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智翔书单24个比利

哈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509/4386026.html
"

《学智翔书单》栏目:推荐理由+金句摘录的形式,每期会推荐一本本好书,类目包括心灵、管理、职场、人文、生活、家庭等,相信总有一本好书与你不期而遇。

"RECOMMEND推荐阅读

本期推荐的是丹尼尔·凯斯的《24个比利》。"当悲伤太多的时候,一个人已经无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别来接受"。

●让阅读成为高新人的生命底色●

一个人的身体里住着24个完全不同的人格,可能吗?《24个比利》就是这样的故事,关键是,这个故事还是完全真实的。

比利·米利根在年因为在俄亥州大学三次犯下强奸罪被警察逮捕,但在审讯过程中,比利被诊断为多重分裂人格症患者,因此被判处无罪。比利的体内总共有24个人格,这些人格在性格、智商、说话口音、职业等方面都不相同。

该书由作家DanielKeyes经过和比利的数次谈话及信件和对当时治疗比利的医生护士和及亲人记录而来,试图为当时深受外界非议的比利正名。

这本书不但记录了比利在接受治疗后的整个过程与状态,也如拼图一般组合出比利的整个人生故事。也许是过于离奇、也许是太过真实,这个故事爆点太多。

比利·米利根接受审判

比利在经过长达两年的治疗和审判后,最终被无罪释放。

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但因罹患多重人格分裂症而被判无罪的嫌疑犯,曾经引起当时舆论一边倒式的咒骂与谴责。

当时的报道

人格分裂的精神病症被称为解离性身份疾患或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多重人格具有超过一个人格存在,它的离奇之处就在于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而且几个人格互相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对其他人格曾经经历过的事情不存在任何记忆。

这个乍一听还是挺瘆人的,跟我们说的灵魂附体或者鬼上身挺像……在19世纪前人格分裂症状的患者就曾被认为是“灵魂附体”或“巫术”所致。

比利的24个人格各自具备不同的特长,有智商超群的青年,也有思智尚未充分发育的3岁小女孩、8岁小男孩。甚至在完全美式的生活环境中还激发出了一个南斯拉夫籍(会讲流利的南斯拉夫语信仰共产)“暴力”份子、一个英国籍优雅睿智的成年人、一个熟练掌握逃脱术的男青年以及一个彻底女性化的女同性恋角色(被认为是犯下了强奸罪的人格角色)。不同角色在接受智商测试与脑电波测试时完全表现各异,这也是很神奇的表现。

他们各自的特长正是展示了比利所具备的超越一般人的学习能力和专注能力。加之后来成为主导型人格的亚瑟,学会了如何发现其他人格,并与其他人格沟通形成了有一定规则约束的社会型小团队。我想这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些启示,比如人脑的潜力开发方面的研究什么的,当然我是个门外汉了,但就是真的很好奇这一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格分裂与人在童年时所受的创伤不无关联,这又要说到比利的童年生活。年生于迈阿密的比利,4岁经历了生父的自杀,随后跟随母亲改嫁,被继父虐待、强暴,尔后因为精神不堪痛苦而分裂出来多个不同人格。这些故事没有笔墨浓重的叙述,但是给这本书定下了永恒的沉重基调,比利曾多次自杀未遂,而其他分裂出来的人格因为自保选择将主人格沉睡。直至案发,比利的主人格已经沉睡了7年才被精神病医生唤醒。

推荐理由READBOOKS

这本书的编写初衷本身,也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儿童身心的关爱。

至于比利本人书本记录以外的生活,我大概查了一些,年比利曾发表一篇声明,表示他居住在加州拥有一家小制片公司,尝试制作一部基于《24个比利》和《比利战争》(这本是24个比利的续篇,讲述比利在后续治疗中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涉及了一些美国当时的社会问题亦或某些机构丑闻,在全美禁发)的电影。年12月12日比利因癌症于俄亥俄州去世。

这个真实的故事牵动了太多人的心,自然也是逃脱不过好莱坞电影人的敏锐的嗅觉的。早在年,詹姆斯·卡梅隆就曾主动改编剧本,想拍摄这部电影,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拍成,后来大卫·芬奇、索德伯格等导演也曾想拍本片,依然没有成功。比利本人90年代也先后专门指导过过马修·麦康纳、约翰·德普、布拉德·皮特、西恩·潘等不同演员如何扮演自己。包括奥斯卡多年陪跑者小李子,他已经追逐这个角色20多年,到今年,这个真实的故事终于要搬上大荧幕了(然而什么时候能进电影院还是个迷……),片名叫《拥挤的房间》。

在遥遥无期的电影上映等待期里,不妨先睹为快先读一读这本书。金句摘录READBOOKS醒着或者没出现的时候,我好想是脸朝下趴在一块无边无际的玻璃上,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遥远的彼岸,哪儿宛如星光闪耀的外层空间。那里还有一个圆形的光圈,就在我的眼前。我们中的几个人就躺在光圈旁的棺材里,但棺材没有盖上,因为他们还没有死。他们在沉睡,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光圈旁边还有几个空的棺材,因为有人尚未到来。戴维和几个年龄小的孩子对生命还抱有一线希望,但年纪大的已经绝望了。

我们一直都被人称为骗子,因此不说假话就成了我们的信条。我们从不在意别人是否相信。

这是典型的多重人格症,他愿意谈论别人,但闭口不谈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多重人格症患者是遵守诺言的人。

但一旦秘密被公开了,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受欢迎。

首先,让他们彼此沟通,然后回忆自己做过的事。最后,所有人格都聚集在一起,这就是融合。

在那座城市里,有太多他无法承受的压力。他太累了,想要离开,于是闭上双眼,想忘掉一切……

END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jt/5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