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去不到十年,昔日强国分崩离析,其实一

铁托治下的南斯拉夫始终面对多民族问题的困扰。铁托作为克罗地亚人,对构成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极力打压。首先就是版图上的拆分,如今的黑山、马其顿和波黑,其实都是由此而来,此外,还有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南斯拉夫的分崩离析,其实在铁托时代就已埋下种子。

撰文〡叶克飞

铁托,老一辈无比熟悉的名字。他出生于克罗地亚,年任南共总书记,年率军解放贝尔格莱德。二战后,他长期担任南共总书记、南斯拉夫总统和最高统帅。他不满苏联控制,推行自治路线和不结盟运动,使得南斯拉夫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年,南斯拉夫宪法规定其为终身总统,年,宪法定其为南共终身主席,年去世。

铁托墓位于如今的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又被称作“花房”,因为陵墓就在原总统官邸的花房中,据说这是铁托最喜欢的地方。如今,原总统官邸的主体建筑变成博物馆,铁托墓则置身其后。

铁托去世后,直到南斯拉夫分裂之前的年,这里都是南斯拉夫人的“圣地”。

那些年里,“国际友人”也常来铁托墓。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铁托希望各国能抛弃冷战思维,摆脱意识形态桎梏,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也正因此,他尽管与斯大林交恶,但却“朋友遍天下”,即使是出于利益考量,在冷战时期也算难得。

当年,仅出席铁托葬礼的就有个国家的个代表团,时任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任美国副总统蒙代尔、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等均告出席。因此舆论认为,去世的铁托仍可发挥桥梁作用,将东西方两大对立集团召集在一起。

那时,花房由礼仪卫兵日夜守卫。但到了年,守卫被取消,参观者也大幅减少。铁托也许并未预料到这样的结局,也不会想到他的总统官邸不再是贝尔格莱德的中心。这座名为德迪涅的小山头仍有着旧日幽静,但不是因为严密的安保和生人勿近,而是因为历史的前行。

铁托去世还不到十年,昔日南斯拉夫便开启了分崩离析的脚步。他的出生之地克罗地亚,离世之地斯洛文尼亚,还有他的葬身之所塞尔维亚,乃至马其顿、波黑和黑山等纷纷独立。这个分崩离析的过程,也是对铁托功过重新审视的过程。

二战后,苏联希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全面控制东欧各国,但铁托并不买账,提出“南斯拉夫人的南斯拉夫”。最终,铁托与斯大林决裂。为抵御来自苏联的压力,南斯拉夫只能与西方国家建立联系,并得到美国援助。直至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主动改善苏南关系,两国才恢复外交。

也正是与苏联的对抗,再加上南斯拉夫经济开放政策的相对成功,铁托的声望达到顶峰。

相比同时代的兄弟国家,南斯拉夫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开放,因此日子滋润。当时南斯拉夫民众可以阅读来自西方的书籍,观看来自西方的电影。西方游客可以在南斯拉夫自由旅行,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早期,西方游客达到每年多万人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柏林墙建起,冷战壁垒分明,东欧国家严禁人民前往西方的当时,南斯拉夫人还可以去西方国家自由旅行,每年达到万人次。当时就有人这样揶揄:“南斯拉夫人可以这样,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比意大利还好,压根不担心民众逃走”。对比柏林墙那头的东德,便可知道南斯拉夫的底气。

经济政策的灵活还体现在劳务输出上,当年的南斯拉夫人经常去西德等发达国家打零工,尤以农民居多,每年向西欧输出农业工人可达八十多万。也正因此,南斯拉夫的城乡差距不大。年,南斯拉夫有36%的家庭拥有汽车。

从二战结束到年的二十五年间,南斯拉夫从一个欠发达农业国家变成中等发达的工业国家。一个细节可以证明南斯拉夫当时的荣光:在黑市里,南斯拉夫是最贵的护照之一,因为在当时,它就已拥有六十多个免签国家,而且横跨东西,既有西方发达国家,又有东欧国家,还有亚非拉兄弟,覆盖面极广,使用最为方便。

不过,即使在鼎盛时期,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国的发展已非常不平衡。

一方面,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地缘优势,它们拥有多种地貌,有山有丘陵,有平原有河流,适合于多种经济作物生长,又有较长的海岸线,便于对外贸易和开拓。加上它们紧邻西欧,尤其是斯洛文尼亚,与意大利和奥地利接壤,只要经济政策允许,它们就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斯洛文尼亚的布莱德湖

在铁托时代,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恰恰是经济支柱。南斯拉夫人均收入能超越意大利,依靠的也正是这二者的拉高。

但也正因为这样,当年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每年都会上缴大量资金扶持相对落后的波黑、马其顿和黑山,这也引发了前二者的不满。

南斯拉夫解体后,各国发展其实也基本与原先基础一致。斯洛文尼亚转型最快,经济最好,活力尤胜意大利。克罗地亚的情况也差不多,两国都早已迈入发达国家序列。相比之下,波黑、马其顿和黑山的发展则慢一些,旧日痕迹也随处可见。塞尔维亚若未经历战乱,情况会更好一些,但肯定还是比不上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

何况,经济无法掩盖一切,年起,铁托对兰科维奇集团所谓的“中央集权主义——大塞尔维亚主义”进行严厉打击,四万塞族干部被整肃,使得自身声望渐渐下滑。

铁托此举其实是一直以来执政方略的一环,他治下的南斯拉夫,始终面对多民族问题的困扰。铁托作为克罗地亚人,对构成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极力打压。首先就是版图上的拆分,如今的黑山、马其顿和波黑,其实都是由此而来,此外,还有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南斯拉夫的分崩离析,其实在铁托时代就已埋下种子。

因此,一些塞尔维亚人一度认为,克罗地亚族的铁托葬在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人的耻辱”,甚至提出将陵墓捣毁。如今,这一切风雨似乎已经过去。塞尔维亚政局已然稳定,经济迅速恢复,铁托墓依然保留,虽显冷清,但终究不再有被拆被毁之虞。

不过,要让塞族人以当年那般景仰之心看待铁托,已然全无可能。

RECOMMEND推荐阅读柏林墙建起之前,拖家带口逃向西德的都是高素质群体那些死在柏林墙下的年轻人写作的最高使命是战胜谎言

顺手卖个书

叶克飞

不赞白不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sc/9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