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不到0.1mm宽的头发,风一吹就不见了。将它放在显微镜下,微雕手艺人雷凯手执比发丝还窄的刻刀,在头发上刻下字画,那感觉就像在针走棉花一般。
对于细微的发丝,指间的微动,刀下就已走过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在最需要精雕细琢的地方,他还不能屏住呼吸,漏掉的半拍心跳之后会让身体抖动,致使发丝断掉,前功尽弃。
他所能做的就是放空自己,甚至感觉不到自己在呼吸,用意念运刀,在极微的世界里,感受此刻无限静止的宇宙。
他像一名手法精准的医生,正在操作一场精密的手术,又像一名绝世高人,剑法全在无形之间。
文
许艺丹
图
受访者提供
那真的是比针还细的笔触。
谁能想到,小小一颗脆弱的米粒,放在显微镜上观看,其上竟涵盖了个汉字的《心经》?谁又能想到,在普通绣花针的针眼处,能有两只憨态可掬、悠闲散步的熊猫?微细的头发丝上,还可以刻上“天长地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些都在微雕手艺人雷凯的刀下成了现实。雷凯在年拜入世界微雕大师郭月明门下,如今已习艺十四年。“月明微雕”一派以“精、奇、巧、绝”为特点。
/雷凯与他的微雕/
米粒上的书法也确实经得起显微镜的考验,其字体笔法遒劲、张力尽显,丝毫不因其微小而表露怯意,而这正是微雕书法的真意。当字已不再为肉眼所识别,意味着其运笔力道也不再大开大合,只依靠腕间骨骼和指间肌肉的轻微移动。微雕艺人坐在那里看似就要枯坐成一尊雕像,却以刀代笔在微观世界里肆意书写。
如何在尖细的刻刀中注入笔墨的灵魂,雷凯说其关键其关键在于意识,将雕刻的文字、结构、笔意了然于胸、熟练成诵。
微雕也是门高门槛且冷门的技艺。雷凯说,微雕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比如人生阅历、文化修养、美学基础、绘画技能以及雕工等方面。要学成需要漫长且艰辛的付出,和执着的坚守才行。
雷凯在学习微雕前,做过近二十年工厂宣传、广告设计、室内装修,书法、绘画全为自学,其知识都来自于他家中那厚厚一叠的报纸副刊剪报上。
中国微雕的历史相当久远,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对微雕已有记载,《核舟记》一文正是描述王叔远微雕作品的明朝说明文。微雕可分为平面雕和立体雕,其载体不恒定,从象牙,泥木,到竹石,从坚硬的石头,到果核,再至纤细的头发丝皆可。
/微雕作品/
微雕的工序繁复、耗时绵长,从挑选载体到研磨、排版设计、雕刻、上色,再到包装,短则数星期,长则数个月。无论雕刻前后,天然硬物要反复地研磨抛光,方可映透出其温润中夹带的笔锋和棱角。
其间,雕刻时所用的刻刀皆为手工自制,手艺人根据自身的行刀习惯量身定制,所用材料也十分讲究,“钢的材质,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质量”。雷凯说,“钢材太软,则无法使用,刻不出痕迹来;钢材太硬,刻刀会在刻制中脆断”。
微雕的制作过程需要一气呵成。字的心经,雷凯需要坐在那里“打坐”近4小时才能刻完。周围无论嘈杂与否,任何声音都归于虚无。
在不做微雕时,雷凯更喜欢观察生活,听听古典民乐。他常说,“做微雕的艺人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他用一句话总结他的艺术感悟,“得心于风声雨声之外,用心于有意无意之间”。常出外写生接触大自然让他知晓人间真味,他从小跟随在交通厅公路局工作的父亲过着“游牧式”生活,在公路和巍巍群山中度过。这些都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
每在微雕前,他习惯翻书看文,等到灵感敲门,雷凯就拿起刻刀,又扎进微雕世界里云游一番。
微观世界中,时间被无限拉长。常人早已翻过千山万玲,微雕艺人还在山脚和一粒米较劲。
在一粒米上刻上《心经》,雷凯从最初刻下十字就已耗尽全力,到在四小时内挥刀一气“写就”,他花了整整五年。
不是没想过放弃。
雷凯坦诚地说,学习的前十年可几乎说是,颗粒无收。妻子日渐隆起的肚子,意味着家中饭桌上将多只饭碗。妻子看着在家中茶不思饭不想、唯独坐在桌前一动不动的丈夫,气不打一处来,拿起画笔就忘垃圾桶里摔。
“每天盯着一颗米,有本事把米变成钱!”
妻子的这番话像一根刺刺痛了雷凯,同时又激励了他的斗志,他暗自立下誓言,“那我就要把米变成钱”
雷凯从来都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人。他从曾在上流厂内做板报,到进入广告行业做设计,自内江乡村内走出的他,自认活得精彩。但在05年,成都广告行业市场逐渐萎缩时,他选择急流勇退,转身拜入了微雕大师郭月明的门下,潜心当一名手艺人。
/微雕观世音/
/微雕老虎/
雷凯跨入这行属于无心之举,他听说郭月明的微雕工作室正招收工作人员,在辅助郭老先生工作之余,还可学习微雕技艺,又有工资可拿,他有些心动便去了。
应聘时还有件趣事。郭老先生看见年近四十的雷凯,问,“你书法如何?”雷凯谦虚地回答道“零基础。”“那你写几字看看?”雷凯拿起毛笔大笔挥就几字,还未写完,郭老先生就叫停,“小伙子,你这哪叫零基础!”他向雷凯点点头,“就你了。”
进入工作室后,雷凯才逐渐为微雕这门技艺所倾倒。郭老的工作台上摆满工具,从尺刀、平刀、园刀、尖刀,从方刀再到弯刀。不同材质对雕刀和刻刀亦有要求。如弯刀用于发雕,有专门雕石头的,也有专门雕核桃的。
雷凯请教工具的做法,但他还未正式拜师,郭老不肯教。没人教,他就偷偷学。一得闲,雷凯便将刻刀放在显微镜下,一边就用纸笔勾描出其构造,再买来绣花针自己一遍遍打磨,磨出细如发丝,磨出锋从斜面出。
待真的喝上那一杯拜师酒,雷凯才真正成为郭月明的入室弟子。“师傅是个对自己相当严苛的人,”雷凯说,每日师傅雷打不动地五点起床,走至写字台练字就是四小时,直到九点前,不要任何人打扰。日日如此。雷凯也跟着师傅日日练字。
师傅对他说,要练微雕,首先得练好书法。
微雕书法,那就像针走棉花一般,雷凯说。如果不精通字的结构,当笔纸缩小至几千倍,微雕书法更无从说起。“但一切讲求融会贯通,”雷凯说,“字无非讲求速度、力度和速度。”
/微雕书法/微雕书法细节/
笔尖与纸面呈现不同角度,写出的笔画质感截然不同,这样的规律,同样适用于微观世界。
微雕更讲求练气。
微雕手艺人需要气息均匀,气息似有似无,就如用气练功,坐在那里,要静得一根针都看得见。
待雷凯学到发雕,其所需功夫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显微镜下刻字,与肉眼看世界截然不同,当一根头发被放大至50倍,初学者拿着刻刀都不知道无从下笔,非要适应好一阵才行。刻刀锋利,一不留神,发丝就会被拦腰截断。
/发雕/
当笔锋不再依靠腕力,世界缩小,所需力气也缩小至百万倍。雷凯笑说,其实自己是在用“意念”刻字。雕刀划过发丝,扬起微观世界里的一阵“风尘”,透过显微镜,微雕艺人也被迷了眼。此刻他也只有凭着直觉刻下去。待刻完,抖一抖发丝,那一行字才显露出来。要笔画清晰,排列均匀,才算是佳作。发雕因其精巧,成功率也极低。
雷凯在师傅的手下学习微雕、微刻、微书法,恍然十几年过去。
期间,雷凯去过都江堰刻葫芦,卖微雕,到成都荷花池看挂饰用品,琢磨自己的设计。别人用画板画肖像,他在象牙上雕琢人物肖像,一下就售出元的好价钱。
直到这时,他突然才可以有底气地对妻子说,自己确实能用米生钱了。
他说,这得感谢从小父亲对他的严厉。父亲那军人的做派和风范,其雷厉风行的家风,让自己有足够强大的生存能力,他才能吃得苦,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些年的作品里,雷凯最珍视的是那副《熊猫》微雕图。
年年底,都江堰开设熊猫基地。雷凯为此创作了这幅微雕作品。一根金铜色的绣花针,粘粘在一枚铜钱上,仔细一看才发现针眼上有一片绿地,两只小熊猫在上面睡懒觉。
/针孔熊猫微雕/
这件作品相当耗时。绣花针的模样为雷凯手工制作,他拿来一根铜丝,耗费几个星期的时间,才打磨出针尖和针鼻子。古代绣花针的制作有20道工序,而雷凯全凭工具打磨。在针鼻子打上针眼更是费时,用手制钻花用“水滴石穿”的功夫,一遍遍钻出针眼,雷凯说,就和钻木取火差不多。
钻出针眼后,熊猫的神态更让他绞尽脑汁,他一定要去熊猫基地观察熊猫的形态,步伐和神态不可。等一切功夫准备待定。他再用浅绿的油画颜料填住针眼,做出草坪后,再用厚堆法塑出熊猫的模样。最后再在针眼处抹胶保存。
雷凯说,这幅作品从设计到制作完成,整个过程酣畅淋漓。如果有人要买,他也是舍不得的。
/显微镜下的微雕书法/
但不可否认,微雕这门行业不仅冷门、高门槛,为此买单的顾客也十分稀缺。雷凯说,因为微雕作品极其耗神,常人很难承受其不菲的价格,此外,对顾客的艺术鉴赏力也有要求。
如今3D技术正在发展,也进一步为微雕手艺人的生存提出疑问。年,一位英国艺术家运用3D技术打造出只有发丝一般宽度的纳米人像,远超过微雕手艺精细的程度。也曾有学生不无唏嘘地问雷凯说,再过几十年,这门手艺还存在吗?
雷凯不曾怀疑过微雕的意义。他认为手工微雕不可替代,它具有工业时代所不具有的不可复制性,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而自己的“惊、奇、巧”的设计理念更能为其添彩。
他曾为一位小伙子将其写给女友的三年情书,刻在了只有半拇指盖的眼镜边框上,作为小伙子向女友求婚的礼物。每每在这时,雷凯也真心体味到成就感。
但除了做出作品那刻感到欣慰,做微雕的大多数时候意味着做一位苦行僧,要耐得住寂寞。对于前十年的艰辛,常人很难坚持下来。
雷凯曾教过一门弟子,从20岁学到30岁,最终因为养家糊口的压力,不得不放弃。雷凯也感到很惋惜。
年过半百,雷凯对自己的前半生还算满意,不追求功名,只安心做自己的工作。但后半生,他也想要为成为一名大国工匠而努力。
用心于风声雨声之外,一直是他信奉的道理。雷凯在无事时,喜欢去郊外捡些奇石,并赋诗几句。
一次他捡到一颗似有小鸟的奇石,他写下“乡间溪流水声急,枝头小鸟细细闻。悟得其中深奥义,年年说与农夫知。”
说到这里,他抚了抚自己下巴的胡子,觉得美哉、乐哉。
蓉漂问卷调查
96编辑器
雷凯
微雕
Q:你是什么时候来的成都?
A:年12月从内江来成都双流工作
Q:来成都以后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A:坚定了走艺术道路
Q:你最喜欢的成都的一道菜是什么?
A:火锅,红星兔丁,还有夫妻肺片,是个标准吃货,从前在科华北路,会特意去华阳吃鸡杂火锅
Q:你最喜欢去成都的哪个地方?
A:四川展览馆
Q:你最钦佩的人是谁?
A:我故乡的张大千
Q: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A:复合型才华,才华横溢,啥子都能够做
Q: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A:凡事都看开、放下,做单纯的艺术
Q: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或是一部电影是什么?
A:《南斯拉夫桥》和《红日》
Q: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A:琴棋书画,不抽烟不喝酒,就喝点茶
Q: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A:真诚,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真能长久,诚到永远
Q:如果重选一次,你会选择做什么?
A:还是艺术
Q:如何用一句话形容成都?
A:成都就是一座和谐的城市,机遇与挑战并存
Q:如何用一句话形容自己?
A:乐观、积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