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荐书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
商务印书馆,年
我认为,在文明世界里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最不注重哲学了。
美国人没有自己的哲学学派,对欧洲的互相对立的一切学派也漠不关心,甚至连它们的名称都几乎一无所知。
但是我们又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美国居民,都在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它们的头脑,根据同样的准则运用它们的头脑。也就是说,美国人虽然从未下过功夫界说他们的准则,但他们却有一个大家共通的确定的哲学方法。
摆脱一统的思想、习惯的束缚、家庭的清规、阶级的观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民族的偏见:只把传统视为一种习得的知识,把现存的事实视为创新和改进的有用学习材料;依靠自己的力量并全凭自己的实践去探索事物的原因;不拘手段去获得结果;不管形式去深入本质——这一切就是我以下将要称之为美国人的哲学方法的主要特征。
如果想再深入一步,从这些特征中找出一个足以概括其余一切特征的最主要特征,那就会发现每个人在运用他们的头脑时,大部分只依靠一己的理性努力。
因此,美国是世界上研究笛卡儿的学说最少,但却实行得最好的一个国家。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
美国人不读笛卡儿的著作,是因为他们的社会情况不需要进行思辨的研究;而他们之所以要按照笛卡儿的名言行事,则是因为这个同一社会情况自然地使他们的思想接受他的名言。
在民主社会里盛行的接连不断运动中,上一代和下一代的联系逐渐松弛或断绝,每个人容易忘却祖先的观点或并不因此而感到不安。
生活在这种社会的人,将不再信守其所属阶级的见解,因为可以说阶级将不复存在,而仍然存在的阶级也是由一些游移不定的分子所构成,以致他们的团体本身根本不会有可以控制其成员的真正能力。
至于一个人的智力对另一个人的智力的影响,在公民们的素质差不多完全一样的国家里,必定极其有限,因为大家的能力非常接近,谁也不承认别人一定比自已强大和优越,大家都时时以自己的理性进行判断,认为它才是真理的最明显和最近便的源泉。这不仅表明不相信某一特定的人,而且也表示没有兴趣相信任何人的什么话。
因此,每个人都自我封闭起来,试图从封闭的小圈子里判断世界。
美国人的这种只依靠本身确立判断准则的习惯,使他们的头脑产生了另一种思维习性。
由于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小困难不经他人帮助完全可以解决,所以他们容易由此断言,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可以解释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为人的智力所不逮。
因此,他们不愿意承认有他们不能理解的事物,以致很少相信反常的离奇事物,而对于超自然的东西几乎达到了表示厌恶的地步。
由于他们习惯于相信自己找到的证据,所以喜欢把自己研究的事物弄得一清二楚。因此,他们要尽量揭去事物的层层外皮,排除使他们与事物隔开的一切东西,推倒妨碍他们观察的一切东西,以便在最近距离内和光天化日之下观察事物。他们的这种观察事物的方式很快又导致他们轻视形式。在他们看来,形式是放在他们与真理之间的无用而令人讨厌的屏障。
因此,美国人用不着到书本里去汲取哲学方法,他们是从自己身上找到这个方法的。其实,我认为欧洲也曾有过同样的情况。在欧洲,随着身分日趋平等,人们之间越来越无差别,这种方法就已建立起来和普及了。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Charles-HenriCléreldeTocqueville,年7月9日-年4月16日),法国历史学家、政治家,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前期热心于政治,年出任众议院议员,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因反对他称帝而被捕,获释后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之后主要从事历史研究,直至年病逝。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
——推荐阅读——
“巨著思想评论”精选回顾:
茨威格为何刻薄地评价狄更斯?
加缪《鼠疫》:死亡、爱与精英
米兰昆德拉:爱情是一种隐喻
尼采:我为什么推崇叔本华?
尼采:“请像牛一样阅读我”
病人叔本华:欲念和无聊,是陪伴人生的两极
甘地自传片断:圣雄年少时的好色与怯懦
托尔斯泰:“缴械不投降”的朝圣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道消息是香甜的
阿德勒:孩子为什么懒惰?
阿德勒:面子,可能隐藏着我们内心的自我贬抑
阿德勒:人只有彻底了解自己,才有能力面对困境!露易丝海:你的疾病其实是你的错误思想所致
三毛:沙漠中的饭店
三毛:美丽的哀愁与不朽
李鸿章的抽烟与晚清政治家的面目
从李子柒现象到“第四消费时代”
布鲁姆:性是科学,爱是诗
南怀瑾:滔滔浊世看孟子有何智慧?
曾仕强:老子有哪些人生智慧?
回忆我与曾仕强教授的几次交往
《我是谁》:从曾仕强谈鬼说起
马克斯·韦伯: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失败
阿斯帕西娅:粉红色哲学家的政治雄心
克里希那穆提《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不是贪婪,亦非无欲无求
为什么说美国是新的罗马?
从细节看美国:“大选日的由来”背后的精细考量
光荣,在悬崖边——读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
马克西穆斯:在民愤、兵怨中接受考验的军政统帅
凯撒——当下年轻人如何复活“凯撒精神”?
普鲁塔克:可佩与可鄙的马可伽图
普鲁塔克:且看这位机巧者的反噬命运
圣皮埃尔岛:卢梭的36天幸福生活
卢梭——悲凉的甘美:一个孤绝英豪的最后时刻
科耶夫:历史终结了?
至悲无音?——悼北大哲学系教授王炜先生
西塞罗:我们该度过怎样的老年,以及青年?
女巫阿纳丝塔夏的视角:我们是谁?上帝在哪?
海灵格:也说《这一生为何而来》
约纳斯——序曲:大屠杀之后如何看待上帝?
为什么推荐《创造金钱》一书?
荐读
提升视野的36本经典好书(附推荐理由)
▼喜欢,就给我一个“在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