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亲历苏联解体文|新经典年7月,在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举办的国庆日招待会上,戈尔巴乔夫将美国大使杰克·马特洛克拽到一旁,低声说道:“杰克,我想让你带个话……你告诉总统,请他体谅一下我的苦衷。”▍外交生涯从哥伦比亚大学俄语文学专业毕业后,杰克·马特洛克进入了美国外交部门,在其生涯的早期阶段,他访问了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14个,广泛结识包括作家、艺术家、导演在内的一大批苏联人。马特洛克与苏联诗人贝拉·阿赫玛杜琳娜、小说家瓦西里·阿克肖诺夫在积累了30多年的研究经验与外交声望后,马特洛克成了全美国最了解苏联的人,年春,当他带着里根总统的任命重返莫斯科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将成为最后一任驻苏大使。马特洛克初到时,苏联内忧外患不断。在内,经济形势严峻,粮食供给紧张;在外,阿富汗战争成为苏联“流脓的疮伤”,与美国的核裁军谈判也因分歧巨大毫无进展。急于推行改革的戈尔巴乔夫焦头烂额,他急需提升威望,以压制国内的反对派。而尽快与美国缓和关系、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成了当务之急。尽管戈尔巴乔夫十分有诚意地在裁军问题上做出让步,但马特洛克让他明白,除非在人权、经贸、人员及信息流动等方面同时开展对话,否则美国不会接受任何条件。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会晤,左一为马特洛克迫于压力,戈尔巴乔夫同意放松管制,调任改革派主管外交、宣传,允许新闻媒体刊载国外政要对苏联事务的评论,逐步取消苏联公民出国旅行限制,并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加盟国地方势力尤其是分离主义势力日渐强大,马特洛克的工作内容也随形势的发展发生变化。地方实权派以及分离主义者很快成了大使馆的常客;而每到一个地方,马特洛克也总会尽力用当地语言向民众发表演讲。他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