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xwdt/
西汉刘向所著的《说苑》里有一则“晏子治东阿”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景公派名臣晏子治理东阿。上任伊始,晏子就实地调查,深入了解民情以及民间疾苦,并修桥铺路,教化百姓。逾三年,东阿大治。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晏子也几乎得罪了所有人,就连左右近侍都觉得他不近人情。于是,齐景公丝毫不知道晏子的这些功绩,听到的却都是朝中大臣对晏子的控诉,都是亲近之人对晏子的诋毁,在他认知里,晏子快要把东阿搞得天下大乱了。
齐景公非常生气,他急召晏子,大加指责,还要加罪。晏子一听就知道有小人谗言作祟,微一沉吟便伏地倾身,惶恐请罪:“微臣知错,请大王再给臣三年,三年后东阿必有大治,如仍旧不成,微臣情愿受死!”
齐景公素知晏子辅佐灵公、庄公二代,的确是个有才有德的,这次或者真是一时失足,便答应了晏子的请求。
此后三年,晏子不修政、不理事,闹得民无积贮,百姓过半食不果腹。与此同时,他小心处理官场关系,贵族、朝臣、左右皆有赞誉。晏子回到都城,齐景公亲自迎接,并准备大加褒奖。晏子却拒绝了。他细细讲述两次治理东阿的真实情况,齐景公听后大为震动,后重用晏子辅佐国政,三年后齐国大兴。
晏子以自身行为告诫齐景公也启发后人:为君者应该“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而不能仅凭一己好恶、道听途说就贸贸然下判断、做决策,那是行不通的。
◎老板,你到底该听谁的?
对于领导者来说,片面听信某个人,或者某个利益团队的话,是行不通的,不论它是亲者、谏者,还是旁观者。所以,中国人才说兼听则明。只有兼听,才能充分掌握各方面情况,才能最大程度“博众人之长,减决策之误”,才能让小人、谗言无路可走。
要做到“兼听”,领导者必须有起码的判断力,肚子里要有些货,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才能防止像袁绍一样被谋士“劫持”,并因此犹疑不定,白白错过了机会。另一方面,领导者必须有容人之量,听得进批评。这其实也是一种自信,你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自己的眼光,你就能听得进别人的批评和质疑,并取其所长、为己所用。
◎精英骨干,怎样得到老板的支持和信任?
你是精英,你很有能力,功劳、苦劳也都不小,但如果老板不知道,这些就一点意义也没有。所以,第一步是沟通,你必须让老板知道,你做了什么,你正在做什么,你还准备做什么。只有这样,老板才不会产生“你已不在掌控中”的错觉,才不会怀疑你,甚至忌惮你。
第二步,虽然工作之中最重要的是“在其位,谋其政”,把事情做好,但中国也有句老话:“要做事先做人”。中国人处不好人际关系,几乎寸步难行——没有下属的配合与支持,没有同级的协作,没有上级的认可,你想做好本职工作,门都没有!所以虽然你不必讨好所有人,但也不能像晏子一样得罪所有人。而且,即使你是精英,也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重。一旦有一天,老板发现你得罪了公司所有人,一旦他逼不得已二选一,你要知道,他的选择一定不会是你。
◎亲信,你该做的到底是什么?
中国人的团队中,亲信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作为老板的亲信,你离老板最近,必须清楚自己为什么存在,这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为亲信,你必须让老板了解你,并给他能看透你、掌控你的感觉;你必须不折不扣完成老板交代的事,且要贴心地顾及到他没有交代的那部分;你的立场必须坚定,要有做孤臣、集怨于天下的决心和勇气;你必须懂得吃亏,私心可以有,但不能因私为公,至少要把公司利益、老板利益放到最高处。
作为亲信,以下几点一定不能做:首鼠两端、结党营私,以至于显得不那么忠诚;谗言惑主、排除异己以至于妨害到老板的英明,甚至妨害到事业大局,故事中齐景公身边的就是这种;不再把老板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不能做到百分百执行,以至于失去存在的价值。
作为亲信,必须明确:老板的信任和倚重不是你肆意妄为的理由,否则你会死的比谁都快——老板绝不会容忍你这样一个如此了解他却又不再和他一条心的人存在。
中国人最起码的态度是听什么也不要相信,也不要不相信,你什么都不相信就没有人讲话了,什么都相信就什么话都和你讲,搞得你最后神经病。中国人最好的办法是你讲什么我都不在乎,也不表现出来,听来听去自己判断,不拒绝任何意见也不接受任何意见,都到用的时候才做综合的判断,这是最高明的一点,所以要多听不同的意见从差异中求得平衡点。
——曾仕强
上对下,有一个很重要的要领,多听,多问。上级是问问题的人,不是给答案的人,要学会不动声色,你没有表情,你不裁决,才有各式各样的意见出来,你一表现就完了,其他的统统没有意见,你的损失会很大。
——曾仕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