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一门艺术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无数的历史故事说明了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能丧国。老话说:嘴上带尺,脚下有路。意思就是说说话要有分寸,脚下才有一条开阔的大道走,这就是语言的力量。历史上会说话的名嘴不在少数,鬼谷子是一个。他开创的游说术,让弟子张仪、苏秦、庞涓、孙膑等纵横列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左右战国格局。能将说话这么艺术发挥到极致的鬼谷子,还说出了九句口诀。
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
有会说话,也有不会说话的。
西汉时期的大儒——辕固生,有一次去见太后窦氏——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
他们聊天的话题是一本书——《老子》,窦太后问辕固生,你读过《老子》这本书吗,对此书有什么看法?
窦太后则是崇尚道家的,这点辕固生也知道,他要是圆滑点打个哈哈也就过去了。
但是此人就像名字一样固执,回答说:《老子》这本书没什么深意,就是那些没追求的普通老百姓读着玩的。
这下把窦太后惹毛了,这不是变着法骂我肤浅嘛,来人,给我丢到野猪圈里去让他跟猪比比看谁深刻?
于是,辕固生被丢进了野猪圈差点被野猪吃掉,幸亏汉景帝看不下去,偷偷丢给他一把刀辕固生才捡了一条命。
会说话的人,福从天降;不会说话的人,祸从口出。
家庭中,对亲人讲话要有分寸
这是多少人忽视的问题?很多人都知道要会说话,在工作社会交际都谨慎有加,却对家里人实施语言暴力。其实,最深的伤害来自于最亲的人。很多人觉得家人不需要太讲究,所以口无遮拦,攻击性、伤害性的语言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刃,让亲人内心布满伤痕。进修语言这门艺术,请先从亲人开始。
对“不重要”的人也请嘴下留情
除了对家人口不遮拦外,另一大人群就是所谓的“不重要”的人。或许“不重要”的人给不了你财富和地位,也满足不了你的虚荣心,但是这不足以成为你不尊重的理由。曾国藩曾说“须先得其心,不必以权势相压”,这是他对下属和平民的态度。虽然曾国藩身居要职却不居官自傲,对每一个“不重要的人”都平等对待,不拿官腔压人。你所讲的话代表着你的学识、修养、智慧和态度,所以和“不重要”的人好好讲话才是大智慧。无论面对谁,都应该要对自己所讲的每一句话负起责任,因为,覆水难收。
要讲真话也要学会沉默
都说少点套路,多点真诚,能打动人心的也只有真话,就如王阳明所说“真言求功”。但讲真话不是讲笨话,“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也不是狡诈而是策略。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所以不妨让逆言裹着糖衣,该委婉点的真话就拐个弯讲,这样的话对方揣摩一番后就明白了,而自己的目的也达到了。这里说个当年乾隆的例子。苏州园林狮子林里有个真趣亭,是当年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乾隆特别喜欢狮子林的假山,一次他玩到兴头上时不假思索写下了“真有趣”三个字,写完后问别人怎么样,随从都知道这三个字太有失水准,但说不好那可是要掉脑袋的。这时旁边的一个状元计从中来,他直夸皇上字写得好,并且求圣上将“有”字赐给他。乾隆皇帝也不傻,觉出了意思,遂高高兴兴把中间的“有”字赏赐出去。这样一来,留下“真趣”两字,结果皆大欢喜。当然,要讲真话也要学会闭嘴。
《论语·里仁》里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少说废话多干事。事没有办成时,话讲得多了,未免夸夸其谈,给人轻浮的印象;事办完后滔滔不绝又显得狂妄浅薄。嘴巴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嘴上带尺,脚下才有路。
-end-
分享越多,收获越多
特价:G移动硬盘+位名家0套视频讲座+包邮+免费更新=元
包括兰彦岭、曾仕强、余世维、冯晓强、苏引华、俞凌雄、刘一秒、杜云生、李强、陈安之、徐鹤宁、李居明、王凤麟、刘文元等位名家全集。
留下姓名、电话、地址,货到付款。
咨询
vip
加个人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