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欧洲的这些字母的历史吧。
说起来欧洲的文字我们要和大家说一下,人类的文明历史非常的悠久,我们要是谈论文字,恐怕谈论得太久远,这是一个特别宏大的话题我们还是简单说。
说欧洲近代的文字,在欧洲近代各国的文字都能够找到一个起点,那就是对于圣经的注释,或者是圣经的片段的翻译。今天出土的比较早一些的关于圣经的手抄法文是公元八百四十二年,意大利文是公元九百六十年,西班牙文大概公元十世纪到十一世纪。再往下说,剩下的我没提到的那些文字就更晚一点了。
我们最为熟悉的英文已经经过了三次字母改革,最初时候用的是原始的鲁纳字母,后来是用爱尔兰变体罗马字,最后用了近代罗马字。
圣经是在一三八二年的时候第一次译成了英文。您看,这比想象当中的还要远,然后到了一六一一年的时候有了英王钦定的版本,到了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七零年的时候才译成了现代英文。
圣经这和我们的认知或者和我们的想象还是差得很远,对不对?喜欢看美剧的朋友也许会有这样的经历,就是看西方的那些神神怪怪的鬼片儿里边碰到那些驱魔的现象,就往往有一些咒语或者说拿着圣经念的拉丁文。于是在许多人的印象当中就会觉得拉丁文是过去基督教的神圣文字,但这是一种并不确切的认知。基督教并没有神圣文字,圣经从古到今是用了很多种文字来进行书写的。比如说《旧约》原来是用希伯来文写的,少数部分是用阿拉马文写的。但是很遗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希伯来文的版本就失传了。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左右的时候,《新约》的阿拉马文的版本又被译成了希腊文的版本。而那个《新约》最初就是用希腊文书写的,在公元四百零五年的时候,从希腊文译成了拉丁文,后来才译成了各种的近代文字。
旧约我们曾经过提过这样的一个知识点,就是世界上印刷最多的书是什么书?就是《圣经》。在二十世纪后期的时候,《圣经》就已经有两百五十多种译本了。所以可以看得出来,它在世界上的影响覆盖面是非常的广的。而仔细想想,这也并不让我们觉得意外。因为在公元一世纪到二十世纪期间,基督教才传入了罗马帝国,最开始是受到了排斥和镇压的,到了公元三百一十三年的时候才得到了认可,然后又过了几十年,到了公元三百八十年的时候,才被定为了是罗马帝国的国教。而拉丁文最开始只是贵族学习,他们不需要考虑老百姓,因为大多数老百姓都不识字,是文盲。许多不识字的那些人就反正他们也不认字儿,你是用罗马文给它拼还是用什么?那对他们来说都是完整的一种学习。
但是这种情况在公元三百九十五年的时候发生了改变,因为这一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了西罗马和东罗马。西罗马信奉的是天主教以及后来的新教,使用的文字是拉丁字母。而东罗马信奉的是希腊正教,又称为东正教,用的是西里尔字母,西里尔字母又被称为是斯拉夫字母。于是在欧洲的中东部从北向南形成了一条字母分界线,一边儿用的是拉丁字母,另外一边儿用的就是斯拉夫字母。
斯拉夫民族一半信奉天主教,用拉丁字母,比方说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另一半信奉东正教,用斯拉夫字母,比如说保加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在前南斯拉夫分裂之后,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信奉东正教,用的还是斯拉夫字母。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信奉天主教,用拉丁字母。
等到西欧的帝国主义进行大肆的殖民扩张的时候,拉丁字母就随着他们的这些人传遍了美洲,来到了大洋洲、漠南、非洲,以及部分的亚洲。当然在这里边还有一些例外,比如说奥斯曼帝国在瓦解之后,土耳其在一九二四年主动放弃了阿拉伯字母,改用了拉丁字母。这背后也有很多文化层面的意义,但是我们就不方便探讨了。我们还是看历史,回归历史。
在二战以后,越来越多的伊斯兰教的国家采用拉丁字母。比方说非洲的索马里,还有东南亚的印尼和马来西亚,都慢慢地接受并使用了拉丁字母,这是关于拉丁字母的一段历史。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这两大类,我们中国传统是拼音文字,然后非拼音文字里边包括象形文字和汉字。象形文字通常是比较古老的一种文字了,比如说我们国家原来的甲骨文,也是象形文字的典型。但是在后来经过了不断的进化和岁月漫长的洗礼之后许多古老的象形文字就被历史淘汰了,而我们熟悉的汉字就进化成了今天的样子。和许多其他的文明当中的文字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汉字的特点它是重文字而轻语言的,怎么理解?就是书同文,但是不同音。那么我们说这是读音不同发音不同,甚至说相隔十几里,你就听不明白对方所说的方言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只要你写汉字,大家都明白,就是我跟你说语音你是听不懂的,可是我们写字儿,咱们不管在你的方言当中,音对应的是哪个字,在我们通用的语言里,这些字儿是相同的。
我也听过很多人讲过这种事,说多少多少年以前到日本说跟日本人怎么交流?就拿汉字书写,然后日本那时候也以能够写唐代唐朝的这种诗的类型的诗歌为骄傲和自豪。到朝鲜去也是虽然语言不通,他们有朝鲜话,他们也听不太懂我们的话,于是就拿汉字来进行交流,在过去这是一个优势。
所以尽管活字印刷在我们国家很早就被发明出来了,可是却并没有很很好的在应用层面被使用。由此我们在印刷物的发展上是远远落后于西方的。从角度上来看,汉字的这种独特的特点,在印刷这件事情上,事实上是因为它本身的这种特质而造成的不便。这是过去。那么今天我们再去看看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会发现我们每一天接触的既有汉字,也有英文,对吧?有的人学法文,有的人学俄罗斯语,学各式各样的小语种,日文、韩文都有,但仅在我们的中文体系里边,也是有拉丁字母的。
那拉丁字母是什么?就是汉语拼音的原型。中国过去是不用汉语拼音这种方式来确定读音的,用的是反切法,就是用两个字来注一个字的音,本身方法就比较难,而且到清朝末年的时候这方法就不用了。后来民国初年在提倡给文字统一读音的时候,就使用了注音字母,是一九一八年的时候公布出来的,但注音字母它还不是拉丁字母,它是跟谁学的?它是跟日本学的,用的是日本的假名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后来也被淘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