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那段血与火的悲壮历史,向民族英雄致敬

作为中国在抗战八年中第一个收复的县城,作为中国出缅边境的要塞,可以说,没有腾冲抗战,抗日战争的走向有可能更加困难。腾冲之役,扭转了中国命运。

没有经历过八年抗战的烽火硝烟,不知道民生疾苦;没有经历过十年文革的动荡浩劫,不知道被迫分离的苦痛。

对于年轻纪的我们来说,似乎无法想象当年先辈们经历的战争痕迹,无法想象我们的祖国在战火中奋起付出的努力。

所以,我来到了腾冲,来到了滇西抗战纪念馆,来这里重温那段血与火的悲壮历史。

在滇西抗战纪念馆展厅中,地面上明黄色的日期在静静的告诉我们每一个时期的历史:

历史回顾年11月,日军渡江进攻失败,;年5月,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强渡怒江,打响了腾冲战役;年9月7日,攻打松山,成功收复松山;年9月14日,攻克腾冲城,沦陷了两年零4个月又4天的腾冲城,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年11月6日,成功攻克龙陵;年1月20日,攻克畹町,跨过国界进入缅甸追歼日军。

战争是残忍的,墙壁上挂着的顶钢盔,组成了钢盔阵。据说战争结束后,钢盔都是需要交回给军队的。

而这顶钢盔,则永远失去了与它一起作战的战友,有的上面甚至有子弹穿过的痕迹,或许它们也很疼。

沈从文写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边城》;崔卫东导了一部电视剧,它的名字也叫《边城》。

而腾冲,则有着“极边第一城”的称号。中国远征军带着玉石俱焚的决心来参加这场战争,最终获得惨胜,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拉开了胜利的序幕。

在滇西抗战纪念馆旁边,有着这么一座长眠着九千多抗日远征军的墓园,它的名字叫国殇墓园。它不是烈士陵园,却胜似烈士陵园。

腾冲战役的见证者,94岁的抗战老兵卢彩文,经常来国殇墓园看望曾经一起战斗的战友们。

尽管已经年老,但是身姿依旧挺拔,如果有幸遇见他,他会跟你讲述很多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故事。

战士们的安眠地,是一个已经沉寂多年的死火山,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几千块墓碑,布满了整个小团坡。

如今,墓碑上早已长满了斑驳的青苔,上面的字迹有些已经模糊不清,只能依稀看见一等兵、二等兵……

只有碑前还正在盛放的白菊在告诉我们,仍旧有许多人,记得他们的名字,记得他们的事迹,即使经过岁月的变更,也从未忘记过。

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南斯拉夫的电影《桥》,里面有一首歌叫《朋友,再见》:请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都说啊,多么美丽的花……

偶尔,给长眠的战士点一支烟,好似他们仍在,好似他们仍能倾听到我们对他们的敬慕,对他们的钦佩,对他们的惋惜。

每个人看到这一幕都是震撼的。我们仿佛看到了在弥漫着浓烈的血腥、烧焦的皮肉、滚烫的弹壳和刺鼻的硝烟味的战场上,中国远征军们不畏生死、奋勇上前的身姿,仿佛看到了被炸伤身躯仍旧完成任务的壮烈,也仿佛看到了无数战士期待和平的渴望。

我在心里默默的对他们说:你们做到了!你们看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吗?会不会感到欣慰?会不会觉得你们的牺牲是值得的?

我想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初衷,就是他们的心愿。

山顶有个通高10米的纪念塔,上书“民族英雄”。他们当的起这个称号,为了国家存亡,为了民族大义,毅然告别亲人,走上战场,他们是我们永远的民族英雄。

如今,曾经作为滇西主战场的腾冲,早已恢复了往昔的宁静,时间似乎早已抚平了战争的创伤,人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民族英雄为了和平的生活所付出的努力与生命。这是一段活着的历史,这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

摄影

写作

分享

邮箱:ling_chik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gs/10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