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曾仕强去世,重温经典,缅怀大师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看道”→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为看道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缅怀大师

看道

经师易求,人师难遇。

────看道说

01.

年秋季,

是一个多事之秋,

我们经历了一次次失去与惋惜,

前有著名主持人李咏,

后有武侠泰斗金庸,

有人说,

这两个人一个带走了我们的青春,

一个代表着江湖的结束。

可是就在大家缅怀之时,

又一位大师离我们而去。

年11月11日晚19:24分,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永远的离开了!

这个白发、儒雅、博学的老人家,

在为中华文化奔走呼号多年之后,

与世长辞。

在这个流行离开的世界,

我们仍然不擅长告别,

尽管泪眼婆娑,

但我们依旧不得不说一声再见。

曾仕强教授生于福建,长于台湾,

身为国学大师,

他曾多次登上过《百家讲坛》,

为众多观众解说易经的奥秘,

而他一生中著有的

《易经的奥秘》、《中国式管理》、

《易经的智慧》、《道德经的奥秘》、

《胡雪岩的启示》

等数十部著作,更是诲人无数。

曾教授的一生,

是光辉的一生,

是奉献的一生,

也是辛劳的一生。

02.

年,他在新加坡讲学,首度提出“中国式管理”思想。

这是曾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因为中国的人文习俗与西方有很大差异,所以不能一味模仿和追随西方的管理模式,而应该用中国人自己的方法来化解中国人的问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说:“在中国社会想要取得成功,

必须先要悟透中国人独特的民族习性。”

曾教授当时的这段言论,

可谓开创了中国模式走向世界的先河。

时间到了年时,他再次预言21世纪必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而当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科技经济和社会状况都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不少人对于曾教授提出的“中国式管理”思想嗤之以鼻,认为他在痴人说梦。

然而,三十年过去,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之巅,所有发生的一切,每一步都印证了曾教授的预言,也证明了“中国式管理”这一基于汲取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精髓的思想,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极具积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年3月,

曾教授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为司局级以上干部做了

“中国式管理之六字真诀”的管理培训。

一年后,他还受聘为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创富山西、晋商复兴”共赢计划的名誉顾问。同时,曾仕强教授还接受邀请参加了浙江省政府组织的“胡雪岩商道”论坛和安徽省政府组织的徽商论坛,进行了大会演讲。并被《浙江日报》评选为最受浙商欢迎的培训师。

03.

正当大家等待他新的言论时,

才发现他已将目光

再次转向了社会层面的教育。

而后,

他先后在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南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岭南大学、

中山大学、辽宁大学、

浙江大学、天津大学、

对外经贸大学等高等学府,

为在校学生进行演讲。

就是这样一位中国管理学之父,

又将自己一生的精力

投入到芊芊学子身上,

即便生命结束的最后几年,

也放不下心心念念的教育事业。

其实,自《易经的奥秘》开播以来,

节目就已为曾教授吸引了亿万观众,

很多人都不明白,

为什么曾教授又转身投入到其他事业中,

或许这就是他在心底里认为的使命,

虽然一直忙碌,但活得很清醒,很明白。

就在两年前,这位老人看到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道德问题,又站了出来,他呼吁人们正本清源复兴中华道统文化,重建敬天、顺天、事天,不忘根本,天人合德的传统信仰,而后他首倡的第一届海峡两岸暨全球华人敬天祈福活动在泰山天地广场举行,不少华人华侨,民族代表,以及1万余名观礼嘉宾,来到现场共同祈福国泰民安。

而同年9月,

曾教授却因积劳成疾,不得不卧床修养,

非常遗憾没能亲临祈福活动的现场。

而彼时躺在病榻上的他,

既感到无比惋惜,

也为那么多人的支持而感到欣慰。

看到的多了,遇见的多了,参悟的多了,

他将人生的大智慧归结为为三件事,

这也值得所有人深思、铭记。

他说,人生只需要做三件事:

1.知道此生为何而来,这是目标;

2.知道如何完成,这是方法;

3.知道如何做得更好,这是改善。

这三件事看似简单,

做起来却相当不容易,

不仅需要花费一生的时间去实践,

还要在无数的实践与失败中总结经验,

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也是一个人的使命与动力。

细细想来,

或许曾教授就是很早看透了人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当雪崩来临之时,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而他的使命就是让所有人明白这个道理。

04.

学者是孤独的,

拥有使命感的学者更加孤独。

他们一路负重前行,

顶着超前的思维为人民传道受业解惑。

在健康的时候,

他用自己的智慧

站在人们的面前讲述着中国千年的历史。

而当他无法站立之时,

他便用自己坚强的意志,

告诉我们人生的智慧与使命。

如今,他离开了,

但他的声音,

他讲解的智慧文化,

都将留在人们的心中。

无论曾教授在哪里,

他一直是我们的精神领袖,

也是我们最敬重的老师。

他留给我们的,

不仅仅是一碗又一碗好喝的

“心灵鸡汤”,

也是当代中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

从未有过的近距离感知,

以及对传统文化复兴的信念。

它勾勒出当代国人心灵深处

对祖先的回忆,

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活的反思。

也让许许多多忙于创造效益的中国人,

有了不少让心灵得以休整歇息的驿站。

教授一路走好,

您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传世间,

引导万千有识之士,找到内心的慧光。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真的并不方长。

在这个秋季,太多的人离开了我们,

但是他们,以及他们留给我们的欢乐,

留给我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

必将永留世间。

经师易求,人师难遇。

文:看道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看道原创编撰,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蔓延

-END-

大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ly/7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