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家风曾仕强第一集一

第一集为何要重建长安家风

——孩子犯错父母挨骂(一)

1门当户对指的是俩家的家风很接近。2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家庭。3道德,妈妈是孩子第一个学习对象,其次是爸爸。4家风是值得信任的。5家庭是负责道德的学校是负责知识的。6家风在中国社会,是至关重要的传家宝。7家风说简单一点儿,就是规矩。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传承至今的古文明。几千年来,中华文明是以家庭为背景,以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家庭观念渐渐淡泊,家风似乎也被人们遗忘了。那么,家风是怎样形成的?家风对于社会发展,对于每个人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现在,我们又为什么需要重建家风呢?

到底什么叫做家风?我们中国人经常很自豪地告诉人家,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传家宝是什么?多半是宝物,稀世珍宝,可是,那个是比不上家风的。我们也常常听到很多人说,这是我们家的宝贝,宝贝是什么?多半指的是很可爱的小孩子,那是宝贝,但是也不如家风。家风用现在的话来讲,叫做软件,叫做软实力。可见,中国人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格外重视。家风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不断传承下来的那种很难用语言说得清楚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种风气。

我们经常说要门当户对,但是我们常常理解错了,以为只要两家财富及社会地位相当。都有多大的官,都有多少钱,就叫门当户对。其实不然。门当户对指的是两家的家风很接近。因为我们的错误认知,常常使得我们对以前的一些传统的东西很怀疑。这些东西是不是过时了?是不是有点儿迂腐?是不是现在不管用了?这一点是我们要特别小心的。家风中的这个家,是全世界每一个人都有的。但是每一个人想到家,所想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就好像现在的人一想到汽车,脑子里所浮现出来的汽车款型几乎都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看到,西方人的家,只是孩子们十八岁以前,所依托的一个成长的场所,因为他们多半在十八岁以后就要离开家,而且从此跟家人的关系会发生很大改变。

中国古代谈婚论嫁,特别讲究“门当户对”。那么,何为“门当”,何又为“户对”呢?’“门当”指大门前的石鼓,有圆形和方形之分,圆形代表战鼓,主人为文官。“户对”指位于门楣上方的圆柱形木雕,一般都是双数,有二、四、十二之分。五至七品官员两个,四品以上官员四个,十二个仅限亲王以上的大户才能用。

我们中国人完全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家是一辈子的,我们跟家人的关系一辈子都不会改变。于是很多外国人说,中国人完全长不大。我们本来就不需要长大,只要有父母在,我们长大干嘛呢?这是《易经》给我们的一个很明显的启示。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家庭,而不是西方人所说的个人。所以,为什么孩子在外面说错话,做错事,我们不会骂他,我们只骂他的父母。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做错事,为何要骂他的父母呢?因为中国人对家庭的看法跟西方人是不一样的。孩子是谁教的?父母教的,我们不能把责任都推给老师,老师的责任是在孩子六岁以后,而且他所教的东西也只是知识而已。家庭是负责道德的,学校是负责知识的。

所以,我们又误会了“易子而教”。我们往往以为,“易子而教”就是我家孩子我教不了,你去教吧。其实不是这样的。“易子而教”是指知识方面,而不是指道德方面。在道德方面,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学习对象,其次就是爸爸。所以,父母跟孩子一辈子的道德成长,绝对是密不可分的。换而言之,孩子在外面并不代表他个人,他代表的是他的家庭,甚至代表整个家族。所以,孩子在外面说错话,做错事,该骂的是父母。

这样,我们又会觉得,做父母好辛苦啊。的确是,所以在中华文化里面只有《孝经》,没有《慈经》。因为父母很辛苦,所以孩子不能去挑剔父母。你怎么给我吃这么差劲的饭菜?你怎么给我穿这么难看的衣服?你怎么这么穷?你怎么这么丑?不可以。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批评人家是怎么当父母的,真是愧对圣贤!希望大家可以真的正本清源,对我们中华文化做一个了解。

⊙来源:曾仕强《长安家风》

⊙投稿邮箱:furenshuyuan

.







































第一名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互助论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ly/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