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混凝土怪兽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偏方方法 http://pf.39.net/bdfyy/
地球北端的克里米亚冬季缺乏充足的阳光,当地人为了找个舒适的好地方会开着车绕黑海南岸的公路开一圈。远远看到海岸山坡上降落着一艘混凝土宇宙飞船,目的地就到了。

*图源:书籍《宇宙共产主义建筑物摄影》(扫扫看

这座像是闯入了科幻爱好者秘境的海边巨兽,实际上是年就落成开放的前苏联建筑:DruzhbaHolidayCenterHal友谊疗养院。当年由于建筑物外观过于硬核,建立之初还引起了五角大楼及土耳其情报部门的注意,他们猜测这里是导弹发射基地,还有人认为这指定是个UFO。

*如果是这样在毫无防备的状况下转头,很难保证不被唤起巨物恐惧症

然而对于当年的苏联老干部来说,眼前三面环海的疗养院和宽阔的沙滩,就是他们穿着大裤衩比基尼感受温暖海滨微风、享受福报的快乐老家。

白天躺在罩着红色绒布或皮质座椅上休息,医院更贴心、细腻的理疗。

到了夜晚关掉大厅的豪华吊灯,彩色的灯球一亮起这里便立刻从冰冷的未来宇宙飞船变成了激情迪斯科舞厅。*年翻修以后疗养院大厅还覆盖了Wi-Fi这样惬意的生活图景一直延续至今,一砖一瓦里都饱含这些稍上年纪的人津津乐道追忆的似水年华。“年轻的时候每年能在这里度过足足两个星期的带薪假,简直是人间天堂。”实际上当年这种疗养院在当时并不少见,作为在西方意识形态面前展示苏联优越性的产物,在选址上严格挑选气候、风景怡人并且有独特医疗资源的城市。一栋栋充满未来感的庞大建筑拔地而起,彰显着苏联政府的美好愿景,无限接近乌托邦的生活方式正是权力对自然景观的一种重塑。以至于当年的明信片上印着的主角一般都是这些疗养院大楼,再性感的比基尼女郎都只能沦为配角。

如果说城市的诞生让人类住进了钢筋水泥的森林,那这种外形巨大、将混凝土结构不加修饰暴露在外的建筑,无异于林中巨兽。

连它的名字也印证了这一点,Brutalism粗野主义,更多人习惯称之为“野兽派建筑”。

野兽派这个名字并最初不是因为风格粗鄙如猛兽,而是源自法语“betonbrut”这个词,意思就是“生混凝土”。

做为最廉价,低端的建筑材料,正好符合二战后,那些被德国无情轰炸后的国家,没钱没人还要被迫在短短几周内要重新建城的需求。再加上农民进城和婴儿潮的来袭,在城市边缘建造大量体积大、能装人的保障性住房迫在眉睫。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全部使用混凝土,堆出来个看着像建筑的建筑,不需要对它做更进一步的美化,这样只要经济一复苏,随时方便拆除。

用当年野兽派建筑创始人勒·柯布西耶的话说,

“让我们具体一点:施行野蛮主义吧。”

这些矗立在城市边缘的混凝土巨兽并不是虚张声势、一击即破的蛋壳,它们最大化利用占地面积的特点很快派上了用场,为当时上千万流移失所的人们提供了坚不可摧的居所。

*柯布西耶最著名的作品:马赛公寓,他称其为“居住单元盒子”,总共18层有23种不同的居住单元,从独居者到八口之家都可找到合适的住房,可供-名居民居住。

加拿大蒙特利尔为世界博览会而建的“栖息地67号”,从近处看就像一堆纸箱堆积而成,后来也因为越来越拥挤的城市生活转型成了住宅房。

*栖息地67号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小王子》作者另一部著作《人类的土地》

而从蒙特利尔港口看过去,套公寓纵横叠加,就像未来世界的彼岸。

就连建筑师本人也忍不住把这个建筑群称之为“一个童话,了不起的童话”。

*图源:书籍前东欧集团的混凝土景观《EasternBlocks》(扫扫看

*住在这里的居民白天搬完砖,晚上回家换身衣服,下楼就有开派对的空间。

同样为了最大化利用占地面积的野兽派建筑,年也出现在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光看图就感受混凝土穿过屏幕怼到了脸上。

没有过多线条,也没有粉饰的外墙,看外形甚至怀疑是没完工的毛坯房,透露着原始粗糙的美感,让野兽派从混凝土变成了一种风格。

从此,开启了野兽派建筑的黄金年代。

在格鲁吉亚这片几乎是前苏联野兽派建筑最疯狂的试验田上,这座年建起来的婚礼宫,粗野并不是全部。

*最喜欢这个,年被格鲁吉亚富商买下,但在别墅主人去世后的年后代决定向公众开放这座建筑,可以预约日子。

左滑看婚礼宫落成仪式以及内景,以及进来吃糖!

外界诟病建筑物外侧的圆孔只是燃烧经费、毫无用处的装饰,但只要看过建筑师的设计图,便会明白什么叫野兽派建筑师“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婚礼宫的平面图是根据女性腹部的解剖学剖面图得来的,因为建筑师的母亲是妇科医生。

*左滑查看婚礼宫设计草图野兽派建筑也开始从原始慢慢透露出一丝细腻,也从最初的保障性住房需求开始蔓延到图书馆、教堂、清真寺、医院、宾馆、市政厅、幼儿园和监狱……甚至私人别墅。

*乌克兰的基辅科学研究与发展研究所图源:书籍年代南斯拉夫混凝土乌托邦《TowardaConcreteUtopia》(扫扫看*图源同上,萨瓦中心,会议室视图

从苏联,到奥地利到悉尼,再到加拿大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野兽派建筑迅速征服了全世界大片的空旷土地。

但巨物给人类带来的光晕也极其短暂。

这座从年代就着手要建的基辅火葬场,前后修建了接近十年光景,就在年广场建设几乎完成的时候,政府一声令下封禁,直至今日都没有投入使用。

*图源摄影师inhiu*两位设计师甚至在纪念公园里设计了超过平方米的浮雕和景观,为参加葬礼的人们规划路程,以减轻他们心中的悲伤情绪。如今只会出现在当地“基辅暗黑一日游”的清单上的最后一站

因为到了年代,脆弱的人类世界历经了石油危机、越战和持续环境破坏等一连串变故。

再加上集体主义被摒弃之后人人都想逃离拥挤的城市,而杵在城市中的混凝土巨兽建筑无疑变成了碍眼的存在。

*年,巴比肯中心正式开放时,

英国女王称其为“现代世界的奇观”,

但在3年却被选为全伦敦最丑陋的建筑。

*威尔士亲王查尔斯,在建筑方面的演讲和著作中

将野蛮派的许多结构称为“成堆的混凝土”。

*5年,英国电视节目《Demolition拆迁》进行了

公开投票,以选择应拆除的12座建筑物,

其中选定的8座是野兽派建筑物。

*年,英国交通大臣JohnHayes将建在伦敦的

野兽派建筑布朗菲尔德庄园的Balfron塔,

描述为“美学上毫无价值的”。

人们不再需要这种“不会优雅地老化,而是会碎裂,弄脏和腐烂”的野兽派建筑,开始渴望没有野兽出没的都市丛林。

年就建成的英格兰伯明翰中央图书馆,整个欧洲最大、最繁忙的图书馆,一朝变天难逃被拆除的命运。

当地议员:“必须把它炸毁,不能再丢人现眼了。”

就在无尽的非议当中,中央图书馆的大门口张贴了一封信:

*这封信很快被图书馆工作人员清除,但有人抄录下来,放到了互联网上。

*图源:书籍《这个残酷的世界》东欧野兽派遗迹ThisBrutalWorld(扫扫看英格兰伯明翰中央图书馆被清拆,甚至政府拒绝了将它列入古迹。当时就连拆迁人员都下不去手,“我这个年龄的人对野兽派建筑还是挺怀旧的,建筑物里淡淡的霉菌味总能让我回到童年时代。”相比大动干戈地拆除,更多诞生于前苏联时期的野兽派建筑,命运是被忽视和被侵蚀。这些科幻小说里的巨人身上开始布满了锈、苔藓和涂鸦,作为战后经济衰退的见证。

*年向公众开放的市政文化宫,由于没有维护经费处于荒废。幸运的是更没有经费拆除它,我们才得以看见它。

*巨大的飞碟形状的保加利亚共产党精神家园伫立在Buzludzha的山顶,在这个教堂式的建筑内部已经被遗弃了,屋顶正在倒塌,墙壁上到处都是涂鸦。

而当年野兽派建筑的代表之一,威风凛凛的Moslavina人民革命纪念碑,如今也满身涂鸦地矗立着。

就像是另一个星球上的遗物,或者像是被毁灭的文明的世界末日后的古迹。

*图源:书籍极简主义支配的狂野废土视觉指南《南斯拉夫纪念碑影集》(扫扫看

你可能会在探险博主的主页找到遗址的地点,但会被温馨提示,擅自前往后果自负。

似乎想在城市里有价值地继续活下去,只剩不多的路可走:

“假装自己不是野兽派。”

*这座无视地心引力的野兽派度假酒店Zdeněk?ihák建于年,如今经过一番整修,虽然酒店标志性的阶梯式造型还在,但裸露的混凝土外墙现在已被油漆和包层覆盖。

图源:书籍《野蛮的东欧:亲自搭建野兽派建筑》感受东欧铁幕下的冷酷暴力(ssk

曾经被人们当作天外来客、外星文明的野兽派建筑,逐渐被现代人的审美抛弃,变成了平行宇宙的存在。“任何人的第一次纽约之旅总会带来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一个人走进一部看过一百遍的电影一样。相比之下,这些遗迹看起来更像一部标准的好莱坞未来科幻电影,但从未出现在大银幕上。”对见证过那个疯狂年代的人来说,建筑里不仅封存着生活更有历史。于是有人直接做了个“SOSBrutalism”的网站,专门搜集全世界各地投稿的野兽派建筑。如果有人打算上传图片,有经验的摄影师还会告诉你阴霾天出门拍摄野兽派建筑,氛围妙到不用修图。

*点进去看到“现存、缺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dl/7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