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地标还记得那些消失的地标吗一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89159.html

有些人,聚着聚着就散了;有些地标,看着看着就成记忆了。

“寻找地标”活动启动以来,除了鞍山的一些经典地标受到公众热情推荐,还有不少“老鞍山”特意打来电话,推荐瞭美塔、老体育场、立山劳动大厦、人民商场等一些已经消失的鞍山老地标,“它们陪伴了鞍山人那么多年,很多人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它们,渐渐地,大家对它们习以为常,忽然有一天这些地标消失了,只能在记忆中回想它们的影子,怪想念的。”原来,人和建筑也能产生感情。

“寻找地标”活动特别推出系列展示“那些消失的地标”,让我们一起回望它们的背影。

●八卦轻工批发市场——鞍山时尚鼻祖

说起当年叱咤风云的“八卦市场”,不得不先说“八卦沟”。

鞍山八卦沟,在一百多年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当时是隶属于辽阳县的一个小村子,村民大多是清代顺治八年从山东等地来的,后来,又有一部分外来的工人在这里定居。这样算来,八卦沟已有近年的历史。到了年,八卦沟已有户人家,居民人。

年的八卦沟

八卦沟因传说沟中有一块能测气象的八卦石而得名。对此记述颇详的是年版《辽阳县志》,全文是:“八卦沟,城西南四十里八卦沟村,有水沟横贯东西,相传沟中有巨石在水平面上,有八卦纹历历如镌,每遇大风雨或水灾变,必先呈湿晕、黑红各异象,历验无或爽者,村人异之,因以名村。日俄之战,俄军掘出欲载归不果。嗣逢山水暴发,汛流冲下,不知淤陷何处。”除因八卦石得名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一说是八卦地区有一条水沟,这条水沟转弯处有如八卦中阴阳鱼之形;又一说是此地沟多,纵横交错,似八卦形;还有一说是来往大车经此易陷误,要互相牵挂,才能拉出,因此为“八挂”。

八卦沟居民共用的水管

早在年,东兴福杂货铺就在这里开业。年日本侵略者在鞍山发现了铁矿石,在鞍山建立昭和制铁所以后,一些中国工人、小手工业者、小商人,大多聚居于八卦沟的北岸(南岸俗称“洋街”,就是今天的站前一带)。年,曲桂林首先在此开办曲铁工厂,后来还有兴顺、恒发等工厂。年,八卦沟开办了平安剧院,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居民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恢复时期的八卦沟

历经世事沧桑,到了建国初期,八卦沟成了有名的水泡区。年,八卦沟变了样,大卡车一车一车地运土往臭水沟里填,直到最后填平,就成了一条土路。这条路以胜利路为起点,向西延伸出二三千米后,又分别向西、向北延伸出两条土路,三条路的汇合点,称作八卦三角地。到了年,这三条土路开始铺沥青建柏油路,成了日后闻名省内外的八卦市场。一直到年,市政府作出了《关于改造18片低洼水泡居民住宅区的决定》之前,那里一直保留着历史的诸多旧貌。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八卦沟还有不少平房。

对于鞍山人来说,老八卦市场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原来的老五一路综合批发市场。因为当时没有大型商场,八卦市场就成了大家逛街的首选。从头走到尾,你能买到一身全套的衣服。一个个摊位,一间间“高档房”,在没有精品的年代,这里成了时尚发源地,从这里卖出去的娇衫、日立夹克、女人王、校哔大衣……穿在鞍山人身上,引领着当时的时尚潮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八卦市场

在年到年,八卦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到渐次兴旺的过程。在鞍山市工商局市场管理处备案中,有关老八卦市场的记载:八卦服装市场,年9月登记注册,当时共有个摊位。到了年,市场里的人流不断,生意更火爆了,挣得多的,一年不下三五十万,赚得少的,也有个五六万。老八卦成就了很多人,他们从一个档口开始,将生意逐级做大,现在还活跃在鞍山商界。

年初,八卦市场改造的时候,门点和摊床向西延伸,和北三道街连成一片,八卦市场变成北三道街市场。从年开始至年,八卦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场内有门店间,商场8处,摊床个。经营业户户,从业人员余人,日客流量10万余人次。市场内有来自上海、浙江、广东、河南、四川等20多个省、市的客商在此经营,年成交额3.4亿元,有“辽南高档名牌服装一条街”之称。上世纪末,老八卦市场拆迁,这个曾一度闻名省内外的市场自此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八卦地区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八卦”。

●五一路批发市场——一幅鞍山生活风情画

在许多鞍山人的记忆中,老五一路批发市场代表着一段津津有味的生活往事。不仅如此,作为鞍山第一座综合性批发市场,老五一路批发市场还培养出了鞍山第一批小商品零售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今天已成为鞍山个体零售业的“翘楚”。

建国路边的老五一路批发市场

据资料记载,老五一路批发市场建于年春天,当时的名字叫鞍山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市场交易品种主要为农副产品,新疆的哈密瓜,广东的西瓜,广西的甘蔗,四川、湖南的红橘,山东的姜和大蒜等等,都在市场交易。后来,市场经营的品种逐渐由单纯的农副产品发展到百货日杂、书本文具、五金交电乃至花鸟鱼虫等。在现今意义上的百货商场、超市出现以前,老五一路批发市场几乎就是鞍山市民生活消费的中心,对市场具有无可辩驳的统治地位。

市民陈女士,年前后也曾在老五一路批发市场经营食品和百货。陈女士回忆说,那时候过年人们走亲访友时都送糕点,而且糕点盒要成对,通常一个顾客一次就要买十对八对的,“平时一天能卖四五千块钱,逢年过节的时候每天的营业额就要过万”。在鞍山,不少业内人士戏称徐大姐是“袜子大王”。可记忆中在老五一路批发市场的那段创业路却是汗水铺就的。“你都想象不到,那时候我们要到沈阳去上货,五爱市场凌晨3点开行,我们1点多就得从鞍山出发。冬天特别遭罪,我跟其他几个商户合租一个小卡车,车里的暖风不太好使,一会儿把我们冻得直哆嗦,一会儿暖风上来了又差点把棉鞋烤坏了……”

搬迁后的五一路批发市场

而提起当年逛老五一路批发市场的经历,不少接受采访的市民也会滔滔不绝。中老年市民对老五一路的印象就是“东西便宜”。市民周女士回忆道,“比如说一袋洗衣粉,当时五一路就要比家旁边的小商店便宜五毛钱,每次我都特意坐车去那里,把一段时间的生活用品给买齐了,总能省个十块八块的”。现在35岁左右的市民对老五一路批发市场的印象则是学生时代的一段“多彩记忆”。市民王女士对记者说,每到开学前都会跟父母要个十块二十块钱,约上一帮同学去批发市场买文具,当然,除了必要的文具消费外,大部分钱用在了购买卡通粘贴、明星海报上。而对于当时爱吃零食的小孩子来说,老五一路批发市场也极具诱惑力,“当时我特别爱吃烤鱼片、蟹肉酥、杏肉,父母每次带我逛五一路批发市场,一买就是一大袋子,特别过瘾!”还有不少鞍山年轻人对老五一路批发市场的大多数记忆都与吃有关。与目前“冬暖夏凉”的“商厦式”批发市场不同,当年的老五一路批发市场是露天“大棚式”市场,因此在许多市民的记忆里,冬天逛老五一路批发市场的经历最难忘。市民杨女士回忆道:“年前后我正上小学,每到元旦前都要跟同学去批发市场买贺年片,长长的一溜摊床,摆着满满的各式贺卡,眼睛都不够用了,一挑就是一两个小时,掏钱时才发现两手都冻硬了。”

年,为了适应城市改造的需要,红火了近20年的老五一路批发市场正式拆迁。近五成“老五一路”的经营业户转入同年开业的乐雪五一路批发市场。之后,随着新兴市场、辽南大市场的相继成立,鞍山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在近十年的时间内呈现出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鞍山的批发市场就开始进入专业化细分的历史发展阶段,有资料显示,年,在老五一路批发市场附近,专业的花鸟鱼批发市场就已成立了,而在随后的近二十年间,四方台的水果批发市场、宁远的蔬菜批发市场、辽南大市场的花卉批发市场……一个个专业化的批发市场先后成立,这些各司其职的批发市场为鞍山商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这些年来,对于众多的市民来说,虽然自家附近各种类型的超市、商店层出不穷,但许多人仍然保留着逛批发市场购买生活所需的习惯,与年以前所不同的是,购物时有了选择的空间,一位购物爱“较真儿”的大妈对记者说:“买东西前我得分别去新兴和乐雪都看看,比较后谁家便宜就在谁家买,反正公交车也方便。”而竞争的结果的确使商品的价格更便宜。

●立山劳动大厦——当了“一辈子”地标

年10月19日,劳动大厦爆破拆除。

多年来,在鞍山坐上出租车,只要说一声“劳动大厦”,司机就会一直把车开到胜利北路与双山路交会处的一栋黄色大楼下。年10月19日,伴随鞍山人近30年,当了“一辈子”地标建筑物的劳动大厦,随着轰然巨响,倒在一片烟尘中。但劳动大厦这个名字却仍然烙在鞍山人的心中,即便如今一座崭新的劳动大厦——鞍山市社会保险局办公大楼已经矗立在铁西三道街,可打车时如果提“劳动大厦”还是要先注明“铁西”,否则,司机很可能把你送到胜利北路与双山路相交的那个十字路口。

劳动大厦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历经了近30年的风风雨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此地并没有什么大厦,更别提什么地标性建筑,只是一处寂静的小树林。而当年刚建成后的劳动大厦高55米、占地面积近平方米,屹立在立山区黄金地段,紧邻胜利路,是当时立山地区第一高楼,因此在最初建成起就成为了鞍山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劳动大厦董勃任晓晴姜舒放提供

劳动大厦建成初期,不仅设有技术学校,还开设了饭店、健身房以及舞厅等供附近居民娱乐的场所,这也使之成为当时立山区文化教育以及娱乐培训的中心。进入21世纪后,随着立山区的发展,劳动大厦的原有功能逐渐弱化,最终被淹没在周围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中。

  

劳动大厦拆扒后,将在该地块新建一座31层的现代化商住两用大厦,形成一处商业新地标。改造后计划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1.5万平方米,商品房面积2.5万平方米。整个规划中,地下1层为佳泰乐超市卖场,一二层为综合商场,三四五层为高档酒店、健身场馆,六层以上为住宅。

曾经的立山第一高楼在新建高层建筑的包围下显得不再高大。董勃任晓晴姜舒放提供

昔日地标——劳动大厦被拆除,不少附近市民却难舍与它相伴的30年情感。虽然大部分市民都对淘汰老建筑表示支持,也有一些人对老建筑依依不舍。有市民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座大厦伴随我们30年了,它虽然被拆除了,但我小时候在它附近玩耍的情景如今还历历在目,它已经成为我记忆的一部分,我相信,它也是鞍山城市历史的一部分。”

  

如今,劳动大厦彻底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今,焦耐院大楼、鞍钢大食堂、“十六层”成为胜利路边仅存的几处地标性建筑。

  

●鞍山体育场——中国女足的摇篮

“年第三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就是在这儿举行的,老牛了!”市民刘先生所说的,正是曾经坐落于鞍山东山风景区西麓的鞍山体育场。

  

鞍山体育场的前身为鞍山市人民体育场,于年10月1日建成,建设之初,虽说是煤渣铺路,但各项指标达到国际赛事标准。

年鞍山体育场内举行的全国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

年4月为迎接全国第三届中学生运动会改建,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呈椭圆形,分12个观众坐区,可容纳2.5万人。看台下有米的市内跑道,供运动员赛前热身及训练使用。还有个房间、个床位的与动员体育宾馆。南端设大型电子屏幕。

  

年为迎接辽宁省第九届运动会,鞍山体育场再次扩建,总投资万元,占地00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预计评估价万元。共12个区、个座位,设施包括米塑胶田径场,草坪足球场、贵宾室、新闻中心、运动员休息室、裁判室、广播室、器材库、变电所等配套设施。

老体育场旧影

曾经担任年中运会裁判工作的刘远明介绍,中运会是鞍山首次承办全国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为此,在改建体育场的同时,当时还特意在新华街东口的两侧修建了两栋崭新的楼房。运动会开幕前,裁判员等工作人员进驻体育场,每天就住在体育场内的临时宿舍里。因为体育场是环形的,所以每间房的墙壁都是弧形的。当时场内新铺了塑胶跑道,看台是水泥的,并没有安设座椅,每隔一段距离写有一个座号。

如今已在鞍钢矿业公司成为生产骨干的刘先生说,参加在鞍山体育场举行的“中运会”团体操表演是终身难忘的一幕!那时候,为了准备好演练,先是在学校选拔,体操姿势稍微差一点的便遭淘汰。自己有幸成为入选队员之一。“中运会”正式开幕那天,他们的团队饰演“叠罗汉”,还好,全都顺利无误;而表演结束,大家就全部撤出体育场,里面再有什么精彩节目一概不知;还好,运动会后每人得到一本白色的小相册,里面记录了他们的精彩镜头。

鸟瞰鞍山体育场

中运会后,鞍山体育场陆续承办了几百场国家、省、市赛事——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足协杯、全国田径锦标赛、中日田径对抗赛、辽宁省第九届运动会……而青年人的记忆里,提到鞍山体育场,便涌起一股盛夏时节,烈日下塑胶跑道的味道——全市学校的运动会,总是选在这里举行。

“球迷老曲”提起记忆中的鞍山体育场,那恐怕讲一天也讲不完。年9月4日,中超联赛第二十轮的比赛在鞍山体育场上演,辽宁足球队3:2逆转北京现代队,场地主席台的位置挂起了一条醒目的标语:“祝球迷老曲生日快乐”,在老曲熟悉的看台上摆了四十二个小蛋糕!后来,鞍山体育场还成了辽宁足球队十连胜的“福地”……

进入二十一世纪,鞍山体育场还成了鞍山报业集团主办的鞍山国际汽车展的主场,一辆辆进口的、国产的名车、非名车摆满了场地,星期天带上家人、约上朋友去体育场看车展成了那时鞍山人一个时尚的保留节目…

为迎接省九运会新添置的看台座椅。

很多鞍山籍的冠军也都是在这里起步最后扬名世界,让大家认识了他们,也让世人了解了我们的城市。上世纪80年代,铅球运动员马永峰在煤渣场地上练就了一手绝活,成为亚洲纪录的创造者;张林丽年8月获第4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米亚军,以8分29秒25的成绩打破米世界纪录,她的训练场地就在鞍山市体育场;还有我们熟悉的“马家军”,也是从鞍山体育场跑向全国,并称霸于世界……而鞍山体育场还是中国女足的摇篮,全国第一支女子足球队就是在这里组建,当时的国家队有6位是鞍山籍的球员,董秋艳也是在这里起步,成长为我国第一届女子足球队队长。

然而,伴随着高标准新体育中心的加速建设,鞍山体育场也最终走下了历史的舞台。年6月,鞍山体育场开始拆扒,带着无数荣耀,向鞍山人告别。

  附:鞍山体育场曾经举办过的部分大型赛事

  年:第三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年: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

  年:全国田径锦标赛

  年:全国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

  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B组第二阶段

  年:中日田径对抗赛

  年:中国足协杯

  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

  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

●新华电影院——曾是全国影院“一哥”

严格来讲,新华电影院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影院的老楼被拆迁,而那些光与影的故事依旧在一座新的影城里每天上演。

井字街改造前的新华电影院董勃任晓晴姜舒放提供

新华电影院原址位于鞍山市铁东五纬巷18-1号,即五道街与文化街交汇处北侧。电影院建于年8月28日,是在“鞍乐馆”(日伪用简易电影场所)旧址开工兴建的。于年10月1日建成开业,名为“千日座电影院”。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三层楼,可容纳名观众。抗战胜利后,后改名为“青年馆电影院”。但由于战局动乱,影院飘摇不定,再加上片源枯竭,电影活动时映时停。年2月,鞍山市人民政府接管,定名为“新华电影院”。前苏联电影《普通一兵》成为解放后新华影院上映的第一部电影。

之后几十年,新华影院一直是鞍山电影业的领航者。曾在新华电影院工作的孙师傅回忆说,“老新华影院,是会场形式,两侧的走廊也未封闭,工人在走廊擦地就可以看到大屏幕放映的电影。”由于当时影片产量甚少,观众能看到的只有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影片。后来,国产影片《三进山城》、《小兵张嘎》、《闪闪红星》,墨西哥影片《叶塞尼亚》、日本影片《远山的呼唤》、前南斯拉夫电影《夜袭机场》也陆续与观众见面。“那个年代,我们除了看电影就没有其它的文艺生活,再加上新华影院是鞍山唯一的甲级电影院,所以场场爆满。2角5分的电影票是当时的抢手货,有的人为看一场电影还挖门盗洞的托人买票。”资料显示,新华电影院在年映出场,观众万人次,全年平均上座率83.3%,每个座席收入元,创下当时全国最高票房的纪录。而后的新华电影院更是成为了鞍山的票房老大,由于地处繁华商业区,观众有了可靠的保证,再加上片源更新比较快,每次电影几乎都能保证90%以上的上座率。

年拍摄的位于景子街2#楼南侧的“中影新华电影院”

上世纪90年代,新华影院进行全面改造,内有大电影厅平方米,人座位,高级小影厅70平方米,附设50平方米的电视录像放映厅。改造后的新华电影院立即收到实效。年,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的上映为新华影院的票房收入创下历史新高,当年票房收入共万元,单《泰坦尼克号》一部影片就收入74万元。之后,贺岁片《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让新华影院稳坐鞍山电影票房的头把交椅。新华电影院还曾自己引进《红樱桃》这部电影,当时可谓一票难求。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百姓的娱乐消费日渐丰富,电影市场很快受到重创。电子游戏机、卡拉OK厅、迪斯科等多种娱乐形式逐渐被年轻人所青睐;家庭影院的普及,盗版碟的猖獗让电影消费群大幅缩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事业从顶峰滑入低谷。而其后它所面临的挫折还不只于此。在与其他城市日渐兴起星级影院相比,新华影院的各项设备已陈旧、老化,吸引不了观众。往日的繁荣景象被冷清的场面所替代。

年3月15日,随着景子街的改造拆扒,新华电影院也彻底不见了踪影。年景子街2#楼建成竣工,新华影院入驻楼内,并更名为“中影新华电影院”,现拥有4个超豪华影厅,近个座席。并设有高级快餐厅,是按照五星级标准打造的现代化影城。

孙玉洁参观鞍钢:“作为钢城的子女,我很自豪!”

看到钢铁工人奋战在第一线,孙玉洁很是感慨:“这是我第一次进鞍钢厂内参观,看到这些工人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坚持工作,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

10月11日上午11时,在仁川亚运会夺得两枚金牌的鞍山名将孙玉洁,同父母一起参观了鞍山钢铁厂。鞍钢是中国钢铁产业的“长子”,从厂房正门到后门有足足5公里,平日里闲人不得自由进出。能够得到这个难得的机会,大洁子十分兴奋。

在门口留影后,孙玉洁分到一个安全帽。由于从小就练习击剑,到处比赛,虽然是地道的鞍山人,孙玉洁仍却没有时间去鞍钢里面看看。同时她也告诉记者,这是自己首次戴上安全帽。“这是我第一次参观鞍钢,太壮观了。”在鞍钢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孙玉洁还参观了炼钢流水线。“有恐高症的人不要上去,里面很热,要做好准备。”工作人员介绍着。

尽管要爬三层楼,里面的温度足有35摄氏度以上,但大洁子还是怀着好奇参观了这条号称比印钞机还快的生产线。瞪大眼睛,听着工作人员介绍,边看这红彤彤的钢铁在传送带上移动,经过许多道水的冲刷,最后变得通体透明。

孙玉洁告诉记者,这次参观鞍钢是自己主动要来的,对自己也是一种教育,想要变成一块好钢,必须拥有钢铁一般的意志,经过层层磨练。“作为钢城的子女,我很自豪!”

精彩回顾:

各位亲,在这个信息过剩的年代,太多无用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于生活有腔调的你,又有几篇文章是永远值得你收藏、反复品读的呢?

在“微鞍山”对话框内回复数字1至9,咱们来看看这几篇精彩文章,有种、有料、有趣、最受欢迎的文章,千万不要错过精彩哟!

1小编带你去扫街鞍山夜市味儿最正

2鞍山的朋友圈都有谁?

3鞍山的朋友圈都有谁?(二)

4鞍山的朋友圈都有谁?(三)

5岫玉家乡美玉知多少

6岫玉精美玉雕的吉祥寓意你知道吗

7河磨玉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8岫岩河磨玉的美丽传说

9鞍山赏荷好去处

欢迎加入微鞍山

在鞍山爱鞍山玉文化钢铁魂

版权说明:转载微鞍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gs/7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