俄红军的布置看,苏俄的目标明显是攻灭波兰!
虽然波军被苏俄红军屡屡击败,但是收缩到华沙附近的波军得到了法国的大力援助战力恢复了很多;而且由于战线收缩,波军在华沙地区对苏俄红军兵力已经旗鼓相当。更重要的是,波军在协约国技术员的帮助下,成功破译了红军的密码,从而了解了红军的行动计划,使得波军能有针对性地集结军队进行防守和攻击。
而苏俄内部对于是否进攻华沙也有分歧,斯大林作为实际控制西南方面军的政委,违背了列宁和托洛茨基进攻华沙的命令,出兵企图收复今天乌克兰的西部重镇利沃夫。这一战的结果却是苏俄红军在利沃夫城下折戟沉沙。
托洛茨基对于斯大林的抗命耿耿于怀,一直将红军兵败华沙的原因归咎与斯大林。但是从战争的实际过程看,码字的认为其实苏俄红军兵败华沙最大的责任人是列宁和托洛茨基。他们两人不顾红军战线已经拉得过长,强催补给不足的红军进攻波军严阵以待的华沙,这根本就是送人头之举。
列宁对于两人的争执采取了和稀泥的态度,但是他还是比较偏向托洛茨基,他就此解除了斯大林的兵权(一说斯大林主动交出兵权,但这可不像是恋权的斯大林所为),让斯大林去负责党务了。
最终这场苏波战争以年3月18日苏波两国签订《里加条约》,苏俄屈辱地同意波兰占据乌克兰地区高达17.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图中灰色地区)告终。
这一战苏俄在大好形势下被波兰反盘,显然是苏俄领导层贪心用力过猛导致的。这一战中列宁表现出了强烈的得陇望蜀的意念,他的这种霸道与贪心的作风,在其后的苏联领导人身上表现得更加强烈!
在波兰身上丢掉的面子,苏俄很快就从北洋政府身上找回来了。
年3月苏俄政府跟波兰划定了边界后,开始连续照会北洋直系曹锟政府要求他出兵驱逐占据外蒙的白军。曹锟不敢得罪反对驱逐外蒙白军的西方列强,可他也不敢得罪苏俄,而且收复国土也是全国民众的一致要求。
于是曹锟滑头地把出兵收复外蒙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了奉系的张作霖。曹锟以北洋政府的名义通告全国,由张作霖出兵去收复被白军占据的外蒙。骑虎难下的张作霖迫于全国舆论的压力只得集结10万大军,于年4月初在北京誓师北上。
然而张作霖也不想得罪西方列强啊,所以他的大军到了张家口就驻屯当地不走了!
从年4月到年6月,苏俄政府连续照会北洋政府,要求其军队北上外蒙驱逐白军。曹锟政府对此只是一味发电报给张作霖要求其迅速北上,而张作霖则置若罔闻驻军张家口纹丝不动。
年6月下旬,苏俄政府向北洋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表示将自行出兵外蒙驱逐白军,事后会全部撤出中国领土。6月28日苏俄红军越过中苏边界进入外蒙境内向盘踞当地的白军发起进攻,至7月中旬苏俄红军已经控制了外蒙和唐努乌梁海全境!
肉已经到了嘴里,那吃不吃就是含在嘴里的人的事了,近万平方公里国土就这么从北洋政府的名下失去了。而那些向北洋政府保证,会为北洋政府对抗苏俄提供帮助的西方列强们,给予北洋政府的帮助仅仅是对苏俄发了几个谴责。
好一个爱国的北洋政府啊。
苏俄占据外蒙说实在的对它的好处很有限,只是给它的西伯利亚铁路建立起了一个缓冲区。而经济落后的外蒙,直到苏联解体前都是苏联历届政府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苏联历届政府对外蒙也是颇感头疼,这块肉太大苏联一直咽不下去(巨大的经济负担,使得苏联不敢将它纳为加盟共和国),但是这块肉它又舍不得吐出来。
没办法啊,苏联的对外政策就是这么霸道贪心,即便是一个包袱它也要一直背着。
20世纪30年代,纳粹在德国掌权后疯狂扩军备战,令欧洲所有国家都感到了寒意。由于苏联此时正处于工业化的关键阶段,斯大林为了避免与德国过早的碰撞,加上英法对苏联的敌视态度,于是采取与纳粹德国和平乃至合作的策略。
年8月23日,苏德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了秘密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根据这一条约,苏联和德国划分了在东欧的各自地盘。波罗的海两国(不含立陶宛)、芬兰、波兰西部半壁、当时属于罗马尼亚的今摩尔多瓦都被划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其后的9月双方又签署了《苏德友好边界条约》,苏联用波兰中部的土地向德国换取了立陶宛。
签署这一条约后,希特勒放开手脚于9月1日大举进攻波兰。眼见德国一路碾压波兰,犹豫不定的斯大林终于下定决心,命令苏军于9月17日向波兰发起了进攻,9月29日苏联出兵波罗的海的爱沙尼亚,随后席卷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迫于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双重压力,随后也只得乖乖奉上了摩尔多瓦。
苏联以极微小的代价拿下了波兰的半壁,又兵不血刃的便取得了波罗的海三国和摩尔多瓦。俄罗斯帝国昔日的西疆除了芬兰,都被斯大林给恢复了!
斯大林被这一连串来得十分容易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于是他在年11月30日悍然下令苏军进攻芬兰。而芬兰对苏联的进攻早有防备,专门在卡累利阿地峡修筑了曼纳海姆防线。
苏芬战争爆发时,苏军集结了百万大军发动进攻,而芬兰只有20万军队,装备上苏军对芬兰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这将是苏军一次碾压式的战斗。然而当战争真正开始后,这场战争却将斯大林进行大清洗对军队造成的恶果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军的各级指挥官明显不胜任现代战争,军队主官只会机械地执行上面的命令,不顾战士的伤亡一味强攻。而苏军的对手芬军则充分发挥自己对地形熟悉的优势,将游击战、机动战、防御战结合起来,在严密防御的同时调集兵力,对冒进孤立的苏军部队发起围攻,硬是将红色巨熊磕掉了满嘴牙。
虽然国小力弱的芬兰最终不得不割土求和,但获胜的苏军此战付出的伤亡高达三十余万。苏军在战争中糟糕的表现,让苏军虚弱的一面,完全暴露在了纳粹德国以希特勒为首的高层眼中。
年的最后三个月中,斯大林为了建立与纳粹德国之间的缓冲区,保证苏联的核心领土不受纳粹德国的攻击,一口气将自己所有的西部邻居不是灭了就是打了,这让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可以说是彻底破产了。也导致中东欧国家更加倒向纳粹德国的怀抱,抢着抱纳粹德国的大腿以避免遭到苏联的进攻。
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希特勒在何时进攻苏联上一直犹疑不定。在迫使法国签订了城下之盟后,希特勒将目光转向了东方,他计划在年春夏季对苏联发起进攻。
然而这时斯大林却贪心地对希特勒提出了罗马尼亚北布可维纳地区的领土要求,这一地区面积不大仅仅只有多平方公里,但是它紧邻着罗马尼亚的油田。这使得一向重视资源的希特勒,对斯大林的意图十分担心,于是他下定决心提速进攻苏联的准备,要求德军在年5月便完成进攻苏联的准备。
尽管斯大林带领苏联击败了纳粹德国的进攻,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但是他在年时对罗马尼亚领土的贪心,使得他需要对苏联卫国战争早期的巨大损失负更多的责任。
苏芬战争的惨烈使得斯大林对苏军战斗力深感担忧,因此他命令朱可夫对苏军进行整训,同时负责建立对德防线。朱可夫得到授命后便开始着手实施,按照朱可夫的计划,年底时部队整训就能基本完成,而对德国的三条梯次防线也会基本成型。如果希特勒真按照原计划在年发起进攻,那么德军的进攻显然不会像年那般顺畅了。
而且由于斯大林的贪心导致希特勒进攻提前,也恰好让德军抓住了苏军的一个空档。由于朱可夫主持进行的整训,大量苏军离开了前线阵地集结到了开阔的整训地,这不但使得前线防线兵力空虚,还导致大量苏军部队暴露在了空旷地带,成为了德军空军的靶子以及德军装甲兵合围的显眼目标。
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还是吸取了很多教训,所以在战后处理与波兰的乌克兰领土争端上,他没有仗势欺人压波兰让步。斯大林以德国的西里西亚工业区等,向波兰换取了今天属于乌克兰西部的领土(灰色为苏联从波兰换得的领土,红色为波兰从苏联得到的补偿领土)。虽然波兰在领土面积上有所吃亏,但是西里西亚的工厂可比乌克兰那些农田有价值多了。
然而苏联领导人的进步也就此终结,其后不论是年出兵匈牙利,还是年出兵捷克,亦或年北也门总统遇刺,以及年入侵阿富汗;与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交恶以致两国兵戎相见,还有那对同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南斯拉夫最终未发起的进攻,无不向世人展示出苏联对外的咄咄逼人以及贪婪。
苏联对外风太烈心太贪,它的霸道和贪婪使得和它同一阵营的战友很难忍受。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激化,华约的解体,无不与苏联的这种霸道作风有着极大的关联。
太刚易折,苏联对外轻易兴兵,虽然获得了不少收益,但是也让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相对于苏联,它的对手美国在与苏联争霸时,对盟友更多还是采取收买的手段。所以美国在冷战期间,在全球总体给人的印象比苏联要好,这是双方手段不同的必然结果。
苏联的对外霸道作风,对它自身造成了很大的反噬,这于它的解体有极大的促进效果。苏联如果能让风小一点,让社会主义阵营的小伙伴们自主一些,它所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完全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因此苏联对外霸道作风的教训,颇值得我们后人从中汲取。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的朋友还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对码字的文章感兴趣的话,请继续欣赏码字的前作
史林探秘:苏联解体根源浅探——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