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2157.html
德奥同盟使得德国有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安全伙伴,尤其是在当时德俄关系紧张之际显得尤其重要。但是这并没有实现俾斯麦的战略目标,更不意味着他放弃了与俄国达成“友好关系”。
俾斯麦说过:“两大邻国中的任何一方对我们都是必要的,不仅由于欧洲的均势问题(我们为了避免自己危险,也不能失去他们当中的任何一方),而且由于在维也纳和彼得堡保持君主秩序的要素”。从德奥同盟条约看,这是一个典型的防御性联盟,孤立法国、防止法俄接近的战略目标并没有实现,反而德国增加了一项负担,即要为可能发生的俄奥战争承担义务。
俾斯麦的联盟目标不仅仅是奥匈,甚至在当时的环境下,俄国或许才是主要的结盟目标。在俾斯麦看来俄国具有很大的威胁性,而且可能与法国接近。德国统一后他就计划着恢复俄德奥三国之间的君主同盟,但没能实现,而年的第一次三皇同盟也失效了。与此同时,德俄关系的紧张使他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与奥匈结盟。俾斯麦在等待机会与俄国达成协议。
柏林会议后俄国外交基本上是处于孤立状态。俄国在柏林会议和后续有关工作中和与奥等国发生矛盾,又与英国在中亚地区展开激烈的争夺。同时俄国试图推迟从巴尔干地区撤军的建议被奥匈果断地拒绝,加之德俄关系的紧张使得俄国成为了孤家寡人。
面对这样的外交困境,表面上是欧洲领土与人口、军队规模最大、实际上已经面临财政枯竭、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俄国不得不回归到现实中来理性的思考自己的出路。德奥同盟的消息让俄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早在德奥缔结同盟前的8月份,萨布罗夫就向沙皇报告:“我们同德国的关系正在走向比我们想象还要严重的危机。”面对这样的情况俄国只能选择与法国接近或者恢复与德国的友好关系。
关于和法国接近的问题,俄国内部不是没有人表达过这种想法。但是以沙皇为首的俄国主政者并没有选择这条路。俾斯麦早就想到过德奥结盟可能会促使俄法接近的出现,但他做了准备。他积极向英国表示友好,并试探性的向英国表示如果德奥因为巴尔干问题和俄国开战,英国将会持何种态度。对此英国首相迪斯累利表示:英国将使法国保持沉默。
英国此时正与俄国在中亚展开利益争斗,甚至英国还积极的向俾斯麦示好。虽然英德结盟不会有太大可能性,但俄国不能轻举妄动。除此之外,俄国是君主专制国家,法国此时已经是共和制的自由主义政权,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克里米亚战争的历史也阻碍了两国的接近。俄国统治者也担忧和法国接近会使得德国产生激烈的反应,这样俄国只能与德国和好了。在亲德的俄国大臣吉尔斯、米柳亭和萨布罗夫的支持下,沙皇最终下了决定。而事情的发展果然在俾斯麦的设想之中,他等待的机会来了。
俄国驻德大使萨布罗夫主动向俾斯麦提出缔结一项安全协议,但是俾斯麦要求奥匈也加入其中。对于这个提议,俄国这边没有太大的反应,因为俄国已经接受了柏林条约。这样俄奥两国的矛盾暂时就不怎么突出了,只要按照柏林条约来正常处理大国间的关系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何况俄国此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反倒是奥匈帝国这边产生了麻烦。
奥匈帝国一直希望德国能支持其与俄国对抗,但是它也知道俾斯麦是很难坚定地支持奥匈帝国与俄国对抗的,这点奥匈帝国的领导者是有意识的。因此奥匈帝国还把希望寄托在英国人身上,希望能与英国结成同盟,或者至少得到英国的有力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奥匈帝国不情愿与俄国达成协议。奥匈帝国的这种战略性考虑是俾斯麦不能接受的。然而,英国国内政局的变动让奥匈帝国失去了这个希望,它只能接受了俾斯麦的建议。
年6月18日,俄德奥在柏林订立三国之间的条约,即《三皇同盟条约》。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是:若缔约国中一方与第四国交战,另外两方保持中立;俄国尊重柏林条约给予奥匈的利益,并且承诺只有三国共同协议才能对土耳其领土的欧洲部分做任何改变;三国保证执行柏林条约对土耳其海峡封闭的决定;条约保密,三年内有效。除此之外,还有关于三国关于在巴尔干问题上的议定书。
议定书规定:奥匈保留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权利;俄奥两国代表在柏林会议上的宣言继续有效;三国不反对保加利亚与东罗美利亚在柏林条约划归它们的范围内实施合并的可能性;三国还约定为了避免在地方性问题上发生冲突,三国将要求他们在东方的代表和代理人致力于彼此以友好谈判来解决分歧。
该条约可谓是三国各取所需。德国借此保证了在德法发生战争时俄国保持中立,阻止了法俄结盟。奥匈在巴尔干的利益得到了俄国的保证,尤其是给予它兼并波黑两省的权利,并且保证了俄国不会威胁奥匈。俄国恢复了在巴尔干重建更大的势力范围的可能性。同时德奥保证土耳其海峡的封闭也对俄国的安全有利,这样英法等大国的军舰就不能开进黑海,克里米亚战争的悲剧就不再重演。
更重要的是,对于德国来说,虽然该同盟条约并没有消除俄奥两国的利益矛盾,但是客观上有效的缓和了两国的关系,避免了两国之间的战争给德国带来的负担。对此,俾斯麦在给皇帝的信中宣称,这个协定解决了俄奥两国之间的问题,巩固了这两个国家的和平,同时也完全消除了法俄同盟的威胁。
三皇同盟看上去似乎和年反俄的德奥同盟相互矛盾,一旦俄奥发生冲突,德国又该怎么办呢?实际上这正是俾斯麦理性思考的结果。三皇同盟的根本作用在于把俄国拉近德国一边,防止它与法国结盟,只要能做到这点俾斯麦就成功实现了战略目标。但是不得不承认,俄奥存在的矛盾成为了俾斯麦该同盟致命的弱点。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维持住俄奥两国的和平关系就成为了保住三皇同盟的关键所在。从条约的内容看,俾斯麦也是努力在做这件事。
三皇同盟缔结和不久的6月28日,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缔结了同盟,前者成为了后者的保护国。由于德奥同盟的缘故,实际上塞尔维亚也成为了俾斯麦联盟体系的一部分。年三皇同盟的构建基本上完成了俾斯麦联盟的战略目标,此时若欧洲政治局势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那么俾斯麦的联盟战略就可以告一段落了。然而,十九世纪后期的欧洲国际形势却在飞速的变化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经常出现。对于俾斯麦来说,他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形势的发展,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