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主人
张彪,男,布依族,贵州龙里人,年生。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在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工作。先后发表文学作品和文史论文二十万字,点校古籍三十万字。
因为经济条件,张彪甚至尚无一个单独的书房。但细细看来,他的藏书却比不少有专门书房的人士的还要多。客厅四个书架,卧室又放两个,办公室的书柜堆满了,就用纸箱装了六箱书堆在上面。大致看来,他的藏书种类颇显驳杂,主要有中国古典和现当代名著、外国文学名著、历史学著作、经济学典籍、中医药书籍、体育棋类和宗教著作等。“能打动人心的文学作品,记载历史的典籍、讲述历史的论著,以及经世致用的经济类书籍,是我的阅读偏好。”关于阅读,张彪如是说。他认为,先贤将毕生经历和心得感悟付诸书籍,多读一本好书,即是多活一生。1
书籍打开一个新世界张彪具有英雄主义情结,这是从阅读开始的。他回忆说,年,六岁的自己正读小学二年级,边远山区课外读物是奢侈品,百般央求才借得同学的连环画《武松打虎》一阅,“深为英雄主义所感染、振奋,看得如痴如醉、激动不已,两天之中反复翻看不下十遍。”七岁的时候,哥哥的朋友——甲秀小学的廖老师到家里过春节,送给他一本儿童插图版《西游记》,书中那种天上人间、万千变化的世界一下子为他打开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想象空间。“我很快熟读成诵,得意地向小伙伴乃至成圈围坐的大人们讲述孙悟空的万般神通,仿佛就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细数往日阅读经历,张彪仍不无激动。他说,正是这两本书,激活了自己的正义与良知,点燃了英雄主义情结,催促自己向上、向善,为梦想而不懈努力。
张彪具有英雄主义情结,这是从阅读开始的。他回忆说,年,六岁的自己正读小学二年级,边远山区课外读物是奢侈品,百般央求才借得同学的连环画《武松打虎》一阅,“深为英雄主义所感染、振奋,看得如痴如醉、激动不已,两天之中反复翻看不下十遍。”七岁的时候,哥哥的朋友——甲秀小学的廖老师到家里过春节,送给他一本儿童插图版《西游记》,书中那种天上人间、万千变化的世界一下子为他打开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想象空间。“我很快熟读成诵,得意地向小伙伴乃至成圈围坐的大人们讲述孙悟空的万般神通,仿佛就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细数往日阅读经历,张彪仍不无激动。他说,正是这两本书,激活了自己的正义与良知,点燃了英雄主义情结,催促自己向上、向善,为梦想而不懈努力。
上初中后,因家中几无课外书,张彪只能偷偷翻阅哥哥的高中语文书和其他课本,如《文选与写作》等,权当故事书读。后来,他到独山师范学院求学,为方便借书,便做了学校义务图书管理员,每日以阅读为乐事。逢周末,便邀二三好友远行登高,在烂漫山花与阵阵松涛间诵读经典;或至大河口,游泳嬉戏一阵后,斜躺在浓浓绿阴下,翻看闲书怪志,一动一静之间,饶有情趣。
每逢假期,张彪便不辞辛劳,背着大摞从图书馆所借的图书归家静读。偶遇停电时,便取烛夜读,至二三更愈发精神。“那时的阅读有些囫囵吞枣,两三天读完《侠隐记》、《俊友》是常事,但偶尔也有精读之时,遇到精彩的章句,便会欣喜地抄录,至今留下的,还有两个厚厚的读书笔记本。”翻开略泛黄的纸页,记者看到一行行认真工整的笔记,那是张彪多年前的阅读记忆。
阅读不仅改变了张彪的精神,更改变了他的人生。张彪说,因为家贫,自己十八岁中师毕业后,便再未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学历教育,工作以来更先后从事过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报社采编、党建宣传、文艺群团、基层行政、工业园区管理等十余个工作岗位,不同岗位需要不同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支撑,部分岗位的调整还是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正是年复一年的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让自己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得以较好应对。
工作之余,张彪还从事创作,发表作品二十万来字,八年前年加入贵州省作家协会,并获得过黔南州政府文艺奖。也因为读书和写作的缘故,他于年底来到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从事自己最喜爱的工作:编书、写稿、点校,每天做与阅读相关事,除了吃饭睡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花在阅读上。“阅读让人成长,阅读让短暂的人生拥有无限可能。可以说,没有阅读,便没有丰富多彩的人生。”回顾自己过去的阅读经历和人生,他深有感触地说。
2
中国作品更易产生共鸣谈起那些打动过自己的书,张彪顿时变得滔滔不绝。他说,初觉外国文学极精彩,叙述结构巧妙、叙事场景宏大、语言精美流畅、情节曲折动人,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十日谈》、《源氏物语》、《约翰·克利斯朵夫》、《堂·吉诃德》、《基督山伯爵》、《浮士德》、《莎士比亚经典名著译注丛书》、《博尔赫斯小说集》等,每每激动不已,以为文学艺术之精粹尽在国外。后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言二拍”、《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唐诗宋词乃至林语堂、沈从文、钱钟书、莫言、张承志、阿城、余秋雨、苏童、余华等人的作品,顿觉中国文学底蕴深厚、内容丰富,且阅读更易产生共鸣。
张彪书房一角
谈起那些打动过自己的书,张彪顿时变得滔滔不绝。他说,初觉外国文学极精彩,叙述结构巧妙、叙事场景宏大、语言精美流畅、情节曲折动人,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十日谈》、《源氏物语》、《约翰·克利斯朵夫》、《堂·吉诃德》、《基督山伯爵》、《浮士德》、《莎士比亚经典名著译注丛书》、《博尔赫斯小说集》等,每每激动不已,以为文学艺术之精粹尽在国外。后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言二拍”、《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唐诗宋词乃至林语堂、沈从文、钱钟书、莫言、张承志、阿城、余秋雨、苏童、余华等人的作品,顿觉中国文学底蕴深厚、内容丰富,且阅读更易产生共鸣。
“近年百家讲坛等文化普及节目和通俗文史读物兴起,也激起了我和身边不少七零后、八零后对中国文史的兴趣。”张彪说,从易中天、曾仕强、傅佩荣、毛佩琪、阎崇年、王立群、纪连海、郦波等人的讲授、著述到当年明月、曹升、岳南等的通俗文史著作,特别是曾仕强、傅佩荣对《易经》、“老庄”的解说,都令自己深感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继而有了深入学习探究的愿望。有了这样的动力,他开始读章太炎、梁启超、胡适、钱穆、钱基博、吕思勉、黄永年、孟森、冯友兰、方东美、费孝通、杜维明等人著作中一些相对浅显的作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3
人与书相交需要缘分在张彪看来,人和人相识要缘分,人与书相交也是。他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自己在贵阳外文书店见到一套四卷本的《莫泊桑短篇小说全集》,大约要七八十块钱,相当于两个月的生活费。“我当时很想买一套,以向‘短篇小说之王’学学小说技法,无奈囊中羞涩,只能望‘师’兴叹,家贫不忍强索,只能心之向往,牵挂此书数年有余。”往事过去近二十年,张彪回忆起来口气里仍带着深深的遗憾。
在张彪看来,人和人相识要缘分,人与书相交也是。他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自己在贵阳外文书店见到一套四卷本的《莫泊桑短篇小说全集》,大约要七八十块钱,相当于两个月的生活费。“我当时很想买一套,以向‘短篇小说之王’学学小说技法,无奈囊中羞涩,只能望‘师’兴叹,家贫不忍强索,只能心之向往,牵挂此书数年有余。”往事过去近二十年,张彪回忆起来口气里仍带着深深的遗憾。
直到今天,他仍认为不可得之书很多。近段时间,他为撰写《清代贵州巴香卫初考》一文,需查阅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但图书馆、资料室均找不到。到网上查看,倒是有人出售复印本和电子本,但开价均在万元以上。“以我辈收入,实不堪承受。后来只能央求卖家,以五毛一页的价格买下了其中两卷数百页电子书,聊以充饥。”
4
多读书方受人尊重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则关于阅读的趣事——
年,张彪被推荐到北京大学经济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国学课程教授对这支由贵州地方党政干部和省直企业管理者组成的队伍颇为小视,几轮提问下来无人应答,教授更加不以为然,竟开始出言相讥,声称“边远蛮荒地方,人文教化有限,不能作答亦能理解”云。
当时,六十余位贵州学员面面相觑,心中很不是滋味。在教授又一次就某章句的文献出处进行挑衅式提问时,张彪起立朗声作答:《地藏王菩萨本愿经》!教授一愣,没想到如此生僻的佛经居然有学员诵读过,忙一边表示肯定,一边将话题引向更深的《易经》,指定要张彪回答出自哪一卦,并翻译一段古文。幸好张彪对此曾有印象,顺利回答了他的提问。随后,教授同贵州学员较上了劲,不断发问。看势不对,学员刘君、马君等纷纷加入了应答阵营,在课堂上几乎完美地完成了相关提问,让教授瞠目结舌,大为感慨,当场对自己轻视贵州人的态度表示道歉。不久,张彪在北大主办的一杂志上发表随笔,其中还专门提及了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的办学首倡者贵州人李端棻,让贵州学员心里大大地舒了一口气。
受此事触动,张彪和学友刘君等更加认识到勤于读书的重要性,遂相率于课余游走于北大校内书肆和附近的中国书城、中关村图书大厦、第三极书局等地,淘购贵州本土难得一见的书籍。到培训结束,两人竟购买了三百余册图书,打包邮寄回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