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zherpaint.com/m/
过去几天,美国联盟一直在庆祝诺曼底登陆80周年。
在美国,流行的说法是美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美国例外论叙事的一部分——即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绝对道德的国家,是民主和自由的捍卫者。
在美国。每当我打开任何一个“知识”频道——比如历史频道、探索频道或者AE(艺术与娱乐)频道,我看到的都是大量关于二战的节目。其中一半是关于太平洋对日战争的,另一半是关于在欧洲和北非对德战争的。
但实际上,打败德国的并不是美国。
是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欧洲战场的胜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苏联。
要明白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欧洲战争是如何展开的。
东线战争开始前的事件
在年实际战争爆发前,希特勒已经通过威逼手段进入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并从波兰手中夺走了但泽(格但斯克)走廊。就在这时,英国意识到德国也会与自己为敌,于是与波兰签订了防御协定。
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根据纳粹和苏联之间的秘密条约,苏联从东部进攻波兰,波兰被苏联和纳粹瓜分。
接着,到年6月,德军占领了丹麦和挪威。与此同时,德军穿过低地国家(比利时和荷兰),然后通过阿登地区入侵法国,并于年6月打败法国。从7月到10月,希特勒试图通过空中力量在军事上打败英国,但失败了。他知道没有空中优势就无法对英国进行海上入侵,于是将注意力转向苏联。
希特勒原计划在年4月解决西方盟友后入侵苏联,但因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局势而耽搁。因此,他花了宝贵的三个月时间去入侵并征服这些国家。
年6月底,希特勒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人。他的统治范围从法国延伸到波兰,从挪威到罗马尼亚(罗马尼亚虽未被希特勒征服,但同意成为其附庸)。匈牙利也加入了纳粹阵营。
希特勒的盟友墨索里尼想效仿希特勒的成功,但在非洲。他幻想成为现代版的凯撒。但意大利军队不像德军那样纪律严明和有战斗力,墨索里尼的计划在埃及、苏丹、利比亚和索马里以失败告终。于是墨索里尼疯狂地向希特勒求救。希特勒派埃尔温·隆美尔元帅和非洲军团前往北非与英法军队作战。隆美尔起初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但英国海军成功拦截并击沉了从德国运往非洲的补给物资,这极大地阻碍了他。尽管如此,到同一时间(年6月),德军在北非也占据了优势。隆美尔的命运后来发生了变化,但当时德军在北非处于统治地位。
东线战场
年6月22日,德军入侵(扩大后的)苏联,这意味着他们入侵了波兰境内的德苏分界线。德军最初的战役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在战役的头3个月里,苏联损失了多万士兵。德军自己出动了万士兵发动进攻。德军迅速占领了波兰东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苏联控制区,并于年10月兵临莫斯科城下。
经过四年残酷的战斗,年5月,苏联终于打败了德军,并在柏林战役中击败了德军的最后抵抗,希特勒自杀。
(年5月,一名苏联士兵在柏林国会大厦废墟上升起苏联国旗)
英美联盟对德作战的情况
在这四年里,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做了什么呢?
1.年,英军在非洲打败德军,年2月在突尼斯取得最终胜利。然而,在整个北非战役中死亡的德军总数不到2万人。被俘人数可能约为5万人。被俘的意大利人更多(约50万),但我们必须记住,轴心国的主力是德国士兵。
德军累计伤亡人数:7万。
2.年,英美盟军发起了一场从德军手中解放法属北非殖民帝国的战役。这被称为“火炬行动”。再次强调,被俘的主要是维希法国(法国傀儡政权)的人,人数并不多,因为法国人真的不想与英美作战。所以我不计算德军伤亡人数。
3.年7月,盟军开始了意大利战役,通过意大利这个薄弱点进攻德军。这场战役的对抗要激烈得多,德军伤亡约30万-60万人,盟军也有类似的损失。
累计人数:德军伤亡37万-67万人。
4.最后是“霸王行动”,即对法国的两栖登陆,这导致了诺曼底登陆日,士兵们乘船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这是几部好莱坞电影的主题。对德军伤亡人数的估计各不相同,约有20万-50万德军被俘或死亡。约25万盟军士兵死亡或被俘。
累计人数:德军57万-万人。
5.“霸王行动”之后是法国北部的“齐格菲防线”战役,盟军在伤亡27万人的情况下,给德军造成约40万人的伤亡并赢得了战役;还有“龙骑兵行动”,这是在法国南部的两栖登陆及后续陆地作战,盟军以2.5万士兵的代价击毙或俘虏16万德军。
累计人数:德军万-万人。
6.年末的“突出部战役”,盟军在阿登森林击退德军进攻,自身伤亡约8万人,德军也有类似伤亡。
累计人数:德军万-万人。
7.最后,盟军于年1月至5月入侵德国,盟军约损失10万士兵,击毙或俘虏50万德军。
最终总数:德军万-万人。
这一切听起来都非常了不起。但你需要考虑年和年之前德军的情况。“霸王行动”和对法国的入侵直到年6月才发生。对西西里岛的入侵也只是在年7月才进行。在这段时间里苏联发生了什么呢?
伟大的卫国战争
让我们来看看二战东线的一些战役:
1.**斯摩棱斯克战役(年)**
尽管德军在斯摩棱斯克取得了巨大胜利,造成近万苏联士兵死亡或被俘,但德军自身也损失了约12万士兵。
德军累计人数:12万。
2.**基辅战役(年)**
同样,尽管这对德国来说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苏联约有70万伤亡,但德军也损失了约12万士兵。
德军累计人数:24万。
3.**莫斯科战役(-年)**
莫斯科战役是德军的第一次重大战略失败。德军对俄罗斯60年来最寒冷的冬天的严酷程度感到惊讶,在那个冬天损失了约万士兵,因为苏联对莫斯科进行了完美的增援。苏联也损失了万士兵,包括年1月的反攻,当时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机油都被冻住、德军士兵动弹不得、饥寒交迫的情况下,苏联滑雪和雪橇部队对他们进行了打击。
德军累计人数:万。
4.**蓝色行动(年)**
德军从年初苏联的反攻中恢复过来,在俄罗斯南部发动了大规模行动,目标是征服伏尔加河以西的整个地区,一直到阿斯特拉罕。在德军到达斯大林格勒之前,他们相当成功,只损失了20万士兵,却使苏联有万伤亡。
德军累计人数:万。
5.**斯大林格勒战役(-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军事灾难。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的一个主要工业中心,位于伏尔加河畔,是一个关键的战略目标。德军陷入了对双方来说都极其耗费人力的巷战。苏联精心策划了一次包围,切断了整个德军第六集团军以及他们的一个主要机械化师——第四装甲集团军。在整个战役中,德军损失在80万-万人之间,苏联损失在万-万人之间。德军还损失了大量装备(一整个机械化军队——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这是战争的转折点。
德军累计人数:万-万。
6.**火星行动(年11月-12月)**
这场战役在莫斯科附近的勒热夫突出部展开,德军约有33万伤亡,苏联则有4.5万伤亡。
德军累计人数:万-万。
7.**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年2月)**
陆军元帅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在年对苏联发动了一次反击,取得了胜利并重新夺回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但德军约有9万伤亡。
德军累计人数:万-万。
8.**库尔斯克战役(年7月-8月)**
库尔斯克战役终结了德军重夺战略主动权的最后希望。此次战败后,德军一路向柏林败退。这是(而且至今仍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德军出动近辆坦克对阵约辆俄罗斯坦克;德军有近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苏联则有2.5万门;德军78万士兵对阵苏联万士兵。苏联赢得了这场决定性的战役,因为他们提前获取了德军计划的情报,知道德军的计划。这场战役对德国来说是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德军约有50万伤亡,苏联约有万伤亡。
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在库尔斯克战败前后,“火炬行动”和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才发生。此时,德军在汹涌而来的苏联军队面前已经全面败退。他们不得不把每一个可用的德军士兵都投入到东线,以避免崩溃,这使得英美联盟的作战轻松了许多。
德军累计人数:万-万。
8.**斯摩棱斯克战役(年)**
苏联利用优势在广阔战线上继续推进。关键战役之一是年的斯摩棱斯克战役,该战役导致斯摩棱斯克市被夺回,德军伤亡20万。
德军累计人数:万-万。
9.**第聂伯河-喀尔巴阡山脉攻势(年12月-年5月)**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苏联攻势,旨在将德军赶出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并使红军进入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东部。这次行动导致德军伤亡25万-50万人。
德军累计人数:万-万。
10.**巴格拉季昂行动(年6月-8月)**
这是苏联为将德军赶出白俄罗斯并进入波兰和罗马尼亚而发动的攻势,最重要的是,要完全包围并摧毁德军的一个集团军群——年入侵俄罗斯的三个主要集团军群之一的中央集团军群。巴格拉季昂行动与诺曼底登陆日行动同时进行——在诺曼底登陆行动完成之前,苏联已经消灭了另外50万德军。这次行动重创了德国国防军。
德军累计人数:万-万。
11.**维斯瓦河-奥得河攻势(年1月-2月)**
这次行动将德军从波兰清除,德军估计伤亡50万人。
德军累计人数:万-万。
12.**东普鲁士攻势(年1月-5月)**
苏联军队横扫德国。损失情况不明,但约有20万德军被俘。
德军累计人数:万-万。
13.**维也纳攻势(年3月-4月)**
奥地利的德军被清除。德军又有15万伤亡。
德军累计人数:万-万。
14.**柏林战役(年4月16日-5月2日)**
这场战役结束了战争。年轻的希特勒青年团在这场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之一中战斗到最后。当一名苏联士兵在国会大厦升起苏联国旗时,超过35万德军士兵被击毙,苏联也有近万伤亡。
最终总数:德军万-万。
我只列举了涉及大量人员伤亡的主要战役。实际数字要比这多得多,而且可能永远无法完全知晓。但看看这个数字,再与盟军击毙或俘虏万-万德军的数字相比,就很有说服力地说明了是苏联摧毁了德国的战争机器,使二战在欧洲的胜利成为可能。
西方通过租借法案帮助了苏联,提供了钢铁、粮食、燃料以及卡车和吉普车。卡车和吉普车对大规模苏联部队的调动速度有着重要作用。苏联用于调动部队的卡车和吉普车有三分之一来自美国。这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苏联人并不看重美国和英国的坦克,因为他们自己的T-34坦克要优越得多。
但赢得战争的不是武器,而是人。法国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强国之一,但他们在希特勒面前却不堪一击。必须要有战斗精神,而苏联人有这种精神。
想象一下,如果苏联像年的法国那样崩溃了。当盟军试图在非洲、诺曼底或西西里登陆时,德国就会再有万-万士兵来对抗他们。不难猜出谁会赢。德军在东线战役中损失了大量装备——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卡车、吉普车等,还有大量弹药和燃料。
没有苏联在东线的胜利,美国联盟今天在诺曼底就没什么可庆祝的了。
苏联的人力和物力优势
苏联领土是一片广阔的区域,此前从未被西方征服过。瑞典的查理十二世曾尝试过,但在9年的波尔塔瓦战役中惨败;拿破仑·波拿巴也曾尝试,在2年的小雅罗斯拉韦茨战役中惨败。俄罗斯唯一一次被征服是被蒙古人从东部征服。蒙古人的优势在于他们自己生活在寒冷荒凉的土地上,所以知道如何在当地生存,并且为俄罗斯的严冬做好了充分准备。希特勒则没有。德国人错误地认为“只要踢开门,整个结构就会轰然倒塌”。所以他们只准备在年秋天给予沉重一击,并期望苏联像法国那样崩溃。但苏联即使在损失多万士兵(死亡或被俘)之后,在接下来的4年里仍能派出万士兵。德国人严重缺乏情报。
此外,自年成立以来,苏联一直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年掌权后加速了这一进程。苏联的工业化进程非常粗糙、残酷,而且往往效率低下,但毕竟还是完成了,结果就是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战争开始时成为了一个工业强国。
不幸的是,大部分重工业仍在西部——乌克兰。
所以,当希特勒于年9月22日发动进攻时,斯大林做了一件可能拯救了苏联的事情。他意识到苏联短期内无法打败希特勒,而且他已经看到德军推进的速度有多快。于是他下令将整个工厂——钢铁、煤炭、铝、水泥、化工等——从乌克兰拆解并转移到东部,越过乌拉尔山脉。整个工厂被拆解后装上火车车厢,运往车里雅宾斯克、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地——这些地方完全在德国轰炸机的射程之外。这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使希特勒无法利用这些工厂。这也使苏联在战时物资生产上超过了德国。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被改造成生产T-34坦克的工厂。人们造好一辆坦克后就立即将其开赴战场。
这还有另一个重要后果。在年和年,英美联盟能够通过轰炸德国境内的工厂来削弱希特勒。如果他在乌克兰的工厂完好无损,它们就会在盟军轰炸机的射程之外,希特勒的战时生产就可以像以前一样继续。
苏联的抵抗还以另一种方式确保了西方的胜利。苏联是一个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如果苏联在几个月内就被强大的德国战争机器打败,希特勒就会利用顿巴斯的煤矿和钢厂以及巴库的油井。所有这些都完全在英美轰炸机的射程之外。希特勒就会不可战胜。最终,他在飞机和坦克生产上就会超过英国和美国,进而入侵英国,成为欧洲的绝对主宰。而且,没有英国,他在非洲也会获胜。
如果苏联放弃了,世界将会大不相同。
美国例外论
顺便说一下,在美国生活了15年之后,我可以告诉你,从他们的电视或报纸上你不会了解到这些。我了解这些完全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