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文学,不能忘却的摇篮总第卷2第期
决斗
作者:居伊·德·莫泊桑著
罗金佑翻译
战争结束了。德国占领了法国。整个国家正在激情震动就像一个被征服的摔跤手跪在战胜了他的对手的膝盖之下。
从那个令人心烦意乱,忍饥挨饿,又十分绝望的巴黎开出的第一列火车,慢慢地穿过乡下地区和村庄,开往尚待开发的新领域。乘客只是透过窗户凝视着被毁坏过的田野和燃烧过的村庄。头戴带有铜钉的黑色头盔的普鲁士士兵们一个个都横跨在一排依然没倒的房子面前的椅子上吸着烟管。在整个围城期间曾作为巴黎国民警卫队的一员的M.迪比此刻将去会见他的妻子和女儿,入侵之前他精明地将她们打发到了瑞士。
饥荒和困苦都不能改变他那大腹便便的富人和爱好和平的商人的特征。他经历了过去一年里发生的可怕的事件与基于男人的野性而断然辞职的悲伤和抱怨的痛苦。现在他旅行来到了战争结束时的边境,他第一次看到了普鲁士,虽然他在许多寒冷的夜晚已经完成了护城和骑马警卫的使命。
他以恐惧和愤怒相交织地盯着那些蓄须的武装人员在法国的土地上行使职权就好像是在他们自己的家里一样,他觉得他的灵魂是一种发热而无能的爱国主义,同时还极其需要一种新的精明的本能,同时这种新的本能此后还需永远别再离开我们。在同一列火车车厢里有两个英国人,他们都是来这个国家的观光客,他们一直盯着他们周围,带着一副安静的好奇的样子。他们也都是强壮结实的,一直在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聊天,有时提到他们的旅行指南,大声朗读着其所指的地方的名称。
突然火车停在了一个小村车站,一个普鲁士军官跳上了火车车厢的双踏板,他佩戴的军刀发出巨大的哗啦声响。他身材高大,穿着紧身的制服,连鬓胡子直到他的眼角。他的红头发似乎着火了,他那苍白色的长胡子,从脸颊两侧伸了出去,似乎将他的面孔一分为二了。
那个英国人马上开始凝视,盯着那个似乎刚刚觉醒且兴致勃勃地微笑着的他,而M.迪比则假装正看报纸的样子。他坐在隐蔽的角落里像个宪兵面前的小偷。
火车又启动了。英国人继续聊天,并寻找着不同战役的具体场景;突然,他们中一人向前水平方向伸出他的一只手臂,指出一个村庄,那个普鲁士军官伸出他的长腿、懒洋洋地向后一靠并用法语说:
“在那个村子里我杀了十几个法国人,缉拿了超过一百名囚犯。”
那个英国人很感兴趣,立即问道:
“哈!这个村的名字叫什么?
普鲁士人回答说:
“发斯博格(Pharsbourg)。”他补充道:“我们抓住那些法国无赖的耳朵。”
他瞥了一眼M.迪比,自满地笑声都融进了他的胡子。
火车继续前行,依然还在通过被胜利的军队占领了的村庄。沿路都可以看到德国士兵,在田野的边缘,站在门前或站在咖啡馆外面聊天。他们像非洲的蝗虫一样铺天盖地。
那个军官的挥了挥手说:
“如果我接到命令,我会夺取巴黎,烧光一切,杀光所有人。就再没有法国了!”
那个英国人,始终很有礼貌,很简单地回答道:
“啊!是的。”
他继续说道:
“二十年内整个欧洲,它的一切,将属于我们。普鲁士不只是他们所有人的一盒火柴。”
英国人似乎已经变得对即将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了,就像他们突然被关在他们自己的岛上,远离喧嚣的世界。
军官拿出他的烟斗,定睛地看着法国人说:
“你还有烟草没——你?”
M.迪比回答说:
“没了,先生。”
德国又说:
“等火车停了的时候你可以去给我买一些来。”
然后他又重新开始笑着补充说:
“我会给你一杯等价的饮料的。”
呼啸而过的火车,放慢它的脚步。火车通过了一个已经被烧毁了的车站;然后完全停下来了。
德国人打开车厢门,抓住M.迪比的胳膊说:
“去,做我告诉你的,快,快!”
一个普鲁士的分遣队占领了这个车站。其他士兵站在木栅栏后面,看着。发动机是在再次启动之前就放出蒸汽了。于是M.迪比连忙跳上平台,不顾站长的警告,冲进邻近的隔间。
他独自一人!他撕开他的背心,心跳如此之快,上气不接下气,他擦去额头的汗珠。
火车停靠在了另一个车站。军官突然出现在车厢门口,跳进去,随之两个英国人为好奇心所驱使而紧随其后。德国人面对法国人坐下,仍然笑着,说:
“你不想做我求你做的事吗?”
M.迪比回答说:
“不,先生。
火车刚刚离站了。
军官说:
“我要剪掉你的胡子来填充我的烟管。”
说着他就把手伸向法国人的脸颊。那个英国人盯着他们,依然保持着他们之前的冷漠态度。
德国人已经拔出了几根头发,接着还要拽那胡子,当时M.迪比用他的手背给了一击,那个军官的胳膊向侧面一闪,抓住了他的衣领,把他摔倒在座位上。然后他激动地发出愤怒的最高音,太阳穴肿起,眼睛怒目而视,一直用一只手控制住那个军官,而另一只手握紧成拳,开始猛烈打击军官的脸。那个普鲁士人挣扎着,试图抽出他的剑,以赢得他的对手,他的对手此时正压在在他的身上。但是M.迪比以他巨大的体重压着那个军官,并不停地捶他,他已经没有了呼吸或已经知道他被捶垮了。德国人已经血流满面了,窒息了,喉咙里格格作响,吐出了破碎了的牙齿,并徒劳地企图努力摆脱这个被他激怒了才来杀害他的人。
英国人已经站起来了,并上前走了几步以便看得更清楚些。他们仍然站着,充满了欢笑和好奇心,准备好下赌注,或者对抗,要么战斗。突然M.迪比实施暴力的努力已经耗尽,便起身,又坐到他的座位上,没有说一个字。
普鲁士人没有攻击他,因为他那野蛮的攻击太害怕了,所以军官以及导致而来的痛苦太令他惊讶了。当他能够自由呼吸时才说:
“除非你如我所愿给了我手枪我就杀了你。”
M.迪比回答说:
“只要你喜欢。我完全准备好了。”
德国人说:
“这儿是斯特拉斯堡镇。我会找两名警官来帮我,火车离开车站前还来得及的。”
M.迪比,像引擎一样有力地喷着气,对英国人说:
“你们愿意做我的帮手吗?”他们都一起回答说:
“噢,是的!”
接着火车停了下来。
在一分钟内普鲁士人发现了两个同志,他们都带着手枪,他们起身向城墙走来。
那两个英国人不断地看着他们自己的手表,拖着脚步向前,匆匆地做着准备,生怕误了火车。
迪比一生来还从未撸过手枪的火呢。
他们让他站在离他的敌人二十步之外。然后问他:
“你准备好了吗?”
他当时回答:“准备好了,先生,”他注意到一个英国人打开了他手里的伞为了遮住太阳的光线。
一个声音发出了信号:
“开火!”
迪比及时地随机发射,他惊讶地看到对面的普鲁士人东倒西歪,举起双臂,倒向前去,死了。他杀死了那个军官。
一个英国人喊道:“啊!“他喜悦得浑身发抖,同时满足了好奇心和等待的欢乐的渴望。一直看着手表的那个则抓住了M.迪比的胳膊催他急速朝车站跑去,当他紧握拳头抱起双肘从他们身边跑过去的时候,他的同胞却原地未动地喊道:
“一,二;一,二!”
所有三人并排快速跟上,一直跑到车站,像三个漫画的报纸上的奇怪的人物。
火车正要启动。他们冲向车厢。然后那个英国人摘掉了他们的旅行帽,在他们头顶挥舞了三次,大声叫着:
“嗨!嗨!嗨!好哇!”
严肃地一声接一声,他们向M.迪比伸出右手,然后又退回去在自己的角落坐了来。
作家简介:居伊·德·莫泊桑(HenriRenéAlbertGuydeMaupassant,年8月5日—年7月6日),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莫泊桑年出生于法国上诺曼府滨海塞纳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始终是绝无仅有的。莫泊桑早年犯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巨大的劳动强度与未曾收敛的放荡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的折磨之后,在年7月6日逝世,年仅43岁。
译者简介:罗金佑,网名红河,年出生于陕西蓝田县,~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学习,~年在西安骊山汽车厂(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厂)工作至退休,高级机械工程师。业余爱好读书,写作,特别喜爱阅读并翻译英文短篇小说,但由于国内可以发表小说译作的媒体太少,加之笔者以为其笔拙识浅智短,尽管累计写作达万字,但发表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的散文、小说、幽默故事和短篇小说译作仅约10万余字。尽管如此,其依然笔耕不惰,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
作者简介译者简介:罗金佑,网名红河,年出生于陕西蓝田县,~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学习,~年在西安骊山汽车厂(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厂)工作至退休,高级机械工程师。业余爱好读书,写作,特别喜爱阅读并翻译英文短篇小说,但由于国内可以发表小说译作的媒体太少,加之笔者以为其笔拙识浅智短,尽管累计写作达万字,但发表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的散文、小说、幽默故事和短篇小说译作仅约10万余字。尽管如此,其依然笔耕不惰,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西府网络文学编委会
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