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来源:《江淮文史》年04期,作者简介:李海文,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曾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主编、《中共党史研究》杂志副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周恩来家世》《张浩传》《穿过硝烟的握手》等,主编有《周恩来年谱(上)》《周恩来之路——个真实的故事》《周恩来研究述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中共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记》等
摘要:十年“文革”动乱时期,周恩来总理冲破种种藩篱,着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考虑引进解决穿衣问题的化纤生产设备和解决粮食问题的化肥生产设备,亲自指导国家计委起草了“四十三亿美元方案”,为“文革”中已处于困境的对外经济贸易带来了转机。至年26个大型项目全部建““文革”时期的广交会成,彻底结束了新中国票证制度历史。本期,著名党史专家李海文讲述周恩来与“四十三亿美元方案”,见证新中国起伏跌宕时期的技术引进艰辛历程。
“四十三亿美元方案”的形成“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中央“文革”小组、林彪集团的破坏,中国在年关闭了大部分驻外使馆,甚至发生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的恶劣事件。年8月下旬,毛泽东决定隔离审查要夺外交部权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及同伙关锋、戚本禹,砍断了中央“文革”小组伸向外交的黑手,给极左思潮一定程度的打击和扼制.
随后中国陆续派出驻各国的使节,恢复了与各国的交往。年4月中共九大之后,周恩来布置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4人研究国际问题。
年8月15日起,毛泽东离京到南方进行为批判林彪集团吹风的视察。他问列车员,星期天干什么去?列车员说排队去买的确良,并且告诉毛泽东的确良如何好,例如不用布票、经久耐用、挺刮、不起皱等。毛泽东说,为什么不搞个工厂生产呢?毛泽东回京后对周恩来、李先念谈了这件事,问为什么不能多生产一点的确良?周恩来说,我们没有这个技术,还不能生产。毛泽东又问,能不能买生产技术?周恩来马上说,当然可以。
搞化纤工厂,第一个条件先搞石油,石油要提炼,提炼才能有乙烯、化纤。“文革”爆发后,中央“文革”小组叫嚷现在是“新文革与旧政府的矛盾”,将矛头指向周恩来领导的国务院。周恩来立即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要李先念、余秋里研究引进技术这件事情,同时把急需引进的项目通盘研究一次,搞一个全面规划报给他审批。
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消息传出,大批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封锁。国际大格局的变化,外交工作的突破,提供了大规模引进的契机。历史的机遇常常是瞬息万变,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周恩来决定抓住这一时机。
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刚刚将《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发下去仅仅5天,在周恩来积极领导下,12月16日到年2月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会议,会议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工程”纪要》及林彪一伙对经济工作的干扰,会议摒弃了林彪一伙所提出的“用打仗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的口号。在这种口号影响下,年吴法宪借口要大搞直升飞机,占用了国家投资万元刚建的景德镇陶瓷厂,把设备分散,拆毁了万元建成的隧道窑和锦窑,使中国出口的陶瓷产品下降到日本的五分之一;南昌把飞机厂最好的工人下放。周恩来气愤地说:“林彪一伙一直破坏到‘九一三’,影响到年,恶果逐渐暴露出来了。应把九大以来林彪一伙破坏经济计划的情况编个材料,供大家批判。一定要批透,把破坏性后果消除掉。”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和与会同志的意见,在李先念、华国锋主持下起草了《年计划会议工作纪要》,提出10条整顿意见,包括加强统一计划,整顿企业管理,落实对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政策等;特别在企业管理上明确提出七项制度,即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质量检验制、调和管理维修制、安全生产制、经济核算制;明确企业要抓七项指标: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但是张春桥借口“文件长了,不好发”,“拿多数压我们,我坚决反对!”还说,批空头政治就是批“文化大革命”,迫使文件和会议纪要没有下发,强行将会议出现的批林热潮压制下去。
但是,周恩来、李先念、华国锋仍然决定抓住机遇,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由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写了一个报告。年1月初,李先念和华国锋专门听取计委主任余秋里和轻工业部、燃化部、商业部、外贸部汇报,组织大家讨论。
华国锋年参加革命,从基层工作起步,担任县委书记十年,年起担任湖南省的副省长、省委书记,一直管农业、财贸等,他很清楚: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每年七八千万亩,产量大约万担,相当于万吨左右,这些棉花不能都织成布,还要为工业提供原料。当时亩产低,要增加棉花主要靠扩大种植面积,但是又不能挤占了粮食种植面积。再增产,中国8亿人口中,每人最多增加2尺布,也就是只够做一条裤衩。国外的经验就是发展化学纤维,发达国家化学纤维在纺织原料中占40%,而中国只有5.5%,相差太远。
成功领导大庆油田的余秋里自然知道引进设备、技术的重要性,大庆开采出石油,炼油厂的设备就是从日本引进的。他生性耿直,顶着“四人帮”的压力,领导国家计委及有关单位讨论决定先引进4亿美元的设备。年起,余秋里任国家计委革委会主任,主持计委工作。年1月被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
年1月16日,国家计委起草好《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上报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并报周恩来总理。仅仅过了6天,1月22日,李先念、华国锋、余秋里联名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2月5日,周恩来主持国务院会议,讨论国民经济计划,他批示同意国家计委的报告,并报毛泽东批准。周恩来强调,对引进技术只能是“一学、二用、三改、四创”的方针,即在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改革。由于引进设备工作得到毛泽东的支持,“四人帮”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反对。2月7日,这项工作正式组织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在贸易和设备引进上的重大突破。
年5月,李先念批准了国家计委出国考察报告,国务院兵分两路:一路由轻工部、燃化部组织考察组分别到西欧、日本考察了2个月;一路由轻工部焦善民带队和国家建委、燃化部、交通部、水电部等到四川、辽宁、上海、天津实地考察工厂厂址。最终决定在四川长寿、上海金山卫、辽宁辽阳、天津北大港建设4个工厂,报告国家计委并报李先念、华国锋。
同时,李先念委派正在干校劳动的柴树藩回京主持同外方的谈判。9月2日,周恩来将柴树藩写的《进口化纤设备谈判进展情况报告》批给李先念,并提出提前从日本进口设备。9月19日,李先念对国家计委、外贸部的报告作了批示,由此第一批进口化纤、化肥设备的报告正式决定下来。年9月20日,国务院批准计委成立进口设备领导小组,引进工作进展顺利。冶金、燃化、机械、电讯、民航、水电、铁道、三机部、四机部闻风而动,纷纷写报告要求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出国考察,了解这些年国际上发展情况,计划引进技术和设备。
但是,由于“四人帮”的阻挠,极左思潮难以消除。年10月5日,周恩来接见即将赴美访问的中国科学代表团和医学代表团全体成员,强调对于外国的先进技术、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习,要吸收,但是必须有分析地、批判地学,做到洋为中用。医学代表团回来,要做报告,有一个军代表说,不要把我们说得一团漆黑,结果他们不敢讲了;科学代表团连一个报告也没有写出来。周恩来知道后,在听取国家计委汇报的会议上,痛心地说:“随便给人家戴帽子,结果他们不敢讲了,这种风气不好,出去花了不少钱,回来连报告也不敢做。不敢谈人家的长处,也不敢谈自己的短处,这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有些人自己不懂,又随便给人家戴帽子。出去参观、考察,就是为了学习人家的长处。”
身经百战的余秋里是一位敢负责、敢担当的领导,他对引进工作很积极,让国家计委汇总石油、煤炭、化工、机械、军工、电讯、民航、水电、铁道、三机部、四机部的报告,又准备了大小两个方案,11月7日,国家计委将小方案《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报周恩来,报告建议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11月30日,周恩来看过这个报告,认为既然有这么好的机遇,事情就应该做大些,指示将进口33亿美元技术和设备的大方案一起送来。
周恩来为什么要看大方案呢?经过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他知道在一个以农民为主的中国,文盲众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理想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只能一步一步向前走。“文革”前台湾与大陆发展水平基本相当,但是从年拉开距离。蒋介石用了严家淦,严家淦原在银行仅有一个小职位,但他对做生意、搞贸易有那么一套,很快台湾与日本、香港、新加坡成为发展迅猛的“四小龙”,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