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电影合集》精彩推荐
毛边版限量发售
首部详尽解读贾樟柯及其电影的专著,独家毛边版,全国首发,欢迎一起走进贾樟柯的世界!
这是拍摄《站台》时的贾樟柯,他正奔向他的剧组,奔向他的电影世界。而就在几年前,在北京电影学院的自习室,一个苦闷的青年,坐在座位上抽烟,面前摆着一卷五百字一页的绿格稿纸……
“每到夜幕降临,看同学们涌出校门与不同的际遇约会,就知道生活对他们来说还新鲜。我却觉得自己老了,晚上自习课成了最好的去处,那里可以抽烟,就拎一卷儿五百字一页的绿格稿纸,拿一支笔坐在里面,点烟,落笔。自习室里人不多,个个模样凄苦,一看就是电影学院少数几个没有爱情在身的人,我们落魄,像书生。
当粗宽的笔在同样粗宽的绿格子纸上行走,渐渐就会忘我。忘我则无欲,也就勉强有了幸福感。他们是青春做伴,而我有往事相随。每一次拿着笔面对白纸,思绪就不由地回到家乡,那遥远的汾阳—我的边城,我的国。
我在那里长到二十一岁,曾试着写诗画画。生活里的许多事像狂野里的鬼,事情过了他还不走,他追着你,一直逼我至角落,逼到这盏孤灯下,让我讲出事情来。那时,我开始写《站台》,写一个县城文工团年代的事情。年代的文工团总有些风流韵事,年代我从十岁长到二十岁。从那时到现在,中国社会的变化比泼在地上的硫酸还强烈,我搞不清我为什么会如此矫揉造作,内心总是伤感。
每次落笔都会落泪,先是听到钢笔划过稿纸的声音,到最后听到眼泪打在纸上的滴答声。这种滴答声我熟悉,夏天的汾阳暴雨突至,打在地上的第一层雨就是这样的声响,发白的土地在雨中就会渐渐变黑。雨打在屋外的苹果树上,树叶也是“沙、沙”的声响。雨落苹果树,树会生长,果实会成熟。泪落白纸,剧本会完成,电影也会诞生。原来作品就像植物,需要有水。
剧本写完,五万字,一百五十多场,粗算一下需要三个月拍摄才能完成,就想拍成电影遥遥无期了。好像美景总在远处,失意的人总爱眺望。傍晚趴在宿舍窗户眺望远处,远处北影明清一条街灯火辉煌……”
贾樟柯和“青年实验电影小组”成员在一起
时间再次拨转到年,此时距离拍摄完站台又过去了10年。地点从汾阳转移到巴西的圣保罗,在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国际电影节,在评审晚餐上,影展的负责人突然问到
“莱昂突然问我,在我眼中,谁是“活跃着的最伟大的导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的回答,在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时已经表达过了。通常,回答之后还需要做些解释,因为对方不太熟悉这个名字。可是那天晚上,我一说出贾樟柯的名字,就不需要解释说,他是当代电影艺术最前沿的导演,有效地运用纪录片和剧情片的手法,并超越两者的区别,从他国家的伟大艺术汲取灵感并创造了新的表现形式,他是最大胆的现代电影创作者、最新技术和美学的贡献者,同样,他是当今世界的最大变迁—中国十四亿人口经历的巨变的最佳见证者。在我看来,他配得上这组稍微夸张的头衔。显然,所有宾客已然同意我的看法。”
这位回答者叫让–米歇尔?付东,这一年是他担任法国著名的《电影手册》杂志主编的最后一年。付东和中国电影有着长时间的渊源,从他最开始担任《世界报》电影版主编,再到03年接手《电影手册》,他一直持续