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萦当年事儿

本文来自于投稿,作者王金波。(一)胸怀理想血方刚,一身戎装戌边防。精练本领听党唤,华夏神洲保瑞祥。

年12月的一天晚上,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转折之旅。

电影《南征北战》放映到一半,我们30余名伙伴就悄悄的背起行囊撤出了当年公社最大的活动场所,大礼堂。胸带红花,怀揣希望和理想,铭记亲人的嘱吒,坐着敝蓬车,冒着小雪,向集结地,莲江口镇火车站行去。

这是黑龙江的东北部,几乎也是祖国的北部边疆了。在莲江口镇火车站,我们坐上了南去的绿皮专列,越过了高山、跨过了平原和大河、途经三个省会,经过两天一宿的车上集体生活,我们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金县。

下车后,我们列队听从部队首长的讲话,安排我们坐上敝蓬军车向新兵训练基地大李家兵营行进。

一路上,我站在军车上,高兴的看到一排排的“楼房”在眼前闪过,因为是晚上,灯火通明,农村人哪看过这阵仗,这么多的楼房,灯火辉煌,看到这种情景,心中无比兴奋,一个字"爽"!

事后,连里安排我出公差,重走这条路,因为是白天,来的那天晚上闪过我眼中的哪里是楼房阿,这里是山区,原来是随山坡建筑的平房,晚上灯光从窗口射出,形成楼房的假象,迷糊了我的双眼,我有些失落感……

(二)

腊梅蚀寒花更鲜,小树经风干参天。军营锻练溶炉似,打造英才重任肩。

下车后,连队首长致欢迎词,讲了一些有关事项,我被分到新兵连九班,班长是袖源老兵。

给我们安排了住处,是一个大礼堂,分左右,分別在地上事先整齐的放了一层水稻干草,算做我们的床铺了。事后了解到,并非都是这个环境,人多,条件有限。

这里的气候和家乡差别很大,来的时候,家乡漫天飞雪,屋里生着火炉,而到了这里,天还下着小雨,人穿的相对比较少。

放下行囊,我们就开始到饭堂,吃到新兵连的笫一顿饭,炊事班考虑我们一路劳顿、很疲乏,给我们煮了大米粥。在那个年代,这在我们家乡一般人家只有客人上门才能吃到,来的一路上,吃些面包咸菜什么的,大米粥对我们来说,很理想了。

吃到嘴的第一口,觉得很香,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吃了起来,吃着吃着,觉得不对劲儿,一种怪味延绵在嘴里,有个人说:好象是串烟?对,是串烟,大家附和着,这顿饭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天起床,我们进行了休整,办自己要办的事,给家人写信,报平安什么的。那个时候,没有手机,联系只有写信。

我和几个老乡由老兵领着,到附近的街上遛了一圈儿,寄了信、买了应手的东西。

经过一天的自由活动后,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新兵训练,这当中,发生了一些事情,现在想起来还和昨天发生的一样。

训练开始的第一天,我们训练站横排,报数,和我一起来的田胖子,我们都这么叫他,他站在排里,前面对齐了,后面出去了,后面对齐了,前面又出来一块,气得新兵班长上去就给他两脚!这下,田胖子不干了,就和新兵班长理论起来……

训练了一天,大家累的要死,开完饭,到就寝时间,大家躺在铺上就睡去了。

大约十点多钟,突然响起了哨子声,紧急集合!由于是第一次紧急集合,大家手忙脚乱,有的行李打成一个团、有的衣服扣子扣串了、甚至有人连鞋子都穿反了。

黑夜,我们绕营房所在地,大李家公社跑了一圈,回到营房狼狈不堪。我回来后,发现丟了一条白床单,还好,被新兵班长教训了一顿,又和我一起把床单找了回来。

白天,我们紧张的反复训练:站排、报数、齐步、正步(一步一动的那种)、枪械、瞄准、学习条令条例;夜晚,不定期的紧急集合、夜间课目。

我觉得最苦的就是夜间野外潜伏,身披床单在野外雪地里匍匐着,那滋味别提了!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好在,我们都坚持下来了,也锻练了自己的意志。

说到日常生活,主要是洗脸刷牙在室外,而且没有热水,大冬天,水都带冰渣子呢。吃的是高粮米,那种大粒、有些发白的当地特产,特供部队专用。菜是些白菜萝卜什么的,用闷窖藏着,吃时现取。

火热的生活,如火如荼。

经过2个月的紧张训练,新兵连的生活告一段落,开了总结联欢大会,进行了大会餐,然后就把我们分到了老连队。

(三)

古树青枝干参天,捍卫国威充老连。

金子土里总会亮,陈血换新神洲鲜。

离春节差3天,分别下到老连队。很幸运,我来到了团大院,直属特务连。

连队对我们热烈欢迎,当晚,为我们改善了伙食,准备了当地特产海红。当时,我没粗细(出息),吃多了,吃的人都迷糊了。老兵说,是吃海鲜过敏,他们急着问连队卫生员那里要了两片过敏药,给我服了下去。

三十晚上,会完餐,我们开了联欢会,指导员和连长带头跳起了东北大秧歌,手里拿着毛巾等各种应手的东西。有个新兵竟深情的唱起了当时盛行的歌曲,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插曲《再见吧,妈妈》,歌声虽不优美,但战士们听后很兴奋。热闹的场面,大家忘了想家、想爹娘,欢乐持续到很晚才结束……

年过后,我被分到了侦察班,和别班战士不一样的是:除了一起出早操外,早、晚各要比别人多跑5公里,锻练体质。经过连续几天加强训练,我身体吃不消,个子比别人小,体质跟不上。

连里对我综合考虑后,将我调到了工兵班,训练强度要比在侦察班轻松一些,讲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如工兵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各种雷的性能、构造、以及作用等等,实战训练也是轻松的。

当地是海洋气候,不冷也不热,就是有些潮湿,老天就象和我们作对一样,刮风下雨专赶星期天,这是我当兵四年总结出的一个"发现"。

当时,部队是星期六下午擦枪,星期天一整天休息,自由活动,出门、写信、上衔,最重要的是将自己觉得埋汰的衣物拿出清理,拆洗被褥等等。在家从不染指的这些到了这里,没办法,都要自己体会,学着老兵的样子做起来。

这当中,最让我头痛的是做被子,把我给难住了,怎么做呀?班长看到我的难色,上前安慰我,并给我指导、传授办法。班长姓乔,湖北兵,超期服役,年底就要退伍了,他是个热心腸的人。在他的指导下,我长这么大,第一次亲手做好了被子,心里美滋滋的,急忙激动的写信告诉家人,我会做被子了!

除训练本专业科目外,我们每个人都要负责进出团大院的警卫工作,站门岗,一小时一班,夜间二人一班,分带班和站岗的。

重要的是记住口令,带班的负责突发事情及时处理,叫醒下一班战士换岗,把口令传下去。站岗,我最不愿意站的就是零晨3点至4点的岗,下岗回到营房,上床刚睡着,就得起来早操,很难受的。

在当兵二年半的光景,我和外连的一个排长,到离团部很远的7连所在地执行任务。7连在实战演习中,有3枚四0火炮弹,射出是哑炮,没响,开了一道引信,上报团里,团里考虑安全隐患,派我们两个专业兵去排除,说实在话,这是脑袋别在裤腰沿上的活,十分危险的任务。接到任务及时赶到了现场,一山脚下的打靶场。

任务开始了,我和一起去的排长,手握探雷器,在山坡上可能打到的地方,一寸一寸的搜索着,时间一秒一秒的流过。

在第4天的上午,我们正在搜索时,发现傍边一当地采磨菇的妇女,手里拿着打开了一半引信的四0火弹头,在手里把玩儿着,要拿回家去给娃玩儿!

这还了得,要是一不小心掉在地上,它的力害可想而知。我俩不敢和她急眼,象哄小孩子似的,哄着她,老天眷顾,终于,我俩的功夫见了成效,哪妇女在我俩连哄带下糊下,放了手,把弹头给了我,当我接过弹头的那一刻,嘴里长出了一口气。

看到弹头到了我手里,排长突然变了脸色,给那妇女一顿好训。几天后,我们找到了另外两板哑弹,并做了安全处理后,回到团部交差,团首长给我俩口头表扬,回到了各自的连队。

来部队的第三年,我调到了炊事班,烧火。记得在当时,师里开展各项练兵活动,炊事班也在行列中。在班长的带领下,我们亲手改造了炉腔,进行了合理化调整,并且每顿做饭、菜及用火的全过程,都要将所用的煤,上称量,做好记录,以便改进。节约燃点从细小做起,另外,加强了粗粮细做和菜品改良,达到战友们满意。

节约从细小做起,战士们吃剩的残羹汤水、班里刷锅、洗碗水什么的,而养了20余头母猪、肥猪、猪崽等。半年后,指导员和我谈话,叫我去喂猪,我没有说什么,即然来当兵,就要听从分配,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交待了一些应手的事情就到猪舍去了。到猪舍熟悉了一下情况,开始了我的雄心壮志,买了关于如何饲养猪的一系列书籍,并和地方养猪场联系好了母猪配种的事情。

有一次,母猪产仔,正赶上下小雨,在猪舍呆了一宿,当时,我突然害了痔疮,行动不便,班长、司务长、上士对我很关心,到猪舍看我,说了一些暖心的话。

炎热的夏天,战士们都在睡午觉,而我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为给猪们改善"伙食",拿袋子到营房外面扯野菜。汗水湿透了军装,而我却很高兴,心里有种兴奋感,肩上扛着战利品,有种美滋滋的味道。

第四年开春的一天,随着年底面临老兵要复员的当口,我又回到了工兵班当班长,主持班里日常事务。好在,在烧火和喂猪期间,我并没有荒废在工兵时学到的知识,不时的复习着,今天终于用上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新老交替,在摘下领章帽徽的那一刻,我哭了,哭的那叫惨烈,4年的军旅生活真的难已割舍……

鹰眼观察:当兵的岁月如同刻画,一笔一划都刻在了记忆深处。多少年过去了,却越来越深刻,当时的日子历历在目。大概源于青春的印迹随着岁月在增长。等我们成熟了,竟发现原来的青涩是如此美好!“返老还童”,其实主要指精神上的回归,抛却世间的一切累赘。那懵懂的青春、火热的军营、亲爱的战友、并肩的兄弟,不都是让我们“梦回”部队的基因吗!为百姓发声,为个人立言立传!

交流投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ansilafu.com/nfdl/80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