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我身在历史何处

北京扁平疣医院哪些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210314/8744646.html

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素材时,有两种方式来阐释人类的命运,从希腊人的古老文明艺术,到今日研究阿波罗或酒神迪厄尼索斯。影片讲述一个男人在西方迷失,他发现混沌是人道和生命的一部分。”----埃米尔-库图斯里卡七年后在谈《地下》这部影片。

年在南欧巴尔干半岛上有多个地区组建的国家,后续不断有国家加入,并成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员国有克罗地亚,黑山,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北马其顿等几个国家组成。年德国纳粹进入南斯拉夫,而电影《地下》讲述的就是这个时期。库图斯里卡的祖父辈都是从历史战争中过来的,所以这个片子中多少会有自己家族的影子在,比如影片中的小黑和他的老婆,很明显在他的自传《我身在历史何处》里能看到他父亲的影子存在。

很不幸的是,南斯拉夫在开始分崩离析。电影《地下》是在年上线。这是库图斯里卡拍完《亚利桑那之梦》后的一次巅峰之作。采访中库图斯里卡说到那个时间段,他是在权利和才华的高峰期,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制作这个影片。

“在南斯拉夫的冲突中,俄罗斯向塞尔维亚人提供外交支持,而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和利比亚向波斯尼亚人提供资金和武器,但它们这样做不是由于意识形态,或者权力政治或经济利益的缘故,而是由于文化亲缘关系。”--《文明与冲突》

雅克-德洛尔认为,“在未来的冲突将由文化因素,而不是经济或意识形态所引起。”而最危险的文化冲突是沿着文明的断层线发生的那些冲突。

所以人类的发展已经跨过了一个阶段,不必是因为身外的东西而纷争,到时候很重的情绪,极端,以及难以跨越的文化。雅克-德洛尔的阐述正是印证了在当下以及未来的冲突。不信看看香港与大陆的对决,正是文明的断层引起。年轻的一辈与故去的一辈无法在重新连接,更好的去继承衣钵走下去。

电影《地下》我想是更多是这个原因。

库图斯里卡的父亲故去的时候,南斯拉夫的动荡不决,他惊慌的孩子,他的姑姑,他的母亲,好友都在故乡。单纯是文字根本无法抵达当年的历史情景,正如中国的动乱时期,我们也是无法想象,很多的断层我们是无法触碰到。

延续和铭记下去。就像电影《地下》出片头一样。

“献给我的父辈和孩子们...”

“曾经,有一个国家”

“其首都都是贝尔格莱德”

“年4月6日”

“曾经”这个词有点回忆起来带有悲剧的色彩,并且带有个人浓厚的主观意识。南斯拉夫是在欧洲,甚至是全球来说相当一个火药桶。主要是太多的文明,文化,政治因素在其中,库图斯里卡严格来说,他们家族信奉的真主,接近于中东地区,把自己称为“野蛮冈茨人”。

《地下》是一个很具有悲惨色彩的影片,即使影片里到处充满乐器的演奏,夸张“小丑”式的戏剧表演,但确确实实看到了“内核”。这种“内核”是难以置信,但是又完完全全是在《地下》令人信服。比如在年的纳粹轰炸首都的时候,马高和卖淫女在调情(画面上有点致敬《戏梦巴黎》的三人洗澡情节),往洗澡的卖淫女屁股上插花,却摔倒。飞机导弹往城市轰炸,两人却在床上温情。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事情,另外马高还是南斯拉夫的共产党员。

作为同为南斯拉夫共产党员的小黑在轰炸下,却与妻子争吵,自顾吃早餐,随后与妻子生气后出去找情人。而这次的出走,小黑便就是为了“革命”,从此与家庭是永别。家庭这与家园这条线索在《地下》是牵着不开,来回的串联的爱情,友情,以及回去的过去。影片在三个篇幅的章节里,战争就牵着到两个,一个是二战,一个冷战后的混战。第一个战争令家庭彻底的破碎,大家一致努力赶走纳粹,建立新的家庭;但是第二次的战争却是真正失去家园,故土。

从社会进化里程来看,二战后的南斯拉夫有着一个美好的未来,起码是在重新粘合了大家的伤口,找到了一致奋斗。但是电影《地下》完美展示了一个东西,我们知道,关于南斯拉夫的破碎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必然性。

政治都是虚伪的,都是有目的的。在电影看来,马高是一个政治高手,他是卑鄙,有着肮脏丑陋的灵魂,是政治领导人的心腹。正是这样,他才会对内能把好友和一票人软禁在地下,为他生产战争武器;对外他写自传诗歌,宣传自己的情怀革命意志。

回到导演库图斯里卡的那一句话:“究竟是什么促使人类生活在谎言之中呢”!!!

所以究竟是什么呢?基本是没有答案,这是人类的本性。

“在所有世界上精英的之间,我记得北约打着人道的旗帜轰炸贝尔格莱德时,数以千计的人们死去了。这时,我立刻回到了地下,我相信,我们像游戏中的小交叉点。事实上就是这样,如果轰炸离你财产一万米的地方,你不比一个小点大多少。”----埃米尔-库图斯里卡七年后在谈《地下》这部影片。

“地下”这个词性很具有环境背景意识,意味着没有阳光,和人类自然的打生存环境。这是一个没有主流认可,没有任何需要通过认证,而是一个野蛮生长,能统领自己的一个自我认可。另外在背后深层挖掘,“地下”是南斯拉夫吗?“地下”是在电影《地下》里那个通往全欧洲的地下路线网络吗?

所以,更加凸指一个问题:如果发达国家或者主流国家的文明和文化能光明正大的出现在大家面前的话,那些不入流的文化和文明该打击吗?

又回到那个问题,如果是包容和共存的,南斯拉夫会走向灭亡吗?

电影《地下》有一个很怪诞的视角,就是有一只与人类共存的猩猩一起生活在地下。一开始我只是觉得,导演可能想在视听语言里借助一个符号来呈现一群人在被囚禁,就像大家生活在一个苦不堪言,像动物园的动物一样,没有自由,没有意识和表达政治权利。然而,这个理解还是比较浅层。

“战争临近,就像地震一样。有不和谐的声音,有人说:不要战争。其他人也这么说,但他们还不犹豫往火里浇油。为了种族或其他什么原因。我的目的是为了表露,一种动物的本能,能够带来历史演变的双重的真实性。人们渴望进步,但人们理解坏事物和发展是不可分离的,没有科学,没有财产是我们喜欢的,是不是绝妙的意志,逃离这准则,当我决定索尼是只猴子,我打算寻找生活的至高元素,它允许测量我们存在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猴子在现实中,是一个比任何人类都弱小的证人。”----埃米尔-库图斯里卡七年后在谈《地下》这部影片

这段话的力量正是实实在在的被撞击到,没想到这个符号与价值竟然是“生活的至高元素”以及“比任何人类都弱小的证人”,连语言都是苍白,根本不需要去争辩关于这个动态如何产生如何得来,正是把这个“元素”参与进去,成了彼此的见证。猩猩索尼从二战年到年,在这段历史里,几乎没人能逃过分裂和死亡。索尼这个“弱小的证人”如同历史一样,不会说话,但是,命运共相连。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符号是小黑或者马高出现的时候,都会带着一只庞

大的乐队。而这个乐队只会在人生须尽欢的时候出现,人生的快乐和欢乐都是短暂的,而痛苦是永久陪伴。

也许这部电影只有猩猩索尼活了下来。

马高的老婆跑了,从来没有出现;小黑的老婆在二战期间,生孩子难产而死;小黑的儿子被淹死,儿媳妇投井自杀;马高被弟弟伊凡用拐棍亲手打死;娜塔莉被小黑的手下枪杀;最惨的伊凡忍受不了亡国和接受不了时代的变化,最后在教堂上吊自杀。

死亡是未经证实的谣言。

电影《地下》以另外一种方式来重现“团圆”的结局。当最后小黑听到井里的儿子约凡喊他的时候,小黑纵身一跃,所有人又从水下相遇。大家又开始了新的约凡婚礼派对。大家欢乐的状态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彼此和谐相处在一起。

但是最后伊凡以一个没有结巴的话语结束电影:

马高:原谅我吗?

小黑:我能原谅但不能忘记。

伊凡:我们在这里找了新的房子,红色的屋顶和烟囱的鸟儿会在那里做窝,打开的门以迎接亲爱的客人。我们感谢土地哺育着我们,太阳温暖着我们,和家乡一样的绿草地。我们应该记住祖国与那些悲痛,悲伤和欢乐......我们会像讲童话一样对孩子说...曾经,有一个国家...

最后这一块在湖边的绿地分割开来,就像一个小小的故土一样承载着他们,在婚礼的人他们漂走了。

电影《地下》多少带一点表现主义,除了上述中漂流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约凡在地下婚礼,新娘以一个飞翔的姿态出场,令人感到讶异。同样是讲战争的,特别美好而童话的费里尼《阿玛柯德》,像整个夏日里充满幻想,处处都是个人的印记和回忆;另外还有一部是讲战后的德国导演施隆多夫的电影《铁皮鼓》,那是一个带有哲辩色彩以及冷峻的表现主义电影(偶也有引起不适)。

表现主义电影多为实验性电影,很受青年导演喜欢,一个充满幻想和可以藏拙。表现主义起源在绘画上,来自于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的创作。表现主义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zz/103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