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儿胡同获ldquo世界人居奖rd

EditorText

露小鹿

Photo

來自網絡

朝陽生活出品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菊儿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

菊儿胡同,原本的名字并非是菊儿。据说,最初的这条胡同诞生于明朝,明朝属昭回靖恭坊,本名是叫局儿胡同。局儿,是老北京打牌搓麻将的俗称,也就是老北京常说的“搓一局儿”。后来到了清朝,这条胡同归属镶黄旗,被改为了橘儿胡同。年菊儿胡同改称交道口南大街,"文革"中一度称大跃进路八条,后恢复今名。

从南锣鼓巷出来,就近就可以到菊儿胡同。这一带已经是北京的东城,最沉重的地方也就是这里了。北京那些老城文化中最能沉淀下来的部分都以建筑的形式呈现在这里,这里的每个胡同都有着显赫的过去和令人胆颤的故事。

比如说,东城菊儿胡同3号、5号和7号是清光绪大臣荣禄的宅邸。3号是祠堂,5号是住宅,7号是花园。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往后,7号做过阿富汗大使馆。41号原为寺庙。据传,寺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41号院原为寺庙位于南锣鼓巷地区中北部,南依前圆恩寺胡同,北靠菊儿胡同。此院建于清代后期,原为清代庆亲王奕劻次子载旉府,因赌博输给他人,后被一法国人购得,并在此建立中法企业的办公处。抗战胜利后,成为蒋介石的行辕。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共产党华北局所在地,曾为南斯拉夫驻华使馆,现归友好宾馆使用。

7号友好宾馆,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该院落中部为一西洋楼房,楼前有一个带喷泉的圆形水池,周围还点缀着采自圆明园的刻石。池东南有一花岗岩的西式拱形顶圆亭,由瓜棱柱支撑,再往东有一组假山及仿古建筑;池北为大楼,池西为后置一座中式四合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劻次子的宅第,民国时曾是蒋介石行辕,年后作过南斯拉夫大使馆。

不过,那些和这些的陈年往事,任何一本老北京的书和网站上都能找到他们的来龙去脉,现在的他们只是年之后的北京一道显眼的背景,这里就不再多提。走到这里便是开始向东边的夜晚中心--三里屯一带开始进发了,算是一个过渡。也许正是和那片繁华相邻又有着浓重的历史书似的味道,很多迷恋中国又还不甚深入北京生活的外国人住进了菊儿胡同。每次去菊儿胡同找朋友的时候,都可以看见他们自在地在胡同口拉家常。

菊儿胡同新建的房子近几年来渐渐聚集了一大批喜欢北京或者初到北京的外国人。现在这里住着法国、美国、意大利、德国、芬兰或者更多国家的友人。他们或者没有像生活在后海的外国人那么深入北京,却不约而同地聚集起来,因为这里有着胡同的外貌,同时也有着良好的内部生活环境,足以满足他们的北京梦。

一期工程于年10月动工,次年建成。工程占地地㎡,共拆除7个老院落,涉及原有住户44户,危旧平房64间,新建住宅共46套,建筑面积为㎡。原有危房户的居住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各户有独用厨房、厕所和阳台,人均居住面积从原来的5.3㎡扩大到12.4㎡。

二期工程于年动工,年全部竣工。它基本上保持了一期的建筑风格,将若干院落组织起来,形成新四合院——里巷体系。

在第二期工程完工后,继续对整个街坊(8.2公顷用地)进行了三轮规划并完成了三期工程的设计。

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试点工程建成后,引起建筑界和社会上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dl/7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