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中的统帅是一个公认的关键要素,确实不容易找到可靠的领袖。在二战期间,虽然希特勒手下有许多精锐军队,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战术相对较弱的将领,比如今天要介绍的这位被戏称为“最失败的元帅”——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
魏克斯的全名叫做马克西米连·马里亚·约瑟夫·卡尔·加布里尔·拉莫拉尔·赖希斯弗赖赫尔·冯·魏克斯·楚·格隆,虽然名字很长,但在德国军队中并没有太大的声望。显然,个人的名气并不只是决定因素,军队实力战略任务需要与领的个人力相得益彰。尽管魏克斯负责指挥装甲部队进行地面作战,但在大多数行动中,他主要是执行侧翼掩护任务或进行佯攻迷惑敌人,例如波兰战役、法国战役等。虽然他在战场上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是斩获却不多,最终黯然无光,可谓令人遗憾。
然而,这并不表示魏克斯是一个平庸之辈,毕竟成为元帅并非易事。在法国战役期间尽管他没有攻任务,但在成功掩护力部队后魏克斯展出了他的斗力,迅速突破了法军的埃纳河防线,将本来是佯攻的战役变成了真正的主攻,抢夺了主力部队的风头。在南斯拉夫战役中,他还罕见地获得了主攻任务,魏克斯带领部队展开了顽强的冲锋,一举击溃了南斯拉夫两个完整编制的集团军,先行进了萨拉热市,几乎宣告了南斯拉夫的覆灭。
然而,要说真正扬名的战役,还要提到年苏德战场上的两场重要大战。年8月,魏克斯率部作为先锋,发起了著名的基辅战役。这场战斗给苏联军队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比如超过60万苏联士兵被俘虏,被称为二战期间苏联的耻辱。魏克斯作为战场的前沿指挥官,表现出色,他俘虏了近10万苏联士兵和数百门重型火炮。然而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年底,莫斯科攻坚战爆发,严寒的气候让德军苦不堪言,而坚决抵抗的苏联军队也让德军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由于兵力不足,魏克斯次向希特请求支援,而他并不道,希手头同样难以继,无法供增援。终,希特只能颁发元帅勋章以激励他,但可悲的是仅凭荣誉法扭转局;年月31日斯大林格勒落入苏联中。魏克别无选择只能选择撤。整个斯大格勒战役中,第六集团军覆没,B集团军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据统计,近万德军在此役中阵亡,对于兵力不足的德国军队来说,这几乎是致命的打击。这次战败成为日后德国失败的先兆,魏克斯作为主要指挥官也难逃其责,因此被冠以“最失败的元帅”的绰号。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魏克斯虽然有一些令人遗憾的战果,但他也在某些战役中表现出色。他的部分失败并不能完全归责于个人能力,更与战争形势、战术部署以及上级支援等因素有关。此外,评估一个将领的能力也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不能片面将一场战的成败来判断个军事生。毕竟,战争是一个复杂多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众要素的综博弈。
总来说,魏斯在德军队的领层中虽然并不是出类萃的存在,他的军事能和贡献也不容忽视。他在一些战役中表现出色,给苏联军队带来了不小的威胁。无论如何,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客观公正地去看待他们的整个军事生涯,不能简单地用“最失败的元帅”这样的绰号来刻画一个时期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