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正规专业治疗 http://m.39.net/pf/a_5740834.html
在小时候的卫闽,林场、火车站、大队每有电影,对孩子们来说,比10天才一次的墟日更让人兴奋,因为赶墟需要有钱买吃食才满足,而看电影哪怕没钱也可开心一晚。
在林场,知道有电影看大部分是下午次列车到卫闽时,下来了林业局电影队的放映员并随身带着电影机等器材,有意思的是放映员还没到场部“风”就已吹到,大伙“疯”似得往家跑,扛来高低不等的“长板凳”往操场一摆算是站到好位子,而来不及跑回家拿的就在操场用红砖头在地上一画,这块算是他的领地了,之后再不忙地从家里搬来板凳。晚饭前后,整个操场已摆满了由低到高一列列整齐的长板凳阵,堪比国庆阅兵的步兵方阵的壮观、有序。
开映前,最无聊是大人了,无所事事、正襟危坐地等着电影开始,最忙碌是已上学的孩子们。当时的卫闽,已上学的孩子们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在自己的地盘(也就林场、火车站、大队三地)有电影,都会多摆几张凳子给另两地来的好同学坐。电影开映前这时段,孩子们要在各种噪杂的喧闹中剥离出自己另两地同学的呼唤,并把他们引入坐。虽然经常是喊的满头大汗、挤得疲惫不堪,但也掩饰不住做东道主的快乐与自满,其实,童年的小卜们,快乐即如此简单。
开映了,乡下放电影的基本套路:1、新闻简报;2、老电影重播;3、一部新上映的片子。在那个信息不畅的年代,新闻简报是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晴雨表,小卜那懂什么这些大道理,现唯留下的印记是:新闻简报中,来华的日本政府代表团访鞠躬比现在弯多了。
老电影的重播,千锤百炼下让不少经典台词烙进了老卜的记忆深处:如《地道战》的“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还有就是“高,实在地高;《决裂》的马尾巴的功能”;《火车司机的儿子》的“报务员偷听”;《苦恼人的笑》的“把镜头留给群众”;《人到中年》的“资产阶级老太太”等等。还有,比较有意思的,对暗号!如《洪湖赤卫队》里的“人老了,弦也调不准了”、《黑三角》里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悲催的是那几个基本是新闻简报后跟着的听烂的样板戏,以至于中年后的老卜依然能随口唱一段,比如《红灯记》里的“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三四朗要和我交朋友...”,这些都让我觉得即便是当年视为鸡肋的老电影也值得回味。
新片开映前,你可感觉到很多观众都轻轻地喘了一口气,似乎终于把新闻简报、老电影给熬过去了,已快睡的双眼重新绽放出新光来迎接新娘似的新片,连在一旁叫卖的小贩也安静了不少。其实,跟着电影跑的小贩大多是大队里的村民,卖的是自产的作物:春末的枇杷、夏天的梨子、秋天的橘子、冬日的锥栗、甘蔗等等,如果留心你可通过他们卖食的变化感受到四季的更迭。而新片的更新相较吃食变换就不易了,文革的影响致国产新片产量少,而进口的主要又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片子。看国产新片没留下什么特别的感受,反而是看外片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随拿南斯拉夫《桥》的一段对话“上校:老虎,你必须在7天后的早晨8点前把桥炸了,不能早也不能晚。老虎:这样的条件办不到”。如果是中国电影,也是炸桥剧的《奇袭》,下级给上级的回复肯定是:首长,保证完成任务!不同文化背景在电影中的体现,多少有点不一样的震撼感。
除了在林场当东道主迎接招待火车站、大队的同学来看电影,自己也经常作为宾客享受着火车站、大队同学的周到服务,但离开三角形卫闽本部的三地看电影又有别样的“风景”,最常到访的卫闽槎溪现在的“花千古”所在地,当时那驻守着一个团(或营)级的部队,其次是另一方向更远谢坊及其附近的部队。
槎溪部队离卫闽约5公里左右,在途听一传一的以至于最后都不知晓消息的源头来自谁,卫闽人(林场、大队、火车站)只高兴、兴奋地槎溪部队当晚有放电影,盼望中谁还追究真假。傍晚,卫闽人早早地用过晚餐,成群结队地奔向槎溪。先走一段左边是青山右边是富屯溪绿水的鹰廈铁路(题外话,小妹艳读大学时还给淮北的舍友吹,我家乡的鹰廈铁路满满的欧陆风光),再而穿入绿林中黄土马路,郊游似地一路欢歌笑语漫步到目的地。在槎溪看过什么好电影已全无印象,但因为误传说有电影而白跑一趟的事常有发生,不过好像大家并没有多少挫败感。在那个年代,多的就是无处可挥霍的时间;所以,每每因为误传白跑一趟到槎溪没看上电影,如第二天被人调侃:小卜啊,昨天去槎溪看了什么好片?小卜都会愉快地答道:影片是“英雄白跑路”!久而久之,“英雄白跑路”也成了卫闽人白跑一趟没看到电影的代名词的“梗”。
岁月荏苒时光如梭,儿时看电影的经历让自己对“电影”有种莫名的爱与感悟,电影太神奇了,她仅仅用1-3小时的功夫就给你演绎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而这故事是主人公一生浓缩的精华。
我爱看电影,至今!
-10-28写于回武夷山东的高铁上
PS:现“卫闽童年”原写在朋友圈的“童年纪事”前记:
年,1岁多的小卜随被“开除党籍、军籍、干部”贬为工人的家父到了邵武卫闽林场,至年他老平反、年随他老进邵武城,此前在卫闽林场呆了13年。那段的童年时光,在山里林中疯跑、在田野河边嬉戏、在球场操场撒野……以致大五在漳州实习闲聊时,同小组的庆文同学听了我童年各种趣事,羡慕、神往之余毕业时给了个“林中鸟总有自在的天空”的赠言,其极贴切地揽括了老卜教授儿时、大学及其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这也是老卜教授对自己enjoymyself最为自豪的写照:林中鸟总有自在的天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