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册第20课读史做题南斯拉夫l

南斯拉夫是最早抛弃苏联模式,实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国家,他做出这一选择,与苏南关系破裂和南共遭情报局谴责后的困难处境直接相关。

南斯拉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自治”(50年代初至70年代),其建立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工人自治”阶段(~):在农业方面,年3月颁布法律,允许解散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民自由退社,其后又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同时逐步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真购置;在政治体制方面,年春开始大规模改组和精简国家管理机关;在对外关系方面,年南斯拉夫开始同西方国家发展经济合作,且形成了不结盟运动;在工业方面,实行自治制度,由国家所有制开始转变为所谓的社会所有制,由国家计划转变为社会计划,国家不再下达指令性指标,企业可按照国家计划的要求制定计划、自由经营、自负盈亏。

第二阶段,“社会自治”阶段(~):在经济方面,扩大企业对扩大再生产资金的支配,企业不再向国家交纳投资基金,国家原本掌握的投资基金转归银行管理。同时调整并开放物价,实行外贸自由,外商投资自由和劳务出口自由;在政治方面,废除以党代政,党政要分离。

第三阶段,“联合劳动自治”阶段(年以后):这个时期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实行联合劳动原则,加强契约协调。在政治方面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国家集体元首制和议会代表团制。

关于南斯拉夫自治制度的特征,在政治上:领导体制由党的领导变引导;政权体制以代表团为核心;政治体制方面,改组精简国家机关;权力下放,分散管理。在经济特征上:国家所有制变为社会所有制;国家指令性计划变为自治社会计划,注重市场的作用;国家行政管理变为工人直接管理。

自治改革是南斯拉夫从本国实际出发,建立新型社会主义制度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克服了官僚主义,促进了民主的发展,对南斯拉夫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自治改革 次冲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在战后国际共运中具有开拓性,他所选择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当然,自治改革也存在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制改革的过渡度执行滋生了地方分离主义的倾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片面推行也削弱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南斯拉夫改革具有自己独特的探索道路,与苏联模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

A.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重点发展重工业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

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兴起的学生反战运动,其主要针对的是()

A. B.越南战争

C.第二次中东战争D.美苏争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dl/69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