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罗夫尼克拉古萨,还是君临城

最终,我们晒了三天的游泳池仍然没能达到能下水的温度,我们也只好和小别墅依依惜别。临走前给歌米利卡堡小镇的房屋们拍了个合影——尽管大都是现代建筑,他们却基本保留了地中海式的红色屋顶,显得颇为上镜。

无人机镜头下的歌米利卡堡

自斯普利特继续向东南,8号公路逐渐变窄成了挤在山与海之间的一条小小的两车道公路。车流量倒是不大——年开通的A1高速公路几乎与1号和8号公路走向一致,从萨格勒布一直延伸到了达尔马提亚县的南端,旅速自然比8号公路快了不少,只是深入山中的高速公路上,很难拥有与沿海蜿蜒的8号公路般的美景。

8号公路上,某不知名的停车区

克罗地亚在东南角上被波黑小城涅姆分隔开了——不同于但泽走廊的人为划分,涅姆与克罗地亚的割裂是古已有之:涅姆从属于奥斯曼帝国,而小城的西北与东南则分属威尼斯与拉古萨两大商业共和国。因而,8号公路也成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跨国公路,尽管在波黑境内的路段不过20公里而已。

车开进波黑,迎接我们的竟然是路边的水果摊子,莫名的让人升起了对秦岭北麓环山路的怀念。虽然摊子上没有草莓,西瓜,或者户太八号,但是南欧特产的石榴和橘子我们没有错过。另外还有苹果卖,不过估摸着应当不如红富士甜,又或者不如诺曼底的苹果汁水充足,所以作罢。参考着这些水果,西巴尔干和陕西的气候相似性可见一斑。(据说克罗地亚人也有酿造葡萄酒的传统,不知风味与渭北的葡萄比相差几何)

波黑公路边的水果摊子

作为波黑唯一的出海口,涅姆的定位是全国唯一的海滨度假小城。城市整体的建筑风格比较朴素而偏向于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感,海湾也并不宽阔——对面便是属于克罗地亚的佩列沙茨半岛。与其说是海港城市,不如说更像是坐城在一条宽阔的大河畔,只是这大河上吹来的是醇厚的海风。

涅姆的一角,远处是克罗地亚新修的大桥

涅姆到杜布罗夫尼克便不远了,六十余公里的车程一个多小时便轻松开到。我们也没有住在杜布城里——城外的民宿更加便宜,而且方便停车。

方才说到,涅姆的东南边,也就是如今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县所在的地方,曾是威尼斯的死对头,拉古萨共和国的所在地。依海而建的拉古萨城的历史最早也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自罗马衰亡后,拉古萨逐渐从威尼斯手中取得了独立,并成为了威尼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斯彭扎宫,旧日的交易所

古城依山面海,相较于扎达尔和斯普利特而言占地更广。自山顶的城门拾级而下,只有电线在提醒我们,今日已不再是商业共和国的辉煌时代。

杜布古城里的小路

淡季杜布并没有很多游客,广场上只有鸽子和我们同行。老天爷倒是很赏脸,仿佛夏日般的凯风快晴,让老楼都焕发出了百年前的光泽。

古城一角,背后是主教座堂

杜布罗夫尼克在近些年因为美剧《权力的游戏》而广为人知,剧中的君临城即在此取景。城里有不少权游主题的导览,不过并没有看过原剧的我也只能后知后觉的在几个著名的取景地“被打卡”了。

似乎是权游取景地的大台阶

话又说回来,杜布这座仿佛穿越而来的古城又着实与权游这一类奇幻剧的基调颇相契合:石墙褐瓦,狭窄的街道,厚重的城墙,以及竦峙的海岸。

从外海望向杜布古城

驾车登上背后的山脊向下俯瞰,古城如同一颗落入大海怀抱的珍珠,赞叹之中竟然感受到有一丝不真实。

俯瞰古城

杜布罗夫尼克的新城则更像是一个寻常的海滨度假城市:面向大海的酒店,棕榈树,拥堵的交通,戴着墨镜的游客......我们去新城却是为了去参观一个比较小众的目的地:红色政权历史博物馆。这座由老车间改造成的博物馆就藏在杜布海滨大道旁的小巷子里,我们去的时候刚刚翻新完成,甚至还有员工再往里搬东西。博物馆整个复刻了南斯拉夫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其中也有不少让我想到老生活区的物件——雕花木柜,立式音响机,半褪色的老杂志......尽管在地球的另一端,尽管跨越了三十年的时空,这里却似乎让人看到了一些过去的影子。

博物馆里“苏味”十足的海报

拉古萨也好,南斯拉夫也罢,曾经辉煌一时雄霸一方的权力如今也都化为土灰,只剩古城一座,静静立在亚得里亚海的一隅,述说着来来往往的故事。

另:巴尔干的石榴汁是为一绝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

长安二十四节气

小满

在路上

行走的自由

茶在旅途

走,去瞅一瞅骨骼清奇的信阳毛尖

欧行书简

比利时:你若晴天,便是如画

游踪

从江海第一湾到双山慢岛的周末快闪

AllenYoung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jt/99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