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足球沙漠到开花结果,背后是绿城20年坚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杨渐在中国足球版图中,浙江一度被视为“足球沙漠”。如果单纯从成绩和奖杯数上来看,这种说法似乎并无不妥。在职业赛场上,作为本省一支成立20多年的老牌俱乐部,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原绿城俱乐部)并没有特别耀眼的成绩,最近几年也一直在为重返国内顶级联赛而努力;而在全运会赛场上,浙江足球虽然两次闯入决赛但最终都折戟(年U18男足和年U20男足)。不过,这并没有改变绿城俱乐部坚持投身青训事业的决心,而“绿城青训”模式和成果也一直为外界所称道。20多年过去了,绿城在这片“沙漠”里栽下的种子,终于迎来了开花结果的时刻——在刚刚结束的陕西全运会男足U20决赛中,浙江队2∶1战胜新疆队,如愿拿下了浙江男足全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冠军。从球员到教练让冠军归属浙里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联系上浙江U20队主教练许磊时,他正在陕西咸阳机场办理行李托运,即将登上返回浙江的航班。回忆起前一晚夺冠时的场景,许磊仍然激动不已:“非常激动,也很兴奋。这次全运会,虽然遭遇了一些波折,比赛中也碰上了几个强敌。能拿到冠军,离不开整个团队所有人的努力。”对于许磊来说,这个冠军不仅创造了浙江足球的新历史,也弥补了他曾经的遗憾。“年第九届全运会在广州举行,浙江男足第一次打进全运会决赛阶段,创造了历史,那次我是球员,王政指导是教练。”许磊说,那次全运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我就是在那次比赛认识了我的老婆,现在儿子都已经挺大了。”年,正值当打之年的许磊选择了退役。“一方面是因为我有伤,特别是膝盖的伤比较重;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大环境不好,也有些不想踢了。”退役后,许磊并没有离开足球,在和宋卫平交谈后,他选择了去做一名青训教练,“在球员生涯中,我碰到过很多好教练,他们对我的帮助很大。但当时的青少年足球环境并没有那么纯洁,我想去改变这样的状况,帮助更多的年轻球员。”就在那一年,绿城组建了U11(-年龄段)梯队,许磊被任命为这个球队的教练,而这支队伍则肩负着为浙江征战年全运会的任务。“当时,花了5个月时间,走遍了全省各地市,也去了武汉、江苏、贵州、广东等地,先后邀请了多名队员来试训,最后留下19名,组成了最初的框架,很多苗子都是我们教练长时间追踪观察、交流之后才引进的。”就这样,从选人组队到执教带队,许磊花费了无数的精力。遗憾的是,在那届全运会上,浙江U20男子在决赛中点球大战输给上海队,距离实现梦想仅差一步,“当时,我们还是有拿到冠军的可能性的,球队也有这样的实力,但足球就是这样,只能用最后的结果说话。”年2月,许磊被任命为01、02年龄段梯队(现在的U20队)主教练。这支球队在年由绿城足校组建,到了年球队交给了俱乐部管理。“我们这支队伍,没有特别优秀的队员,但得益于俱乐部成熟的青训模式,队伍一直都在按稳步成长。”许磊说,陕西全运会球队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冠军。“特别是在经历过上海和四川的两场比赛后,全队都没什么杂念,只有拼搏到底这一个想法。”从留洋到引入日本模式足球沙漠开花结果“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这句标语一直挂在中泰基地训练场的看台两边,一旁还搭配了两幅宣传照,一侧是青训小球员的照片,另一侧则是绿城冲超成功后队员们庆祝的合照。这似乎暗示了一种从青训走向阶段性成功的逻辑。“这个过程是需要一步一步积累的,重要的不是一两场比赛的胜负,而是长时间的坚持。”许磊说,坚持深耕青训的绿城,到了该收获的时刻。“这次陕西全运会,浙江U20男足获得的冠军,U18男足拿了第六,U18女足也历史性拿了亚军,比较几个队伍的整体成绩,浙江是最好的。”年浙江绿城俱乐部创立之初,许磊就加入了球队,他也见证了绿城青训的发展。“俱乐部从年开始搞青训,最初主要是留洋模式,把球员送到国外学习。”许磊还记得,当时俱乐部挑选了26名—年龄段的球员,去南斯拉夫BSK(巴太尼察)足球俱乐部进行为期三年的留学培训。年,日本著名足球教练冈田武史成为绿城一线队主教练后,俱乐部也转变了青训思路,开始走注重传控、走脚下的日本培养模式。“概括地说就是一种‘一贯指导’体系的搭建:从一个合格球员的角度反推,在每个年龄段,他们应该学习到哪些足球理念、知识和技术等等。”在日本青训模式的影响下,绿城为青训球员规划了清晰的成长体系——对于13岁以下的球员,俱乐部致力于增加社会普及,培育足球土壤。在选材时启用球探机制,建立绿城足球自己的青训地图,并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zz/11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