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看懂地缘世界

世界与中国

地缘政治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特殊的地理特质,会让某些特定的地方成为主导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的“钥匙”,也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人类对这些“钥匙”的经营和争夺,就构成了人类的历史。

四大地缘政治板块

都具备足够大的面积、足够多的人口以及完备的工业体系

中国背靠亚欧大陆地势最高的青藏高原、面向太平洋,拥有海陆之利(这恰恰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美国拥有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洋之利;俄罗斯拥有极其广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之利;欧洲以领先的教育、科技水平和历史人文积淀,拥有先发之利。

就如同在不同的地质板块之间往往会存在地震多发地带一样,从地缘政治角度去观察,在各大地缘政治板块之间同样存在大量的“破碎地带”。这些地区往往地处战略要冲,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正是受到这些战略利益的吸引,相关的地缘政治力量都会试图在这些边缘交错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几方一同施力的结局,就是把这里变得更加支离破碎。

地处“三洲五海”之地的中东,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各主要战略力量和不同文明之间碰撞、摩擦的前沿。

西欧——先发之利

“没有俄罗斯的欧洲”

地理特质赋予西欧最大的优势,便是先发之利。

欧洲最大的特点就是“碎片化”——找不出一个“核心国家”。

欧洲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及巴尔干半岛一直处于东西方文明交锋的最前线,你来我往,难以安定;

西欧平原和中欧平原地势平坦,没有明显的地理屏障,这导致各个邦国之间千百年来彼此征伐不断,却始终没有出现最后的胜利者,因此同样难以安定。

凭借着工业革命的技术优势,欧洲迅速崛起,在全世界占得了先机。

进入20世纪后,工业化的种子在其他地区陆续生根发芽,欧洲的劣势开始逐步显现出来——缺乏统一,缺乏资源,地理位置过于边缘化。

即便殖民地纷纷独立,但各老牌宗主国凭借对金融的控制,语言文化上的惯性以及掌握着大量的情报、代理人,欧洲国家在原殖民地国家依旧保持着很大的影响力,比如英国和印度、法国和北非。

相对于碎片化的西欧,俄罗斯的体积实在是太大了,加上传统上与俄国之间的距离和芥蒂,西欧心里总是有些怕俄国。

对于中国,一方面中、欧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这些合作可以大大缓解西欧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为了彰显政治正确,它们的政客总是在那些原本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领域找中国的麻烦,由此引发了一次又一次外交风波。

面对东方,西欧必须放下那份自近代以来形成的傲慢。

美国——两洋之利

美国所处的位置可以令其很容易地同时控制住太平洋和大西洋。现代工业的几个关键要素中,物流和资源这两条便牢牢掌握在美国人手里,国际大宗货物运输依旧是以海运为主。

美国的劣势就是,相对于亚、欧、非旧大陆来说,美国所处的美洲大陆更像是一个孤岛。在同等条件下,这样的“外来户”对大陆的影响力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而是必须借助旧大陆的“本土势力”,譬如处于边缘位置的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

对待松散的西欧,美国采取且打且拉、分化瓦解的策略。

对待俄罗斯,美国最大的战略目标恐怕是想让俄罗斯“巴尔干化”,使其像巴尔干半岛上的前南斯拉夫联盟那样,分裂成数个国家,且彼此之间战乱不断。

对于中国,中美之间存在大量的经济层面的共同利益;但另一方面,美方又从未放弃过插手中国内部事务、支持分裂势力的图谋。

俄罗斯——陆权与资源之利

面对西欧,俄罗斯从来没有放弃融入欧洲的希望,但是也清醒地认识到西欧对俄罗斯长期以来的戒备心理。

在地缘安全方面,中、俄在中亚和东北亚地区有很多共同利益,美国对这些地区的搅扰、渗透对两国都是威胁,从这个角度说,中、俄在地缘上是一种“背靠背”的关系。然而在和中国的合作中,俄罗斯始终放不开。一方面,那种白种人对黄种人不切实际的傲慢在俄罗斯身上同样存在。另一方面,沙俄曾在中国最虚弱的近代割走了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这就使得俄罗斯在同中国的合作中始终抱有一丝疑虑和警惕。

亚板块和破碎地带

“地区性大国”

这种国家虽然没有左右世界局势走向的能力,但在某一特定地区的事务中也同样不容轻视。它们的综合国力明显要强于周边其他小国,并且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不至于什么东西都要依赖进口。重要的是,它们必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缘节点。

从建设地区性大国的角度来说,印度是很成功的——一直可以左右逢源,同时从东西方两大阵营和一大堆第三世界国家那里获得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技术上的支持

除了印度之外,在中东还有两个极具潜力的国家——伊朗和土耳其。随着伊拉克、埃及等国纷纷开始走下坡路,这两个国家日益突显出来。它们分别占据着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都具备不低的工业能力。

Gornin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ly/9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