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今译
公山弗扰占据费邑,背叛季氏,派人来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
子路很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去了吧,为什么一定要到公山氏那里去呢?”
孔子说:“叫我去的人,难道是没事叫我吗?假如有人用我,我将在东方复兴周朝的治道。”
引述
孔子不在乎当官与否,因为同样可以弘扬大道。但是有从政的机会,也从来不会轻易放弃。把周朝的治道复兴起来,一直是他的心愿。
公山弗扰提供的机会合不合适,孔子想一探究竟。子路不高兴,孔子给予说明。老师教导学生,作出一番阐述,和学生听了老师的指点,提出若干说词,实际上并不相同,这是我们必须用心辨明的。
子路的语气欠佳,用意却十分善良。孔子在这一方面,并不计较,他只是表明自己的心愿,真是恰到好处。
生活智慧
(一)一般人听话,不在乎说话的内容,却斤斤计较说话的态度和语气。孔子刚好相反,他比较重视说话的内容,对于说话的态度和语气,往往先加以包容,等待道理说明白了,才找机会加以指点。
(二)我们说话时,最好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以免触怒听的人,根本听不进去。再好意也将引起反感,岂不是自寻烦恼?
(三)有机会,要试试看。不轻易放弃,才是负责任的态度。试了不行,要果决地离开,不应该留恋,才合理。
1、关于良心网
诚结易友,智会良师!分享易经的智慧,探究道德经的玄妙。学习中国式管理理念,实践中国式管理方法。这里是国内唯一经曾仕强教授授权的易经、道德经服务交流平台和中国式管理智慧学院。更是天下易友的家园!
2、历史消息
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账号,进入后再选择查看历史消息。
3、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