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杀慕尼黑西方视角下的苏联电影

前段时间,一部名叫《绝杀慕尼黑》的俄罗斯电影广受好评。年的慕尼黑运动会上,苏联篮球队击败了保持36年全胜的美国篮球队,对任何国家而言,这都是一个极其辉煌,极其骄傲的成绩,更何况美国冷战的对手,苏联。当最后的最后,苏联篮球队获得了宝贵的三秒,将篮球扣入篮网,绝杀美国的那一刻,个人的光荣与梦想,爱国热情全部汇聚在一起——那样的时刻,有多少人不会为之动容呢?但是,在战胜美国后,电影里看不到冉冉上升的镰刀锤头,听不到激昂的《苏联颂》,有的只是在更衣室内,队员们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奖金。电影里不时在给观众传达这种意见——这仅仅是苏联篮球队的胜利,是场上的球员,和学习了美国训练方法的教练加兰任的胜利,与苏联这个国家无关。这仍然是一部西方视角下的苏联电影,一个用美国眼光讲的苏联故事。电影中,无处不在的是西方对苏联的刻板印象与杀人诛心。电影的主角,主教练加兰任,想要战胜美国的初衷,不是对国家的忠心与热忱,不是身为国家队教练的责任与热情,仅仅是为了筹集奖金,将脑瘫的儿子送去奥地利做手术。这根本就是胡扯,当年苏联医学在治疗脑瘫儿童的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而对于群众的医疗保障,更是非常全面的,将儿子送去奥地利做手术,无疑是舍近求远,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当然,历史上,这位主教练,并没有一个脑瘫的儿子。隐形眼镜的桥段,更是让人深感可笑。苏联年就可以生产隐形眼镜,结果隐形眼镜成了70年代美国最新的技术,导演和编剧无视历史的做法反而制造出了一个滑稽的效果:这么看来,美国落后了苏联五十年的科技?影片中,还有购买婚纱,使用医疗喷雾等等隐晦的桥段,无疑都是导演为了展示苏联落后的一面。在苏联已经解体多年的今天,很多刻板的印象仍然如电影里那样存在着。苏联篮球协会,也成为了整部电影的反派。他们对战胜美国队毫无信心,一直不信任加兰任,自始至终在干扰加兰任与篮球队。诚然,70年代的苏联,已经慢慢走向了修正主义的滑坡,但是苏联,毕竟是列宁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过无与伦比的成就,苏联的体育成绩,也创造了不少傲人的记录。苏联共参加过11届奥运会,取得过9次冠军,2次亚军,参加过11次冬奥会,获得8次冠军,3次亚军,诞生过令球王贝利都赞叹不已的世界顶尖门神雅辛。从年到年,苏联运动员创造了项世界纪录。而同为社会主义体制的南斯拉夫,在足球界,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都是这个体制下所赋予的成就,而在电影里,这个体制变成了黑暗的,腐朽的。年,苏维埃建立了以卢那察尔斯基领导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学校开展体育教育,将体育运动普及给大众,让每一位苏联人都可以参与体育运动。年,苏联通过了劳卫制,引发了体育运动的热潮。30年代末,全苏共有6.2万个体育集体,万体育工作者,通过一级劳卫制的人数达到了万。苏联的体育制度,无时无刻散发着光芒,汇聚着力量——而在电影里,我们看不到。在整部电影里,甚至很少能看到苏联的痕迹。没有镰刀斧头,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像,没有红旗歌舞团雄壮的歌声,仅仅有一点格鲁吉亚的美好风情。当美国人唱起美国国歌为美国篮球队队友助威时,我们听不到“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看不到红色的旗帜飞扬,仅仅是队员的球衣上无神的四个字母“CCCP”,一如我们听不到,当红旗坠地时,群众的呐喊与呼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sc/11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