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张译吴京在,2020第一猛片没争议电

先来一波回忆杀:

还记得小学学过的那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吗?

条姐对那篇通讯文记忆犹新,原因是作者魏巍笔下的那群人:

“战士们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

如今,电影《金刚川》将这群“最可爱的人”搬上银幕,而条姐却发现了他们可爱之外的另一面。

01

千钧一发间的时光轮回

年夏,朝鲜战争的关键一役金城之战,一触即发。

电影讲的就是这场大决战……前的一个“小战役”——

勇渡金刚川

为什么要渡河?

代号“燕山”的主力师,必须在7月13日抵达前线,于右翼掩护大部队发起总攻。

否则,整个军队将成为折翼之鹰。

但是,河并不是你想渡就能渡的。

首先是天险。

河面最宽60米,水深6米,加上夏季水流湍急。

金刚川成为志愿军赶往前线的最大路障。

其次,敌军的阻击轰炸,成为战士渡河的第二道难关。

头顶是“丧门神”,快速过河成了第一要义。

为了节省时间增援前线,志愿军选择搭桥过河。

然而,为了阻止大部队增援,敌方空军早已炸毁了金刚川上的桥梁,这也迫使志愿军们只能临时搭建桥梁。

可是敌方的大规模轰炸,仍未停止。

勇渡金刚川,对于整个朝鲜战争的局势,可谓迫在眉睫。

无论是战场,还是人,都是千钧一发。

面对这一紧张的局面,志愿军只能硬碰硬!

你开飞机来炸,我就用高炮回敬。

你用燃烧弹毁桥,我们就以血肉搭桥过河。

在那个小米加步枪的年代,弹药不算充足,武器不算先进。

片中由张译饰演的高炮兵张飞如是说:

轰炸机飞太高,打不着;侦察机飞太快,也打不着……

但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在《金刚川》里,用机枪扫射远处的飞机,正是战士们无可奈何但又坚持不懈的体现。

桥毁了,下一秒又被修好。

这一看似不可能的神迹,恰恰就发生在金刚川上。

套用片中的一句台词:

不可能,便是这些以身殉国者的信仰!

战况惨烈,士兵无所畏惧。

《金刚川》看似讲的又是宏大叙事那套,但让条姐震惊的是:

本来单凭故事就足以震撼人心,可主创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在影片结构上另辟蹊径。

02

个体叙事下的集体表达

《金刚川》的故事时间极为紧凑:

从年7月12日白天,到13日凌晨,描述志愿军渡桥的过程。

仅仅半天功夫,在片中就拍了四个来回。

映后交流中,主创也表示:

想以不一样的视角、较为现代的叙事手法,呈现抗美援朝那段烽火岁月。

于是,时间轮回与多线奇观,为电影《金刚川》的艺术话语,增添了一抹亮色。

影片采用多线叙事,分为四个章节:

士兵、对手、高炮班、桥。

视点从小胡眼中的士兵刘浩,到张译、吴京饰演的高炮兵,甚至还从美国飞行员的角度加以描述。

空间上,也从此岸的驻扎树林,到彼岸的草丛炮台;

从金刚川上岌岌可危的桥梁,到空中的“丧门神”。

非线叙事的视角,以及横纵方位的转变,让故事的可看性大大提升。

说完故事线索的多元,再来聊聊一元论的设定。

不同于战争中的情绪渲染,《金刚川》在时间、地点、主旨上,完全遵循古典戏剧三一律的原则。

时间聚焦于年7月12日以及13日凌晨,总共不超出一天时间。

电影中呈现出的地点也相对集中:以金刚川为核心,横向发散出的周围地势,以及纵向发散出的空军战场。

而时间上的“窄”,以及有限的空间,恰恰体现出志愿军战士的悲壮:

无路可退,只能强攻!

如果说非线性结构够现代,那么三一律所呈现出的理性框架则使故事更克制,更古典。

三个视角,于同一时段展现同一主题。

这么做,无非是想在结构上小处着眼,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半天时间,以及个体战士的视角,呈现出金刚川战役的悲壮。

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金刚川一役,敌军共在金刚川附近投放炸弹枚左右,炮弹超过枚。

而人民志愿军工兵第十团第三连,面对飞机的轰炸,将木排加以伪装,通过水路偷运到桥点。

七天七夜,用生命铸就这座生命之桥。

仅仅是一次增援都如此惨烈,那之后的金城战役呢?

最终的胜利,条姐只能以泪应和。

个人化的叙事,反映出的是《金刚川》背后的集体共情。

从个体命运的抉择,到为了家国所做的英雄抗争,怎能不为之动容。

03

不计小我后的无畏牺牲

这些士兵为何前赴后继,奔赴炼狱?

为了渡川打胜仗,然后回家。

但就像本片的英文名“TheSacrifice”所定义的那样:

荣誉感以及归乡情切,终被赴死之心所取代。

正如片中的那句台词:

“那一年,俺们才十七八岁。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

李九霄饰演的刘浩,一开始想的是渡金川,打胜仗,得荣誉,祭战友。

他手中拿的是牺牲战友的照片,心里想的是如何获得勋章以祭奠英魂。

当他于此岸侦查敌情时,发现对岸的高炮手们点燃了隐蔽的炮台,转移敌机注意力,为大部队过河争取时间。

这一牺牲行为触动了刘浩,使得他自发地朝彼岸走去。

从为了小我荣誉而过桥,到为了捍卫民族而过桥,刘浩完成了一次心理转变。

这也是由个体小家,向集体大家做出的牺牲。

聊完士兵的牺牲,再来聊聊高炮手的舍身取义。

国产片导演在现代战场上,总喜欢用历史人物,体现沙场点兵里的壮志豪情。

提一嘴,李九霄饰演角色姓啥?

不错,《金刚川》中引用的正是三国故事里的三兄弟——刘关张。

张译饰演的高炮团长名叫张飞,但人物形象与行为多为角色反差:

三国里的张飞,开场是鞭打督邮,然后长坂坡上一声吼;

到了《金刚川》,张飞不猛,但心思缜密。

开场看似懦弱,实则处处考虑他人的生命安全,是个潜在的忠勇义士。

片中关二爷的形象,被吴京饰演的关磊所承包。

印象中,二爷讲的是义,但他的义不在于侠义豪情,更多是道义,属于儒家文化的范畴。

再看关磊,更多是一种痞劲儿,打仗不按套路出牌。

映后交流中,吴京也表示:“自己是按照北京老炮儿的形象来演的。”

至于循规蹈矩的性格特征,全部交给了张飞。

两个炮兵,看似“翼德不勇,云长不义”。

可在面对敌机时,他们选择了背水一战。

乱世三兄弟,从普通的士兵,成了伟岸的英雄。

这些志愿军都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江西的,有四川的,也有京片儿口音的老炮儿……

仅有一江之隔,但他们还是彼此不认识,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

尽管如此,操着不同方言的他们,为了吸引炮火,仍能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

正是这群彼此不熟知的人,最终以“战友”的身份凝聚在一起。

方言之间的不对等,让他们的浴血奋战显得格外悲壮;

彼此不熟知的身份,让他们获得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战友。

从前南斯拉夫《桥》中的为了和平而炸桥,到《遥远的桥》里为了名誉而过桥,炮火纷飞下的桥梁承载着太多的意义。

在《金刚川》中,结尾用生命搭建的人桥,彰显的依旧是中国志愿军不屈的毅力。

映后交流主创也谈到:

整个剧组也是一座人桥,用光影把抗美援朝那场惨烈的战役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回顾那段峥嵘岁月的同时,《金刚川》也用光影彰显了时代英雄的光辉。

不忘历史之余,中国影人也完成了一场不失艺术话语的影像表达。

融世代血肉金刚,换当下风平浪静。

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这一抗美援朝战场上为国捐躯的烈士人数——

我们,铭记于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zz/10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