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末期,东周王朝由于礼崩乐坏,制度开始动摇,社会呈现出十分动荡不安的状态。孔子立志行道,企求恢复天下的秩序与和平。他行道的目的,在于训练一批公正廉洁、忠勇爱民的行政人员,来推行古圣先贤的德政,实现为老百姓服务的目标。
其具体的步骤,则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能够完成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目标。这种以人为本、为政在人、以德化人的中道管理思想,归纳起来,有下述五个重要的原则:
(一)修身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应该以修身为本。能力较低的人,最起码要做到独善其身,尽量做好自律,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能力高强的人,就应该推己及人,以求兼善天下。我们推行能者多劳的原则,必须以自己的智慧与道德为基础。因为一个人唯有既贤且能,才能受到大家的真诚拥戴。
(二)亲民
管理者的责任,在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并重,即一方面要促使被管理者不断提升自己的伦理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应该使被管理者获得必需的物质资料,以维持日常生活。管理者在职场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品德来感化员工,同时在物质方面,最好不要和员工有太大的差距,这样的管理者才具有亲和力。
(三)守中
人在物质方面的享受,并没有止境。身体的欲望倾向是十分危险的。伦理道德的力量很精微,我们稍有疏失便会使之荡然无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为了避免发生错误,必须时时刻刻致力于守中,也就是寻找合理点,并坚持实践。“中”即合理,坚守合理便是守中,人人守中,目标才能够一致。
(四)中道
管理者由修身开始,谨慎守中以求亲民。这种修己安人的管理途径,即为中道。凡事求合理,即为中庸之道,现代称为“合理主义”。追求合理的途径,便是中道。凡事讲求合理的国家,称为“中国”。因而,只有那些力求无一事不合理的人,才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中国式管理,简称中道管理,说起来就是合理化管理。
自尧帝以来,中华民族悉以中道为立国的根本,历代兴衰,也都是得中、失中的结果。五千年来,这个中道传统一脉相传,后人便称之为“道统”。我们讲求合天道而尊重人性,并且力求一以贯之,共同以天下太平为目标。
(五)和谐
孔子当年所说的“世界大同”,相当于现代的“地球村”概念。在西方霸道文化的影响下,19世纪英国殖民地布满天下,20世纪美国武力超强,自命为世界警察,这些都不符合21世纪的发展要求。只有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才能使世人真正感受到中道文化的和谐与可贵。因而促进世界大同,才是人类之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