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朋友再见》这是一首我国人民十分熟悉的歌曲,由于它出现在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有人误认为它是前南斯拉夫民歌,实际上它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前南斯拉夫电影《桥》描写了第二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游击队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战斗生活的内容,是我国观众十分喜爱的影片,电影《桥》的插曲。
《啊!朋友再见》80年代也在我国广泛传唱。这首歌为2/4拍,弱起音型的节奏生动富有动力感,准确地反映出游击队机智勇敢,坚定乐观的形象,旋律舒展流利,质朴感人,音调略带有些伤感的情调。
电影背景中描述的是曾经真实发生的故事,年,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3位英雄同心协力,炸毁了德军重兵把守的大桥,给敌人以致命打击。但3位英雄也为国捐躯,长眠于此。
作为电影里取景的塔拉峡谷大桥,位于黑山北部,横跨于欧洲最深的峡谷--塔拉河大峡谷之上为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全长多米,有5个桥拱,主桥拱宽米,桥距塔拉河河面米。大桥建于年至年间,在其完工之时,为欧洲最大的公路混凝土拱桥。这座桥年被游击队炸毁后,年被修复,至今仍在使用中。如今,物是人非。桥还在,当年铁托领导的前南国家却已解体,山河破碎,不堪回首。
桥头的一侧,有一座年重建大桥时立的,身着戎装的半身雕像。雕像下是一位母亲写给自己儿子的诗,她为儿子在保卫大桥的斗争中所做出的贡献而感到骄傲。这是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游击队长“老虎”原型的雕像。
桥头另一侧还有一座工程师拉扎莱·亚乌克维奇的纪念碑,他参与了年的炸桥行动。游击队员就是在工程师的指点下,把炸药放在桥梁最薄弱的位置,才成功把桥炸毁。但事实上工程师并没有像电影中所讲述的那样,在爆炸中牺牲。大桥炸毁两个月后,德国人得知工程师参与了炸桥行动,将他逮捕并杀害在桥头。
这部电影在中国放映于80年代,给生于那时的人们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与当时年轻人在追求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心路历程中产生共鸣,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人们津津乐道于剧情和台词,学吹口哨并哼唱着影片中著名的插曲——《啊,朋友,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